有人说,科莫多龙是地球上现存长得最像恐龙的动物。
事实上,从遗传基因来看,科莫多龙和恐龙的关系还没有鳄鱼近,但与鳄鱼相比,由于栖息地环境逐年恶化,科莫多龙的数量不断下降,甚至可以预见灭绝的结局。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科莫多龙的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
好在相比起很多动物来说,人们对于科莫多龙的保护并不晚,甚至相比起其他物种来说还要更早些,目前美国、捷克、英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国的动物园均已实现科莫多龙的人工辅助繁育,但我国始终未传出人工辅助繁育科莫多龙的好消息。
近日,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以下简称“长隆”)官宣,自2013年引进4条科莫多龙后,于2020年首次繁殖成功,目前已经繁育有25条科莫多龙后代,并将在今年和游客见面。
长隆人工辅助繁育科莫多龙成功 图/受访者提供
先有“龙”,再有“龙先生”
科莫多龙又叫科莫多巨蜥,因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而得名,是世界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体长最长可达3.13米。
根据长隆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2013年1月26日,长隆引进了4条科莫多龙,其中两雄两雌。在引进了4条科莫多龙后,长隆随即又引进了“龙先生”。
“龙先生”本名苏永龙,2013年前已经在中国台湾地区从事了超过20年的爬行动物救助保护工作,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自己此前的工作主要针对“迁地保护”,就是将世界范围内的濒危动物在我国范围内进行保育繁殖,并且评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进行该物种的迁地保护工作。
苏永龙表示,自己到长隆时,就已经做好了进行繁育研究的打算,只是引进的几条科莫多龙年纪尚轻,还没有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因此并没有出现交配行为。
2017年,苏永龙开始逐渐尝试让科莫多龙合笼,在经过近3年的不断尝试和研究记录,终于在2019年突破繁育难题,科莫多龙成功交配。但很快苏永龙发现了科莫多龙和其他两爬动物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滞育期”。“滞育”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动物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在昆虫中并不少见,在两栖爬行类动物中,部分龟鳖也会有“滞育期”。简单来说就是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必须调整相关因素才能使其继续发育,在自然环境下就是靠自然环境变化调节,而在人工环境下就需要人为干预。
科莫多龙受精卵 图/受访者提供
相比起一般爬行类动物,科莫多龙的“滞育期”要复杂一些,苏永龙介绍称,在人工环境下孵化的科莫多龙蛋,温度、湿度和风力三个指标是波动的,只有掌握这个波动规律,最终才能使受精卵成功孵化,这就需要保育团队对科莫多龙蛋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监测。
除了“滞育期”外,雌性科莫多龙的“护蛋”行为也令团队感到意外,相比起其他爬行动物而言,雌性科莫多龙拥有极强的“护蛋”本能,在一米深的坑中产下卵后,雌性科莫多龙便持续停留在卵的正上方,并且有着极强的攻击性。
“我们发现,保育员一旦靠近它,它就会疯狂掘进身下的土壤,将卵暴露出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就开始食用自己的蛋,这是一种保护机制。”苏永龙说。为了避免科莫多龙因为保育员的干预持续吃掉自己的蛋,保育员只能用木板将雌性科莫多龙与蛋隔开,然后将蛋取走。
好在这些努力没有白费,2020年经过2个月的妊娠期和长达8个月的孵化期,9条科莫多龙在同年8月成功孵化。随后在2021年和2023年又有16条科莫多龙成功破壳,截止到目前,长隆已经实现人工辅助繁育25条科莫多龙。
小科莫多龙破壳而出 图/受访者提供
科莫多龙是“老毒物”?
科莫多龙的日常食谱是腐肉。在广东地区的牛肉、鸡肉等肉类,在常温下放置2天,轻度腐败后,给科莫多龙食用,当人工辅助繁育后,苏永龙本想用新鲜牛肉诱其开食,但发现新破壳的小龙依然存在食腐性。最后用鸡蛋液裹着轻度腐败的牛肉,让小龙开了口。
保育员给科莫多龙喂食 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坊间流传的,科莫多龙口腔内唾液含有剧毒,可以用毒液麻醉猎物进行捕食的传说,苏永龙通过亲身经历进行了阐述。
科学研究显示,在科莫多龙的下颚确实存在一个腺体,这个腺体可以分泌出有轻微抗血凝的物质,但这种物质究竟是否能算作“毒”,苏永龙认为这需要再研究和判断。
“一些视频中看到,在印尼保护区中,科莫多龙扑咬水牛,随后分食水牛的画面。但我认为,水牛致死的原因并不是来自科莫多龙的毒液,而是在于被科莫多龙咬伤后伤口感染出血导致的死亡。”
在保育工作中,苏永龙也曾被科莫多龙咬伤,伤口不大,但出血量很大,按压止血15分钟后才得以缓解,和其他爬行动物相比,止血时间更长。这让苏永龙可以确定,科莫多龙的唾液中确实含有抗血凝的物质,但仍不足以认定其有毒。
此外,苏永龙表示,科莫多龙的嗅觉和视觉都很好,它们喜欢追逐跑动的物体,但是对于声音的反馈并不敏感。“你在它身边用冲击钻打地砖,它无动于衷。但是你一旦跑起来,它很有可能就追上并且持续追你。”
因此,为了保证保育人员的安全,在人工环境下,并没有加大活食保育,这也是怕其会出现追逐后的袭击行为。
并且苏永龙发现,幼年科莫多龙也会出现打斗的情况,打斗后甚至可以出现将肢体咬破受伤的情况,为了避免幼年科莫多龙因打斗而受伤,保育员在馆舍内加入了类似于田径跨栏式的障碍物,以此来防止科莫多龙打斗。一段时间后将装置撤出,苏永龙发现,科莫多龙打斗的行为终止了。
相比起引进的亲体,人工辅助繁育的科莫多龙的性格更加温和,攻击性大大降低。
“回家”挺难的
作为国内首家成功人工辅助繁育科莫多龙的长隆,也让自己拥有了国内最大的科莫多龙种群,在苏永龙看来,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随着在国内人工辅助繁育技术的突破,苏永龙也开始思考科莫多龙的未来。从目前来看,长隆还没有开始“野放”的计划,这并不是不想,而是行不通。
科莫多龙 图/受访者提供
科莫多龙的进化发展始于约4000万年前发源于亚洲的巨蜥属,并迁移到澳大利亚大陆,在那里实现了岛屿巨型化,一种孤岛上动物变得巨大化的生态现象,原因是当地缺乏竞争性的食肉动物。约15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板块碰撞使这些更大的蜥蜴类物种重新回到如今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并扩大到东帝汶岛东部。在经历了后来的海平面降低及上升后,巨蜥在岛屿范围内被隔离。
如今,现存的科莫多龙仅分布在印尼的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林卡岛及周边地区,以科莫多和林卡岛最多,并在这狭窄的海域间迁徙。至于数量,据印尼政府统计,仅有3000条左右。
苏永龙介绍称,科莫多龙的“老家”生态条件逐年恶化,对未来发展而言,并不利于科莫多龙持续繁衍下去,科莫多龙的未来,或许仍然要面对“迁地保护”的情况。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动物,才会更关注它们的未来,它们的未来情况才会真的有好转,我们在做的事情没有多伟大,只是尽自己所能,让它们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苏永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