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招生录取工作逐渐步入尾声,今年部分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以广东为例,2024年,广东的高考报名人数为76.8万人,在全国各省份中,仅位于河南、山东之后。
虽然考生人数较多,与往年相比还在增长,但在本科批次中,部分学校却出现大量招生缺额的情况,比如广州工商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等高校,其中湛江科技学院的缺额人数更达两千多人,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第一次补录之后,上述学校缺额人数仍然较多。这些学校无一例外都是民办本科。
湖南的情况类似,民办的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等高校,今年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缺额现象。
民办本科为什么不“香”了?
多地招生遇冷
民办本科院校招生大规模遇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两个省份。
“学校最后降了三十多分录取,能读本科了。”来自广西的考生李敏敏,被南宁一所民办理工学院的热门专业录取。她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信息显示,在广西第三批志愿征集中,不少民办本科院校的投档分数,已低于广西本科线30多分,部分学校的投档分数线已经低于35分,降到330分左右。
据了解,2024年广西本科批分数线371分(物理类),达标人数超16万人,而在第三次征集投档最低分数线中,多所民办高校开始降分,降分超过30分的不在少数。
比如以物理类考生在广西可以提档的最低分数线看,第三次征集投档的最低分数线中,天津天狮学院最低录取分数336分,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336分,西安欧亚学院 340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337分,广西外国语学院 336分等。上述本科院校,均为民办。而即使大幅度降分,第三次征集之后,部分民办本科在广西的招生,仍然存在较大缺额。
山东的情况类似。今年山东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1次志愿投档后,还剩余超过7000个本科计划,有12所高校剩余招生计划数超过100个,分别是:潍坊理工学院剩余303个,齐鲁理工学院剩余572个,青岛工学院剩余427个,山东华宇工学院936个,青岛城市学院485个,烟台理工学院682个,山东协和学院473个,青岛黄海学院431个,青岛恒星科技学院310个,山东英才学院282个,潍坊科技学院163个,青岛滨海学院694个。
而上述高校,同样均为民办高校。
事实上,往年民办高校也有缺额情况,但是远远没有今年严重。“最近几年一直都有招生招不满的现象,但是今年情况变严重了。”湖南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说,“往年可以招到计划数的七八成,但目前学校招生的缺额还有一半多。”
事实上,相较于一般公办本科,民办本科的学费通常较贵。比如同样在长沙,公立大学医学院每年的学费通常在几千元,而民办高校长沙医学院每年的学费,则达到3万元左右。
“作为普通百姓,供自己孩子上学,最为关注的是就业形势。这是民办高校招生遇冷的关键的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遇冷背后
为什么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越来越“冷清”?这是否因为考生人数下降?
以湖南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72.7万,比上年增加4.3万,再创新高。
从报名人数上看,考生是增加的,排除职业院校对口单招的职业高考,实际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也是在增加的。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参加普通高考考生人数为46.2万人。2023年,实际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人数约为43.67万人。
这意味着,湖南2024年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53万人。
“今年学校在扩招,情况比较好,普通高考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中职院校的单独招生。”湖南一所公办大专院校的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虽然是专科,但我们学生的就业,特别是一些实操性强的专业,远远好于不少民办本科。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有些本科毕业,就业真不一定比专科好。”上述老师说出了她的观察。
事实上,在付出高昂学费之后,不少家长都期待孩子能有较好的就业,但目前在招聘方面对于民办本科,仍有一些隐形“歧视”。
“有些孩子要想读本科,只能上民办,对于这类咨询客户,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我们很多是劝复读的。”湖南一位升学规划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高昂的学费,目前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也不吃香。
此前,分数介于本科线上下的考生,除了考虑民办本科,很多也会考虑公办专科类高校,特别是公办大专部分专业,实操性很强。但最终选择民办本科的原因在于需要本科学历。但现在,“职业本科”来了。
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比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湖北省首个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此外,浙江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的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青海的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江苏的苏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也发布公示,都成为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
在今年,教育部还公布了2024年新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点188个。
“升级成本科的高职院校,在领域内往往是强校,部分王牌专业就业非常好。但是原来受制于其‘专科’的身份,不少想读本科的考生不会选择。它们升级为本科院校以后,加之是公办收费低,吸引了不少原来选择民办本科的考生,今年这类学校招生很不错。”上述规划师表示。
“淘汰赛”开始?
国内民办高校高速发展,存在一定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
“民办高校曾经快速增长,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社会对高等学历的需求较多,但公办学校招生数量有限,进而催生出大量民办高校。特别是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一些地方的民办高校开始快速发展。”储朝晖表示。
曾经的独立学院,即“三本”,曾让民办高校辉煌一时。彼时,不少名牌大学都与民间资本合作,但之后,政策发生改变。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独立学院要么转设成为民办或公办高校,要么终止办学。
此后,不少原独立学院成为民办本科。有业内人士坦言,没有了名校“傍身”,这类学校名气一落千丈,与兴盛时不可同日而语,最近几年招生情况也越来越差。
部分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按照目前民办高校的招生遭冷的情况,未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可能难以为继。
“从建立良性的教育生态和长远发展来说,中国需要充足的民办学校,在高校领域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提出要成为世界留学目的地的背景下。”储朝晖说。在他看来,考虑到财政负担问题,国内依然需要优质的民办教育体系,仅仅有公立高校的高教系统是不完整的。
而不少教育界人士则把希望寄托于优质的民办高校上,在他们看来,只有真正优质的民办高校,才会吸引优秀的学生,不至于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