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知名高校开设“公务员”专业,为了“考公”?

陈淑莲  2023-03-21 15:39:39

近日,西南大学一则关于“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的微专业招生简章,引发了关注。

 

据西南大学官方网站消息,《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由历史文化学院发布,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制1年,学期两学期,学分24学分,课程计划里包括申论概论、公文写作训练、行政能力测试基础等。

 

据介绍,该专业系对标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决胜力。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有评论认为,开设此类专业反映了高校对社会需求的关注和追求,也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但也有部分人士担忧,此类课程的设置过于功利化。

 

西南大学教务处教研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专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学生某项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而组成的系列课程,“不是真正意义上要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上的专业”。该工作人员强调,微专业结课后不会授予学位,学校会发放统一的学习证明证书。

 

并非为学生考公开设?

 

据上述招生简章显示,该专业整合了历史学、民族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资源,以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的提升教育为内容。

 

该专业计划最低开班人数100人,西南大学学生自愿报名选学,历史文化学院择优录取。

 

此外,招生简章还提到,“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专业单独编班,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主要安排在暑假集中授课,部分实作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寒假、周末。

 

 

 


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截图。图/西南大学官方网站

 

值得一提的是,和动辄上万的考公培训费用相比,该微专业的学费非常实惠。该微专业按学分收取学费,收费标准按重庆市物价局核定标准80元/学分执行,按学年缴纳微专业学费,也就是说修满24个学分只需1920元。

 

对于那些计划考公的学生而言,仅需一年,不但能获得比较全面的公务员职业能力培养,还能获取24学分的学习成果,显得相当有吸引力。

 

虽然在专业简介中,提到其系对标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但西南大学教务处教研科前述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否认该专业是为学生考公开设。

 

该工作人员称,该微专业只是一系列选修课程,主要针对公务员的素养,“报考公务员跟微专业无直接联系”。该校历史文化学院一位工作人员则对此表示,目前尚未开始招生,只针对校内学生。

 

除了“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近期,西南大学各学院还发布了乡村振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师教育+、智能电子制造、生态安全与管理、伴侣动物科学等多个微专业的招生简章。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

 

选择微专业的学生,虽不能获得专业学位证书,但可以获得微专业学习证明以及相应的学分。

 

近些年,为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

 

如北京大学开设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完该专业的4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目的是助力有志加入国际组织工作的在校大学生在完成自身专业修读的同时,获得具备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能力及应聘的基本条件。

 

广东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建造微专业,可以让土木建筑类的学生选修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电子等学科知识;而计算机、自动化类的学生,同样可以学习土木工程的建造知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应探索符合本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微专业,也需要以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为前提。

 

“如果学生有考证考级的要求,学校就围绕考证考级,对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推出相应的微专业,其核心课程就是培训课程,这会让微专业变异为培训班,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他说。


功利取向还是无奈之举

 

西南大学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由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学校办学自主权来看,学校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并没有问题,但会引发社会对高校利用公共资源从事带有社会倾向性培训的担忧。

 

同时,他认为,作为一所公立大学,西南大学有责任处理好社会各方反应,尽可能让自己专业设置经得起社会检验。

 

在重庆某大学工科学院任教的田姓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发布招生简章的历史文化学院来看,通常此类学院就业渠道相对更窄,“现在企业招聘应届生岗位减少,许多学生不得不选择考公考编。这不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趋势,但却是无奈之举”。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有超过202万人报考国家公务员,183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平均竞争比超过60比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过20000比1。

 

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有分析指出,这可能进一步助推考公热潮。

 

林霞在2016年考公“上岸”后,以“虾米”老师的身份,兼职从事申论教育已经有7年之久。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西南大学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授课老师。

 

据该校招生简章介绍,该微专业将采取理论学习与应用实作相结合的模式教学,聘请具有丰富公务经验的老师执教实作,通过公文写作、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训练等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林霞介绍,互联网时代,专业考公机构里的优质师资流失较为严重,很多优秀的申论、行测授课老师选择自立门户,网络授课,以获取可观收入。因此,即便有优秀的师资渠道,其课时费也将相当高昂。“以高校的财政预算,应该承担不起优质老师的费用。”她说。

 

她介绍,现在考公难度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2015年她参加一门申论考试线上培训班时,班上只有四十来个学生,由于学生不多,授课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位学员。而几年过去,该线上班级已经扩容到2000余人。

 

“我们考试那会儿,申论考到六十来分已经算高分,现在考到七八十分都不难。”她认为,随着大家考公意识的提高,且经过系统培训后,分数自然水涨船高,原先好考的单位,现在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过,她认为高校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对于有志于考公的学生而言,并非坏事。

 

她说,考公界鱼龙混杂,且收费高昂,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没有辨别能力,如果高校能请来合适的老师,且收费低廉,能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就当给准备考公的学生上一堂科普课,知道考公是怎么回事,会考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