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教育太“仙”时,何妨“狗尾续貂”?

邝海炎  2021-09-10 15:51:39

毕竟孩子的人生没有试错机会 没把握时,我宁可保守点

 

 

图/图虫创意

 

教育太“仙”时,何妨“狗尾续貂”?

文/邝海炎

发于2021.9.6总第1011期《中国新闻周刊》

 

马上要开学了,我的一位朋友却在犹豫:要不要把成绩差的儿子送华德福学校?

 

我陪他走访了华德福学校,他很喜欢。老实说,我也喜欢。不用考试,建筑老师带着学生搭树屋,美食老师带着家长建烤面包炉,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做甲骨文字模,“顺应孩子天性”“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太“仙”了!这不就是我们儿时梦寐以求的教育吗?但朋友问我意见时,我踌躇了。

 

我跟朋友讲了近日读《杨振宁传》(杨建邺著)的感受。杨振宁是20世纪全球排名前十的物理学家。成功秘诀何在?他自己回答,除了幸运,就是美学“品味”。“一个人在刚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方向及其思考方法,与他自己过去的训练和他的个性结合在一起,这对他将来的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受他父亲和西南联大的影响,杨振宁“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1953年前后,博士毕业的他对“对称性”特别感兴趣,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在这方面,包括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和“跻身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的“杨-米尔斯理论”。

 

晚年杨振宁回国讲学,自然金针度人,大谈数学和物理的对称性之美。吸引了大量年轻学子,但也引起了一些物理学家的担忧。

 

比如,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讲了三次课,内容都偏重哲学和物理学史,物理系主任杨纲凯听了就嘀咕:“这样的讲法学生当然愿意听,但是作为物理系学生一门正规课程,这样的讲法作为开场白也可以,但是老这样讲下去恐怕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妥。”杨纲凯不得不按照正规的物理学课程的讲法又给学生补课,并自嘲“狗尾续貂”。

 

更耐人寻味的是,科学史专家陈方正给《杨振宁传》写序。他承认“美感、对称”这些“品味”如杨老所说,确实渊源自古希腊,但也提醒一个科学史常识:“古希腊科学过分依赖纯粹推理精神,也过分沉醉于几何论证之美妙,因而疏远了大自然的整体……正是由于此原因,古代科学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无法蜕变为现代科学。”“17世纪的科学文化得以脱胎换骨:它是论证与计算并重,实验与推理并重的……在优美的、以严谨推理为尚的几何形科学以外,又发展了杂乱的,依靠尝试、猜测多于推理的计算型科学。”

 

“简妙出自繁难”“精美本于粗恶”,当杨振宁把物理学讲得太“仙”时,杨纲凯、陈方正的“狗尾续貂”也就不丑,反成了美谈。

 

当年,“文妖”胡兰成不喜欢现代学术的繁琐,推崇“魏晋人之清谈之佳趣与禅宗之妙悟”。在香港办新亚书院的新儒家唐君毅不以为然:“以清谈与禅所自生之姻缘观之,若无汉人注《老》注《易》之辛勤,则亦无清谈者言《老》言《易》之洒脱;若无法相般若华严天台诸宗之排比、法相科学判经论之繁密,亦无禅宗说法之自在。”如今想要守住中国“精美”的学问,就要学习西方“粗恶”的科学方法和学术建制。这也是教育史的血泪教训。

 

这些年,国外的一些教育机构带来了某些“仙”理念,给家长提供了更多选项,这是好事。但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还得多打听、多思考,不可跟风、迷信。毕竟孩子的人生没有试错机会,没把握时,我宁可保守点。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