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城市回归滨水,人们亲近河流,我们需要再造这样的生活”——专访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

张馨予  2024-04-02 14:05:05

很多人都说,北京是一座“漂来的”城市,因水而兴。市区不止一条河流,亮马河是其中最独特、最靓丽的一条河流。

 

从东直门外小街开始,一路向东直至五环路外的坝河,亮马河总长不到10公里,却串起了第二、第三使馆区和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三大商圈。

 

有人称它是“北京塞纳河”,在独特的位置和丰富的景观之外,她还承载了生态、人文、友谊的特质。

 

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认为,城市回归滨水,人们亲近河流,这是一座城的生活。在他的想象中,倚着亮马河畔的栏杆,喝一杯清茶,或点一杯咖啡,吹一缕轻风,赏一泓清流,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市民,把最美的城市风光展示在各国友人面前,那便是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图画。

 

亮马河的故事要从明朝说起,“北京塞纳河”的故事则要从2019年说起,这一年,北京市朝阳区对亮马河实施综合治理。

 

这条10公里的河流是如何整治提升的?又如何回归城市、服务市民?在治水之外,为何还能实现商圈互联、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未来,这里还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

 

 

 

人们在亮马河畔享受惬意时光。摄影/王飞

 

治理的过程是在寻求共同的获得感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有400多条河流,其中六环内有41条河流,在这么多河流中,亮马河的特色和价值体现在哪里?

 

文献:作为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朝阳有一张漂亮的水网,而亮马河是其中最独特的。她的特色和价值,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亮马河是一条人文之河。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作为“漂来的”城市,北京因水而兴,河流也在首都城市气质影响下,孕育出独特韵味。这一点在亮马河身上尤为明显。

 

亮马河原名“晾马河”,是明代皇家御马苑所在,马匹要在河里清洗晾晒,因此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进京的客商马队大都在此洗刷马匹,冲掉征尘,以图吉利。

 

几百年来,无论是首都北京的古都风情,还是朝阳区的“重商”传统,亮马河都承载着城市的独特气质。现在,亮马河联通了首都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在见证北京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同时,自身也不断被赋予新的人文特质。今天的亮马河,无论你在一天中的哪个时段,或是四季中的哪一天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观、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亮马河把自然和人的设计创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它的生命力和新鲜感定会源源不竭。

 

亮马河是一条友谊之河。亮马河的流域开放,它西起首都北护城河,向东汇入坝河,是连接首都“都”与“城”的重要生态廊道和文化廊道,辐射面积40余平方公里。

 

亮马河也是开放的国际会客厅,沿河分布着105个驻华使馆,各类国际组织、研发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度聚集,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等多个国际化商圈为商务洽谈和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今年春节,仅蓝色港湾一个商圈就接待了47.5万人次游客,实现收入近5500万元。来自各地、各国的朋友在亮马河畔休闲、购物、娱乐,感受着不同地域的风格,体会文化交融交流的新意,亮马河畔充满了沟通情感、产生共情的元素和纽带。

 

亮马河是一条生态之河。亮马河之于朝阳区,就如同塞纳河之于巴黎、苏州河之于上海。一条河的从“乱”到“治”,不仅反映出我们治理理念的升级,更能体现出我们对城市资源保护的不断深入。

 

亮马河属于朝阳区里的自管河道,我们最大限度调动各单位资源,将治水和生态、经济、文旅等产业联系起来,行政部门主持治水,区属国企协调周边商业配套。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亮马河进行了多次改造,但都是针对防洪、清淤等某一方面,需要反复治理。现在,我们秉承城市更新的理论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从城市单一整治转向综合治理的新路径,不仅美化了河道,更是创造了一条人与自然,人文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美景长卷。

 

中国新闻周刊:亮马河从2019年开启综合治理,启动亮马河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当时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策?为什么会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

 

文献: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分水而治”效果不佳。而亮马河整治又涉及河流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景观亮化、河湖贯通和旅游通航6大工程,比单纯治水更为复杂,需要综合治理。因此,我们决定由区委区政府统筹,区水务局牵头,涉及的其他部门参与,全面推进。这样既能够聚集充足的资源,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尽快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造成果。

 

在群众眼里,政府是一个整体,系统内的任何一个部门都代表政府形象,朝阳区的干部有着不推活、不怕干活、协同合作的传统,只要决定干一件事,就会凝聚在一起,主动认领任务。大家的目标始终一致,那就是把亮马河做成老百姓认可的品牌,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此外,我们希望水绿交织、蓝绿交融,所以也在同步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联通朝阳绿道、打造无界公园。从2023年开始,我们就以“花园城市”建设为抓手,实现绿道和公园联通,从整体上布局生态建设,让朝阳成为开放生态活力之区,让群众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生活在公园里、花园里,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并努力的目标。

 

中国新闻周刊:朝阳区对亮马河的治理有哪些创新和亮点,又有怎样的难点?

 

文献:亮马河的治理有很多创新亮点,其中有几个是比较突出的。

 

首先是政企协作。亮马河沿岸有很多国际知名企业,改造工作会对他们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但得益于我们营造“清、亲”的政商关系和“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营商环境,沿线企业对我们的想法十分支持。

 

在规划阶段,水务部门的负责人拿着图纸找到企业,双方畅谈修改意见,最后由企业聘请国际顶级设计师统一设计,打造高端绿色开敞空间。如今,漫步亮马河边,芦苇、菖蒲凭河而立,几米开外是垂柳,然后是国槐、元宝枫和姿态各异的油松,一个唯美的、绿色的休憩共享空间出现了。

 

其次是建设三环桥滨水通道。在改造前,走滨水步道需要绕行亮马桥地铁站附近的路口,如果遇上红灯,大概需要10分钟才能通过,不符合我们让亮马河慢行系统连通,让百姓出行畅通无阻的初心。

 

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抬升三环桥,另一个是在桥下挤出空间,实现连通。抬升的方案较为简单,但妨碍三环主路的交通,我们只能选择挤出桥下的空间。建设者们投入大量精力,最终圆满完成了管线保护以及下沉空间的作业,通道建好后,通行时间仅需1分钟。

 

再次是推动亮马河通航。如果河道不通航,人民群众享受不到河道治理的成果,我们的治理就丢失了灵魂。所以亮马河一定要实现通航、通行,让人们可以亲水、近水。

 

我们不断加长航线,实现旅游通航6公里,形成“1河2湖24桥18景”的布局;我们结合亮马河河道宽度选取合适的船只,保证能够同时双向通行;我们改造翻建“铂宫水闸”,在水闸里提供五彩绚烂的光影表演,让乘客的等待不再无趣;我们结合需求及时调整票价,让人人都能够享受泛舟于亮马河上的幸福。

 

 

 

亮马河璀璨夜景点亮夜空,乘客夜游亮马河 摄影:温珂

 

亮马河通航吸引的不单是前来坐船的游客,更多的是通过河道通航创新了一种新的旅居生活方式,为产业发展按下“跃升键”,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至于最突出的难点,那就是亮马河整个线性空间曾经存在的停车不规范、私搭乱建等问题和一些待疏解产业。不过这些问题随着我们治理的推进,已经彻底得到解决。如今的亮马河,已然有了朝阳新地标的姿态,有了首都金名片的风范,为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代言。

 

可亲可近才会真正拥有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的河流和市民建立了一种直接且亲密的关系,河滨区域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和文化场所。你如何看待河流和市民的关系?在治理亮马河的过程中,朝阳区通过哪些方式拉近亮马河和市民生活的距离?

 

文献:人类的亲水情结亘古不变,我们需要一条流淌在身边的河流,可亲可近,真正拥有。河流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试想一下,倚着亮马河畔的栏杆,喝一杯清茶,或点一杯咖啡,吹一缕轻风,赏一泓清流,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消散呢?这就是市民与河流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拉近亮马河和市民生活的距离上,我们有两方面举措。

 

一方面,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造后的亮马河成为朝阳新的城市中心和国际会客厅,几乎周周有活动,3月16日举办的“醒春启航”活动,标志着亮马河的通航期正式开始。接下来,这里还将举办第二届亮马河国际灯光节、第二届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风情水岸国际艺术季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我们以河流为载体,与世界共饮一杯好茶,与国际共赏靓丽光影,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例如,2023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带动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创造销售额近21亿元。

 

 

 

3月16日,2024亮马河起航 图/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

 

另一方面,我们打造了可赏可玩的亲水空间。朝阳以公共性、公益性、安全性为原则,拓宽滨水空间,将亮马河作为市民慢生活的休憩地。

 

过去,我们对河道的管理倾向于保守,而在“还河于民”的新理念下,亮马河引入专业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允许市民进行河道游泳、桨板等亲水活动。同时,各类公共空间和各种娱乐项目因地制宜、因需而设,但又尽量不限制空间和场地的使用功能,使之更有弹性,给人的参与和使用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中国新闻周刊:治理后,朝阳区对亮马河后续的维护和运用秉持怎样的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哪些具体的地方?

 

文献: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美丽来源于日常的装扮,恒久来源于持续的维护。”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从具体举措上来看,我们采取三条举措保证亮马河发展的可持续性。

 

首先,我们引入了北京首个“河道管家”。2020年10月,经公开招标,一家物业公司及60余名专业人员入驻亮马河,当起了亮马河的贴身管家。

 

政府相关部门对物业公司的选择也不是一劳永逸,在规定的合同期内,根据企业在物业服务期间的实际表现、效果进行评估,由评估结果决定续签合同或重新招标。

 

亮马河的物业综合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景观养护、水利设施运维、安全保卫等方面。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洁、绿化养护与水利设施、景观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内容进行整合,全部纳入物业综合服务的范围,并借助智能化信息系统等措施加强内控管理,亮马河的活力持续得到绽放。

 

其次,我们还关注市民诉求,及时落实反馈。我们用好“12345”市民热线渠道,收集市民对于改造后的亮马河提出的意见建议,并第一时间整改落实。比如,去年9月有市民反映婴儿车、轮椅进入亮马河步道时因“回型门”阻挡遇到不便,我们水务局第一时间研制了可供残疾人、婴儿车通过的旋转门,并投产安装,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自主创新”,有效减少了市民出入不便的诉求件。

 

再次,我们会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居民参与管理。例如,左家庄街道将辖区内亮马河分成新源西里、新源里和顺源里3个河段,3个社区设立“河段长”,同时发动沿岸10家社会单位确定“河段长”,并聘请12名社区志愿者担任“河段管家”,共同为河道变美、长治久清贡献力量。沿线其他街道的数十个社区也定期开展“河长”环境日活动,组织居民志愿者和社会单位一起清理垃圾,维护河道两岸环境,真正做到了水环境的共治共管。

 

中国新闻周刊:朝阳区一直让人感到开放且包容,比如大家会在亮马河边铺上野餐垫,支起小桌子聊天、喝咖啡甚至钓鱼。但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说,市民的自由和城市规范管理、环境卫生天然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你认为应该怎样平衡这二者?

 

文献:这是我们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垃圾,我们已经加大清理力度,不让这些垃圾影响到市民的心情。同时,我们吸收利用法国塞纳河、韩国清溪川、新加坡加冷河等国外城市“人水和谐相处”的河岸治理经验,在河岸上增加了市民活动空间,增设了垃圾桶等清洁设施,让市民自发自觉地爱护河道环境。

 

开放包容是朝阳内在的城市品格,也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民间甚至给亮马河起了个“北京塞纳河”的绰号。在这里,你能见到街头艺人、自由歌手、民间乐队、讲古艺人穿梭其间,把河岸当作舞台,随性开始表演,这是一道城市的艺术风景线,体现着朝阳独有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亮马河风光。图/新华

 

绿色发展需要全方位探索

 

中国新闻周刊:亮马河的综合治理对于朝阳区加快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有怎样的意义?在朝阳区的整体商业规划中,亮马河具有怎样的地位?

 

文献:我们以地铁14号线朝阳段、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为纽带,以CBD、三里屯等地标性商圈为节点,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亮马河就是其中的“一横”。

 

自2019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位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比重保持在23%以上,是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推进亮马河综合治理,消费版图中的“一横”实力不断增强。成立亮马河经济带商业联盟,推动企业由过去“背河经营”转为“拥河发展”“逐河发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入选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十大经典案例。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朝阳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实施《朝阳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亮马河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批含金量足、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首店走进亮马河畔。

 

以餐饮行业为例,在北京38家黑珍珠餐厅中,有25家在朝阳;在北京33家米其林餐厅中,有20家在朝阳。这些高品质餐厅大多都分布在亮马河沿线。朝阳正在成为一个荟萃全球风味、追求餐饮品质的“美食之城”。

 

中国新闻周刊:亮马河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对于朝阳区未来治理其他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文献:亮马河的治理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全方位的绿色发展变革。我们认识到,任何河流的治理都有其共性经验和个性特点,牢记因地制宜,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治好每一条河流。这场以河道更新带动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留给我们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处理好城市“蓝绿灰”之间的关系。蓝是指河道流域;绿是周边的绿化;灰则是周边商圈。在协调中,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寻求政府与居民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遴选设计方案的时候,水务部门主动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盲审。在后期施工中,严控严管建设活动,河流整治遵从城市规划,坚持减量提质发展,有效推动城市更新和保障生态公共空间保护利用。这一套组合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持久稳定的公共空间,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

 

二是关注城市滨水区的溢出效应。这包括生态溢出效应和社会溢出效应。

 

生态溢出效应,核心是把城市融入自然,人们呼吸清新空气,望见蓝天白云,畅游清水绿岸,亲近万物花香,共享“生态红利”。社会溢出效应,就是形成口碑。比如,但凡有友人远道而来,朝阳人总会热情地向他们推荐亮马河。凡是在朝阳举办的重要活动,都会来亮马河“亮个相”。

 

三是将改造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河流以美丽带来活力和消费力,我们也要根据流域特点选取合适的商业形态。比如,亮马河位置优渥,紧邻国际化大商圈,周边高净值人群多,消费能力强,适合生态、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沿线“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层出不穷,改造升级后,流域商业活跃度增长了32%。

 

河流贯穿城市,滋养城市。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把河流治理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带动,走出一条以水兴城、水城共荣的城市复兴之路。

 

发于2024.4.1总第113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城市回归滨水,人们亲近河流,我们需要再造这样的生活”

 

——专访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