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两个结合”开创理论创新新格局

孙晓波  2022-11-02 14:54:02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有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表述上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 而是理论上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 创新、丰富和完善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在京闭幕。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二十大报告,不仅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就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而且还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图/新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回顾历史,2017年10月,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章中将这一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和完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王虎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主要内容由“八个明确”整体拓展为“十个明确”,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二是重申了十九大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其主要内容;三是吸收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新时代的“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概括。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对照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新增加的两条具体内容为“十个明确”中的第七条和第十条。

 

其中,第七条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容,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十条则是把全面从严治党单独列出来,作为最后一条,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王虎学表示,完善之后的“十个明确”,从内容上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治国、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所有方面,“可以说是全覆盖”。

 

在王虎学看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十个明确”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他说,“第一个明确”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第十个明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这两条在‘十个明确’中一头一尾,至关重要,具有决定性,是重要政治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王虎学说,除了新增了“两个明确”之外,其他的“八个明确”也并非保持“一字不变”,而是将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新论断都吸纳了进去,是一个整体扩展、完善、充实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是十九大之后的新论断。

 

此外,在二十大报告的表述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还增加了“十三个方面成就”。

 

此前,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

 

王虎学表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战略、新举措,进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的概括。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进一步解释,“十个明确”是基本内涵上的概括,“十四个坚持”是基本方略上的概括,“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基本成就上的概括,“这样就把理论、如何贯彻执行理论、贯彻执行的成果三者结合为一体了”。

 

王虎学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有关这一思想主要内容表述上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理论上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创新、丰富和完善,这也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摄影/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首创“两个结合”

 

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

 

2021年3月,他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谈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观点。

 

10月24日,中宣部副部长孙业礼在解读二十大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两个结合’很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孙业礼表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共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中共百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来的,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

 

“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孙业礼说,实际上中共的制度、道路与路线方针政策一直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理论上一直没有明确概括过。

 

他说:“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结合,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这种结合是有深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这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契合性。”孙业礼认为。

 

他表示,中共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王虎学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创“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同时又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贺新元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原来讲“一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开创性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为“两个结合”,这为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对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表示,这是中共深刻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也是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未来指引。他说:“‘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

 

孙业礼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王虎学说,第一个“是”表明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个“是”,则表明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具有深刻中华文化烙印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表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领中国社会开辟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

 

在林尚立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了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在新的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来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系列的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理念、思想和战略,并在实践当中创造了十年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的历史性变革。

 

王虎学表示,这一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既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应和解答,同时又是最重大的三大基本规律的提升和拓展。

 

“第一个对应的是深化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第二个对应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是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他说,“回应和解答重大时代课题,对重大时代课题规律进行深化和拓展,才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阐明世界观和方法论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大报告还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被认为是对这一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明确界定。

 

田培炎说:“这‘六个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它们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在他看来,“六个坚持”也是推进中共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它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他说。

 

“六个坚持”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至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谢春涛表示,人民至上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强调的理念,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

 

报告还对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分别进行了阐述。林尚立说,“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做到必须把我们的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面,寻求自立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认为,坚持守正创新贯穿其中的一个主要点就是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他说,“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归根结底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谈到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林尚立说,“一切理论和实践必须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必须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当中去提升理论的力量,去丰富实践的可能;与此同时,必须从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现在与未来去考虑问题,把握问题,使得我们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能够形成良性联动。”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到世界的舞台,我们必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人类进步事业统一起来。”在林尚立看来,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上的每一次飞跃都对应着时代课题的转变。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贺新元表示,完成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将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创新活动,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继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于2022.10.31总第106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两个结合”开创理论创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