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为数亿人的健康困境,寻找新的答案

马萌  2025-11-08 20:00:53

从治疗创新到基层生态重构,破局慢病之困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逐步深化,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影响数亿国人的慢病进行系统性防治,已成为“健康中国”愿景的关键攻坚方向。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作为八年进博“全勤生”,阿斯利康以“健康中国 美好生活”为题举办了慢病健康日活动。专家学者、企业与患者代表齐聚,共同展望健康中国的美好未来。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


正如本次活动在“呼吸慢病”议题上展现出的关注与热忱,阿斯利康正通过长期推动诊疗路径的变革,践行其助力实现共同健康的承诺。

从“痛点”走向“希望”

在慢病健康日“舒享呼吸 卓越人生——中国重度哮喘精准诊疗”圆桌论坛上,一位重度哮喘患者张女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曾经稍微走快点都会喘,觉得自己没救了。就连最爱的旅游,也成了奢望。”

作为一名重度哮喘患者,她曾因疾病的反复发作而陷入绝望。更让她疲惫的是,经历多轮治疗,她的健康状况依旧不见起色。这种无力感叠加疾病的折磨,构成了沉重的身心双重负担。

患者 张女士

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哮喘患者达4570万1,重度哮喘占比为5-10%。尽管重度哮喘在哮喘患者中仅占少数,其疾病负担却占据了哮喘总负担的很大部分2。

随着医学的进步,更为精准的诊疗路径被打通,张女士等患者的命运正在被改写。根据医生建议,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来精准分型,并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后,当前张女士已逐渐摆脱重度哮喘的困扰,生活迎来转机。

这个过程,同样离不开医药企业长期深耕、持续的研发投入创新。自1993年进入中国,阿斯利康引进了第一代β2受体激动剂,开启呼吸疾病治疗的新篇章。随后,雾化产品的引入实现了呼吸治疗从口服到吸入治疗的跃迁。治疗哮喘的“经典款”ICS/LABA二联吸入制剂、治疗慢阻肺病的“升级款”ICS/LABA/LAMA三联吸入制剂,以及双支扩吸入产品等多款吸入制剂,进一步丰富了呼吸疾病的治疗手段。2024年8月,阿斯利康首款呼吸生物制剂在华获批,为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创新药的迭代与诊疗路径的变革往往互相成就。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表示:“过去三十年来,我国呼吸学科始终以科学探索与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深化对哮喘、慢阻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呼吸学科实现了从疾病机制研究到临床治疗手段的持续跃升,逐步构建起以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和行业生态‘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呼吸病学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瞿介明进一步强调:“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我们已拥有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广大呼吸疾病患者的福音,也是全体医务工作者的骄傲与成就。”

赋能基层


让规范管理从“大医院”走向“家门口”


“我一开始去社区医院主要是图方便,但去了之后发现社区医院现在这么先进了,医生给我做肺功能检查的设备还带有AR眼镜。”

在阿斯利康中国慢病健康日“守‘呼’在社区——慢阻肺病全程管理座谈分享”活动中,慢阻肺病患者张先生分享了他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进行疾病管理的亲身经历。

慢阻肺病是我国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患病人数近1亿,而其中有约60%的患者生活在基层3。社区医院、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说是慢阻肺病防控的“第一阵线”。如何让先进的治疗方案真正惠及广大基层患者,满足他们未竟的健康需求,考验着整个医疗体系的协同能力。

2024年9月,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旨在为广大基层慢阻肺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作为呼吸领域的长期深耕者,阿斯利康也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持续行动,从多维度支持基层“筛、诊、治、管”全病程管理能力提升,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控中持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张先生提及的“AR眼镜”,就是阿斯利康赋能基层提升肺功能检查能力的方式之一,目前已在多家社区医院落地应用。通过AR动画的可视化引导,让患者能够像在专业技师指导下完成肺功能检测,大大提升检测的基层可及性和成功率,且AR眼镜能够直接生成检测结果,让结果更加直观、便于理解。

同时,阿斯利康也在支持基层咳喘中心、气道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支持权威专家深入基层,以及支持一系列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助力基层医务人员的实操能力和照护能力提升,助推标准化诊疗流程和治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地,使社区医院、县域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为呼吸慢病患者提供定期随访、康复指导、用药督导等全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


张先生在活动中也表达了对社区医院和医生的信心:“社区医生和护士提供的专业而耐心的指导,以及无处不在的关怀,让我现在对社区医院非常放心,也特别愿意配合治疗。我不再觉得慢阻肺病是个多么可怕的病,因为它就在我家门口被管理得好好的。”

而要真正实现呼吸慢病的全程规范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并不是终点,更需要落实到每一位患者居家的健康管理,方能构建出完整的慢病管理闭环,实现全治疗场景的延伸。


从“院内”走进“家庭”,让呼吸健康触手可及

在慢病健康日“健康中国,呼吸在‘家’——打通家庭雾化最后一公里”圆桌论坛中,童杏儿科创始人、院长鲍一笑表示:“以儿童哮喘为例,患儿在院内病情控制得不错,但回家后却容易出现反复,这往往是源于家长对于疾病认知不足,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导致治疗效果打了折扣。这就需要医院、企业、零售药店等多方协同,共同建立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的疾病管理与用药指导体系,助力规范的诊疗从院内一路延伸到家庭场景。”

如今正值秋冬换季,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对于哮喘患儿,如果在急性发作时第一时间进行规范的雾化治疗,能迅速改善症状,防止在等待就医期间进展为重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发作。通过雾化治疗,药物可直达呼吸道和肺部,具有用药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等优势,且居家进行雾化治疗还能节约外出就医所耗费的时间、金钱等各项成本,也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患儿来说,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雾化治疗,也相对不易产生抗拒、不安等情绪。

但能否规范进行雾化治疗操作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治疗药物、雾化器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的方式都会造成疗效的差异。因此,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阿斯利康也在积极助力家庭场景下的规范治疗与疾病管理,包括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药房,助力提升基层医生与零售药师的诊疗与管理能力,打通守护患者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疾病管理与用药指导;同时,通过与专家及合作伙伴携手,阿斯利康也在持续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疾病知识科普,让疾病科普更生动、更易懂、更贴近生活,为千家万户中“一老一小”的呼吸健康护航。

从精准诊断、治疗的突破,到创新药物的加速可及,再到基层与家庭场景的诊疗延伸,中国呼吸健康的系统性变革,已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医院走向千万家庭。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以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基于此,阿斯利康携手多元合作伙伴,助力构建全病程管理体系,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并积极推进健康公平可及,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与资源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张女士、张先生重获“呼吸自由”的经历正是这场诊疗变革的生动缩影。这背后,是一张不断延展的,由创新药物、科学理念与下沉资源共同织就的健康防护网。随着各方力量的持续投入和协同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慢性疾病患者能够摆脱束缚,享受生命的美好。这不仅是个体的新生,也是中国慢性病防治体系迈向成熟的最佳注脚。

参考资料:

1、Halpin DMG, Decramer M, Celli BR, Mueller A, Metzdorf N, Tashkin DP. Effect of a single exacerbation on decline in lung function in COPD. Respir Med. 2017;128:85-91.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哮喘联盟.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20):1759-1789.DOI:10.3760/cma.j.cn112137-20231117-01120

3、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 The 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DOI:10.1016/S0140-6736(18)30841-9.

声明:仅用于疾病教育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