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科技巨头再投500亿瞄准这个赛道

田纳西  2025-11-05 10:15:07

美的,机器人“隐形巨头”

岁末回望,若论这一年最富活力、变化最快的行业,非人形机器人莫属。

从灵活起舞、参与运动会,到进入车间“打工”,人形机器人几乎“三天一迭代”。它们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科技展品,而是逐渐融入现实世界的“准成员”。

然而热潮之下,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初创团队,都不得不直面一个核心命题:如何为人形机器人找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真正迈出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不久前,在被誉为是美的集团“科技奥斯卡”的第30届科技月上,我们看到了美的交出的阶段性答卷——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家族集体登台亮相。

从一年多前悄然布局,到如今已推出3代共5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并逐步落地具体场景、形成清晰规划,美的正在构建一个怎样的“人形机器人样本”?这条路径,又能否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一年五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自2024年美的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条清晰的演进路线便已铺开。

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奚伟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将从工业场景到商业场景再到家庭场景,走进千家万户是最难的,所以美的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应用在工业场景和商业场景。

沿着这条路径,美的“美罗”和“美拉”两个方向的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前者面向工业场景,后者专注商业与家庭场景。

短短一年时间,美的遵循“发布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策略,已经开发出 3 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分别是类人形机器人、全人形机器人、超人形机器人。

其中,第一代美罗、美拉是轮式机器人,分别应用在制造和家居场景;第二代美罗X、美拉X是双足式全人形机器人,第三代美罗U则为超人形机器人,目前暂未亮相。

美的开发出的5款人形机器人,其中美罗U暂未正式亮相


无论是美罗还是美拉,美的的人形机器人家族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进化。

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美罗已成为生产线上的“常驻员工”已有大半年时间。在“工厂大脑”的调度下,美罗们自如穿梭于设备之间,完成3D质检、设备巡检、钣金上料等任务。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具身智能终端协同作业,共同构建起美的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

 

 美的人形机器人“美罗”正在运送洗衣机后桶到质检台


与此同时,实验室里的美拉正在潜心修炼各项生活技能。

它已经可以流畅完成打开冰箱取出碗盘、操作微波炉加热食物、按咖啡机冲泡咖啡等系列动作。奚伟预计,美拉将在明年年中正式亮相美的的线下门店,成为一名“导购”。

届时,美拉不仅要流畅介绍产品功能,还得亲手演示如何操作。为此,团队正将美的全系产品说明书“喂”给美拉进行系统学习。

可以看出,美的布局人形机器人,并非追逐热点的短期行为,而是想要培育一个能够持续进化、并与现有业务产生强大协同的“新物种”。

但在众多布局者中,美的的人形机器人战略,为何能展现出如此明显的落地加速度?

美的的机器人“先手棋”


这波人形机器人的突然爆发,可以说始于2022年底,以ChatGPT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再次迎来范式突破。

但美的与机器人的故事,在比这更早的数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时间倒回至2017年,美的以战略远见完成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的收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并购,美的据此开始自主研发工业自动化需要的一些核心技术。

2019年,美的旗下的中央研究院成立了机器人相关的团队,专注攻克两大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智能感知。

2022年,美的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了全国机器人领域唯一依托企业平台的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即美的蓝橙实验室。2025年上半年库卡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销量份额已近10%。

 

 美的旗下库卡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后来的人形机器人计划,美的也早已是机器人领域妥妥的“隐形巨头”。

更深远的是,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者,美的很早就意识到:家电的终极形态必将走向机器人化。这不仅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更是行业突破天花板的必由之路。

于是,在2022年AI大模型尚未爆发之前,美的就率先进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初步探索家庭场景的智能化服务。

有了这些尝试和积累,当AI大模型技术破土而出,打开了所有智能终端的进化上限时,美的“迎风而上”就是顺其自然的事。

在重载机器人积累的核心零部件技术,都可以复用到人形机器人上,美的“人形机器人”自然亮相很快,并且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

例如,据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究员孙智宇介绍,美罗在洗衣机荆州工厂打工时,基于极限工况单臂3公斤负载的设计,通过双臂协同、动态调整,可稳定搬运9公斤的洗衣机后桶,依赖的是美的自研的超轻七自由度仿生臂、腕部六维力控传感器、柔性灵巧手等关键技术。

更重要的是,美的拥有训练人形机器人“通用性”最宝贵的资产:场景与数据。其全球100多家工厂、覆盖全屋的智能家电产品线,构成了一个天然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尽管具备先发优势,美的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家电与机器人的双向奔赴

美罗进厂打工,仅仅是第一步。

在美的的构想中,人形机器人的终极使命之一,是实现完全无人化的“黑灯工厂”。

“工厂的生产就像一场接力赛,自动化流水线已跑完前九成赛程,而在传统机器人无法触及的柔性化生产环节,人形机器人有望接过最后一棒。”奚伟说道。

但要让这场接力顺畅进行,仍需突破两大关口:一是需要更多美罗走进工厂,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要训练它们适应多工种任务,并跟上如洗衣机荆州工厂那般“10秒下线一台洗衣机”的生产节奏。

相较于已在工厂扎根的美罗,尚未步入现实场景的美拉面临更复杂的考验。

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冬举了一个例子:美的仅烤箱就有十几种型号,开门方式有触屏式、按钮式等。对人类而言简单的操作,对机器人却如同“将现代烤箱送入原始部落”,每次面对新机型都需从头学起。如何让美拉获得“举一反三”的泛化能力,成为团队攻坚的重点。

而家庭场景的挑战更为严峻。除了需确保绝对安全稳定,刘冬指出更深层的障碍:许多家庭不愿接受冰冷机械的闯入。未来走进家庭的机器人,或许需要拟人化的外观,甚至拥有温暖触感的“皮肤”。

机器人的训练,技术的迭代,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此时美的的优势又显现出来了。

美的选择了一条“家电机器人化+人形机器人”双轨并进的路径。与其等待全能的家庭机器人,美的先让家电自身具备智能化。例如COLMO智能烤箱通过AI视觉识别食材并推荐菜谱,这实质是将机器人的单项技术(如视觉感知、决策)模块化地赋能给传统产品。

并且,这条双轨并进的路径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两者“双向奔赴”,共同往一个方向使劲。

在今年的科技月活动中,美的AI研究院院长徐翼展示的一段视频生动诠释了这种协同效应:未来机器人能从洗衣机中自动取衣并完成折叠。

刘冬进一步解释道,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力量尚不足以直接开启传统洗衣机舱门。但如果在洗衣机设计之初,就考虑降低开门阻力或支持语音控制开门,就为机器人的协作预留了入口。

这种在产品源头的协同设计,使得家电与机器人不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智能整体。这正是美的的独特优势。

只不过,这一切变革离不开重金投入。同样在今年科技月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明确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出现一大批真正科技领先的全球化企业,美的要有志向成为这样的企业。”为此,美的计划在未来三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用于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这样的投入,让研发人员的前沿探索有了坚实的依托,也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美拉在2025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就如刘冬至今难忘公司家庭日那天的场景。他五岁的儿子在公司里兴奋地奔跑,而一旁正是他参与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灵活地演示各种动作。有那么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样子。

 

 美拉X在2025年第30届美的科技月上


奚伟也为“孩子”的成长而欣喜,他口中的“孩子”正是灵巧型双足机器人美拉X。美罗X学会走路用了一个月,而技术复用后,美拉X仅两三天便成功行走,现在学习能力更加强大,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学会动作颇为复杂且有难度的舞蹈。

技术进步正在加速,机器人走进家庭的那一天,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