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昆山,绕不开的是台商。30多年来,几代台商扎根昆山,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6100个,投资总额超700亿美元。
如今,在昆山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既有六丰机械、沪士电子、捷安特等老牌台企的岿然不动;也有玛冀电子、控卡食客、玖竹科技等台青创业型台企的异军突起……从拼产量到比质量,台商投资昆山的热情不减。
台企加码,切入新赛道
今年以来,台商依旧果敢出手,频现“大手笔”:7月22日,錼创科技Micro LED高端显示制造项目签约;6月24日,沪士电子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奠基;6月16日,台光电子AI高性能覆铜板项目签约……昆台产业合作再结硕果。
錼创科技201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地区,是Micro LED领域领先企业。其董事长李允立表示,苏州一直是台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福地”。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聚焦新型显示产业,为苏州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瞄准新赛道,新企业纷至沓来,老企业转型向新。沪士电子是昆山台企A股上市“第一股”。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沪士电子再次投下43亿元,在昆山布局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印制线路板扩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近百亿元。
台企向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总投资20亿元的福立旺高端精密组件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根莱生物科技总部项目花落张浦镇;总投资3亿元的鲜活饮品智能工厂正式封顶……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势,台企与昆山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台青接棒,锻造新本领
俗话说:“一代”靠打拼,“二代”靠创新。昆山的台商二代有的选择接班,有的另创一番事业。而昆山的创业环境与活力氛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台湾的年轻人。
3月25日,昆山玛冀电子产业园正式启用,揭开了台青创业的一面崭新旗帜。园区将以玛冀电子为核心,打造新型半导体产业园,产值力争突破12亿元。该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表示:“2012年,我和几位台青到昆山创业,短短十几年时间,玛冀电子飞速成长。是昆山,让我们找到了梦想、找到了路径、找到了未来。”
台湾青年陈东隆的目光,投向高端食品领域。由陈东隆创立的控卡食客项目已入驻“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孵化平台,接受“精心浇灌”。他说:“父亲将守护一生的千件古陶赠予昆山,我则用科技守护健康,我们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扎根,用同样的热爱回馈。” 作为接棒管理的“台二代”,黄秦剀通过技术创新,带领企业生产出可降解的环保材料,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昆山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舞台。”黄秦剀说。
从半导体到高端食品,台商台青的投资方向恰好契合昆山经济转型发展的脉搏。昆山制定实施《关于打造台湾同胞就业创业“首选地”的若干措施》,涵盖六个方面20条具体内容,对台胞特别是台青群体发展全过程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昆山将全力打造两岸产业合作最紧密、社会文化交流最深入、落实“同城待遇”最全面的昆台融合发展升级版,为台湾青年在昆山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大空间、搭建圆梦舞台。
昆台融合,探索新模式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又热闹起来。正在昆山实习的台湾大学生边逛边赞:“没想到,这里不仅有地道的台湾小吃,还有此起彼伏的闽南语,这浓浓的‘台湾烟火气’,让人忍不住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
昆台经济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当越来越多的台企选择昆山,昆山也在用服务提升他们的获得感。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自2013年来,连续召开12次部省际联席会议、赋予昆山183项政策举措,今年1月3日召开的第十二次部省际联席会议,最新落地16条先行先试政策。
为了给台青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创造更多机会,昆山持续放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品牌效应,组织开展创业沙龙、投资路演、技术转移等创业活动,全力打造台湾青年创业孵化体系。
“我们不仅要留住企业,更要留住人心。”带着这样的坚持,昆山设立全国首个总规模达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台青创新创业;“昆台融”全新升级,累计提款户数310户,累计提款48.6亿元;昆山市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昆山对台服务理念的“第一窗口”。
“硬政策+软环境”的组合给台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吸引力,昆山将继续落实各级惠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合作平台、加强精准式服务,全力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不断增加昆台经贸合作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