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有限公司、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主办的全国地方国企数智化转型(苏州)交流会成功举办。
作为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本次大会通过深度解析国企数智化转型核心命题,依托项目路演搭建资源互通桥梁,并以供需对接促进产业协同,助力国企抢抓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苏州重点产业与央国企优势资源深度融合。交流会汇聚国资国企领域相关管理层、权威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AI赋能国企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创新模式与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了高水平交流。本次交流会上,苏州市财政会计学会人工智能分会正式设立。
据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30年中实现了从水田洼地到创新高地的跨越。园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超1800家企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条。苏州工业园区与央企和地方国企合作紧密,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上海机场集团合作的前置货栈和城市航站楼项目,提升了物流效率,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杆案例。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认为,现在已经进入AI+引领的数智化转型新时代,它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国企深化改革的 “关键一跃”,是激活发展动能的 “核心密码”。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创新高地,其形成的“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的精神,与数智化转型所需的探索勇气高度契合。期待这场交流会能让更多国企在这里找到转型伙伴、对接创新资源,让人工智能技术在苏州的沃土上结出更多硕果。
本次交流会上,苏州市财政会计学会人工智能分会正式成立。
仪式现场,苏州市财政会计学会人工智能分会代表发言,表达了分会致力于推动会计领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决心。
随后,“苏韵智创·产融共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苏州国际科技园与元禾控股、苏创投、苏豪投资集团、园丰资本等单位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将在国企数智化转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汇聚了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他们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国企发展、AI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优化。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剑在演讲中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国企发展的初步思考”,强调了国企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国企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江苏国信数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栋分享了“国信数智公司AI创新应用探索实践”,介绍了公司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他指出,AI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智能化的能源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提前事故预警保障安全生产、优化发电机组运行和合理电价报价增加发电企业效益等。
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茂密以“迈向数据为核心的AI”为主题,阐述了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数据是AI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杭在演讲中探讨了“依托智能物联,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他指出,智能物联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以及供应链的优化升级。
本次交流会特别安排的供需对接交流环节为国企和科技企业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需方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AI应用方面的探索与需求,供方企业则展示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上海东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AI构筑民航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东航‘AI+’探索实践”,展示了AI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创新应用,如旅客服务数字人多智能体,中转智能决策等,为提升民航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王英介绍,上海仪电即将发布上海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实训场及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2.0。上海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实训场面向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等领域,通过公共基础底座集成“智算云资源+软件工具包+模型托管服务+模型评测验证”等核心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合成-训练-应用”全链条闭环。目前,已建成国内首个跨领域虚实融合AI生产线,有力支撑本市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创新和国际对标。
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程栋表示,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城市公共视频转化为价值资产,通过AI技术生成视觉数据,提高城市治理和行业企业的效率。该平台通过态势感知、趋势研判、资源统筹、人机交互等功能,支持城市治理和行业应用,如防汛救灾、台风应对等。
浙江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帅介绍,浙能集团作为省属能源服务集团,积极推动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浙能集团自建智算中心,形成了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完整体系,致力于解决能源生产领域的痛点。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数字建造研究中心主任许璟琳介绍了上海建工在公共建筑智慧运维领域进行的探索实践,“四维•集智”智能体集群的主要功能和发展方向。从医院建筑电子病历卡到文博场馆数字守望者,希望借助大模型技术提升建筑运维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绿色性。未来,上海建工希望与行业专家共同建设语料库,进一步深入探索群体智能的落地应用。
加乘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陈勋在供方交流中探讨了“低空垂直行业AI多模态大模型的探索和实践”,加乘科技开发了无人机应用管理平台,结合多模态AI大模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低空应用。
浩辰软件MFG事业部总经理王永红介绍,浩辰CAD通过大模型轻量化技术,小模型质量检测技术帮助工业企业提升设计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优化研发流程、加速产品交付的典型场景应用,展示了浩辰软件在企业数字化建设、推动企业业务数字化、助力新型工业化的优秀技术成果。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亚洲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晟翌表示,宝时得在园林工具领域推动锂电化和智能化,研发智能割草机器人,提升产品环保性和经济性。
苏州拓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柯杨展示了复合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落地案例,强调AI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众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副总经理、研究咨询专家于龙介绍众言科技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调研和体验管理能力。他介绍了AI加持的360多种处理算法和模板模型,以及倍市得CEM体验管理系统在各行业的应用。
此次上海、苏州两地的联动,是制造业优势和数智化浪潮的交流碰撞,更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国企转型经验的深度交流。未来,苏州与上海将持续深化合作,以数智化产业生态共建为抓手,通过技术共通、市场共享的合作机制,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