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国家品牌网主办,蒙牛集团支持的“知名企业品牌价值大讲堂”活动在蒙牛乌兰布和沙漠有机奶源地举行。活动期间,中盐集团、华能集团、中石油、中海油、洋河股份等二十余家知名企业及单位,探访蒙牛沙漠有机全产业链,共同见证其以生态价值赋能品牌价值的行业典范。
有机溯源:知名企业走进乌兰布和
2025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刘平均表示,看到蒙牛在乌兰布和的治沙成果,感到非常震撼,这既是对“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实地见证,也为企业间交流品牌建设、促进生态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次活动期间,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50余人深入调研蒙牛特仑苏专属有机牧场、工厂的全产业链体系,亲身感受蒙牛十余年瀚海耕绿、治沙哺业的卓越成果。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乌兰布和沙漠的腹地,竟藏着全球规模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一位宣讲团成员感慨道,“蒙牛把治沙、绿化、产奶拧成了一股绳,这种‘生态+产业’融合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活动还开展了“认养一颗树”公益行动,通过在蒙牛可持续发展生态林里认养一棵沙生植物,让每个人都成为治沙成果的守护者和见证者。
“这里地处北纬40度黄金奶源带,拥有3200小时的充足日照,黄河上游地下水源的高品质水源,还有30—80公里沙漠隔离带让牧场远离污染。”蒙牛工作人员介绍说。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乌兰布和成为了能够孕育世界级品质的有机奶源地。然而,在十六年前,这里却是一片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
在蒙古语里,“乌兰布和”意为“红色公牛”,这个名字精准勾勒出这片沙漠暴虐狂躁的性格。当地牧民说,这里连草都活不了,何况奶牛?
自2009年开始,蒙牛携手多方力量向这头狂野难驯的公牛发起挑战,在漫长的坚守与耕耘中,终于将这片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改造成为蕴含无限生机的“沙漠绿洲”。
如今,这里的年降水量从过去的70毫米跃升至380毫米,狐狸、野兔在绿洲间灵活穿梭;连乌雕、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成了“常客”,在绿洲的天空盘旋。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宣告着新生。
在改造后的乌兰布和,蒙牛秉持“好牛奶是种出来的”理念,精心打造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有机全产业链,形成“草—畜—肥—田—草”的有机闭环。
在22万亩的有机草场上,紫花苜蓿、燕麦、秸秆、青贮等有机植物蓬勃生长,构成了奶牛的“营养大餐”;9 座粪肥处理厂里,牛粪正经历腐熟发酵的“蜕变”,最终变成有机肥,实现循环可再生农业。基地里流传着一句俗语:“三亩地养一头牛,一头牛粪还三亩田”,这正是蒙牛实现种养平衡,“种”出世界品质的秘诀。
在28日举办的“知名企业品牌价值大讲堂”上,李鹏程表示,蒙牛坚持十六载瀚海耕绿,以品牌的长期主义精神、以“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思维,一举打造了“特仑苏沙漠有机”这个高端品牌,成就了以生态价值赋能品质优势和品牌价值的典范。
在特仑苏沙漠有机专属工厂,生牛乳进厂前需经过严格检测,随后经过入库、过滤、消毒、检验等一系列精细程序,全程实施严格的有机管控。据悉,特仑苏沙漠有机系列产品已经通过了中国和欧盟的双重有机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品质”。
近期,该工厂生产的“特仑苏”纯牛奶(灭菌乳)还荣获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颁发的生态原产地(PEOP)产品保护证书,成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信任的标杆案例。同时,蒙牛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实现每瓶有机牛奶从种植、饲养、畜牧管理到生产、加工、运输各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供图/蒙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