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加速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教育体系重构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由国际人工智能协会、梅兰书院、非洲青年运动、全球非政府组织执行委员会等机构共同组织的2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治理路径”系列平行边会,于2025年7月16日至23日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国际组织领袖、知名专家学者、青年领袖及产业界人士广泛参与,围绕“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推进”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务实探讨。
本次系列边会立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着眼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经济转型等方面的现实与潜力,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公正、安全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会议期间,各方就AI伦理、教育赋能、数据治理、主权模型、大模型国际标准制定等议题形成多项共识,并推动多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为全球人工智能负责任发展注入积极动能。
会议由国际人工智能协会理事长戴睿与全球非政府组织执行委员会顾问侯凯荣共同致辞。
戴睿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全球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再组织。他强调,应以“人类尊严”为原则,推动AI走向普惠、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将以全球培训、能力共建与制度输出为主要路径,推动构建多边共治新框架。
侯凯荣则从非政府组织角度指出,NGO在全球AI治理中承担着“连接政府与社会、连接全球与本地”的关键作用。他呼吁加强南北对话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参与AI伦理设计、教育转型与青年赋能。
在会议成果发布环节,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发起“AI技能培训国际合作项目与试点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与多国政府、大学、社会组织合作,在重点国家推动AI素养课程落地,提升发展中地区公务系统与青年的数字化能力,构建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AI教育基础设施。
随后,国际人工智能协会、梅兰书院、全球非政府组织执行委员会、非洲青年运动四方联合研究完成的《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与未来就业转型建议》正式发布。报告从“人本—技能—制度”三维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全球AI再教育、青年赋能与政策协同机制,为各国政府及多边组织应对AI带来的就业与治理变革提供系统建议。
本次系列平行边会聚焦制度框架、人才共建、伦理价值与产业实践四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协作背景下推动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福祉的创新路径。会议期间,来自政府、学界、产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形成广泛共识:应以“科技责任、人类尊严、青年参与”为价值基石,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有尊重、有温度、有治理能力的智能社会。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可持续、面向未来的AI国际合作机制,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持久动能与制度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