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迎来热潮。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金额为2,5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金额598亿港元大幅上升318%。显著的活跃态势,吸引着企业加速布局港股市场。其中不乏A股上市企业,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启动两地上市布局。
正在冲刺港交所的企业数量更为庞大。根据东方财富旗下Choice数据,截至6月,合计171家企业正在排队登陆港交所,相较于今年1月中旬不到90家排队企业,短短几个月数量近乎翻倍。
赴港上市企业数量攀升,也为中资券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加速香港投行业务的拓展。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余家券商角逐香港IPO市场。
港股,怎么成了资本香饽饽?
企业赴港上市潮来袭
资本市场的变化往往有其规律,这一轮赴港上市潮也不例外。据总部位于大湾区的头部券商广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A股与港股的“A+H”双平台上市,是本轮赴港上市潮中一个重要的特点。“这一趋势较2024年同期显著提升,反映出企业对港股市场的热情和重视度大幅提高,越来越多企业期待通过港股平台进一步拓宽国际资本通道,优化跨境资本配置效率。”
该人士分析认为,A股企业纷纷选择赴港上市的原因,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的优化。证监会2024年推出了若干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优化了企业境外上市的备案流程;港交所方面也同步深化上市制度改革,包括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设立A股龙头企业快速审核通道及科企服务专线等,这使得境内外监管协同效应释放,有效提升了港股市场的制度竞争力与国际吸引力。
在政策优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也呈现出显著的价值发现功能。首发募资规模在大中华区资本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二级市场的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持续走高,形成了正向市场反馈。制度与市场的双重催化,让有全球化发展需求的企业,将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平台。
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已成功拥抱数家重磅企业。其中包括荣登当年港股IPO募资额前三名的地平线机器人-W,凸显港股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也有被业内称为港股“冻资王”的蜜雪集团,反映消费升级背景下港股对新业态的价值发现能力。这些硬科技与新消费领域的企业能获得惊人的募资额,也体现着这些领域成为资本焦点,这些领域也是本轮赴港上市潮的新亮点之一。
整体来看,这一轮赴港上市潮,不是一次单纯的资本运作,而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的又一次深层次变革信号。香港这一“金融枢纽”双向赋能的独特优势在其中不断深化,重新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布局中国资产。
通过“A+H”架构,内地公司将国内红利与国际资源打通,借助香港这一“超级联系人”对接全球资源,拓展品牌、拉动估值、加码出海。而国际资本活水也借助香港这个国际平台,沿着上市公司的脉络,持续浇灌实体经济根系,为上市企业所在行业和市场的创新升级注入活力。
中资券商“走出去”
随着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情空前高涨,中资券商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从递表企业披露的保荐信息看,中资券商在保荐人、联席账簿管理人、整体协调人等阵营中占据半壁江山。
广发证券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其所属机构已成功助力曹操出行、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绿茶集团、钧达股份、蜜雪冰城等多家内地企业登陆港股市场,作为保荐人深度参与奇瑞汽车、乐舒适、视源电子、豪威集团等多家企业的上市交表工作,并储备了一大批优质港股项目。
2025年6月25日,中国共享出行领跑者曹操出行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643.HK)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面对2025年港股IPO热潮,广发证券持续推进境内外一体化战略,随着港股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全方位加强香港投行业务布局。”上述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依托“一个广发”战略,公司深化境内外资源整合与协同,大力培育产业洞察、资产培育、交易撮合等综合运作能力,高效运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赋能、接力式融资。同时注重跨境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进更多境内投行人员考取香港牌照、持续增派内地持牌人员参与境外项目、常态化开展针对性业务交流培训等,并深化港股业务综合服务,为港股上市企业提供员工激励计划(ESOP)、再融资、跨境并购重组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于众多中资券商而言,助力企业赴港上市,是一次拓展多元业务的机会。通过深度参与不同类型企业的上市进程,券商运营团队在专业能力塑造与市场口碑建设方面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也在内部形成协同效应,境内外团队在项目挖掘、方案设计、执行落地等环节紧密配合,形成境内外业务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业务生态。
同时,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本轮港股IPO热潮不仅是上市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也为中资券商“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桥梁”,在参与港股市场业务的过程中,内地券商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国际资本市场规则,逐步积累跨境业务经验,提升国际化专业服务能力,也有助于拓展全球客户网络,提升行业影响力,为未来更广泛的国际业务布局创造有利条件。
“内外兼修”为资本市场注活力
事实上,中资券商成为众多赴港IPO企业保荐机构,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
中资券商对内地企业的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管理层思维以及监管环境有着深入的理解,并积累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深厚的信任关系,尤其在服务大型国企和民企龙头方面优势明显。
这一点在今年内地资本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的现象中,可见一斑。
2024年9月,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今年5月,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
“本轮并购重组热潮中,科创型企业表现抢眼。特别是‘并购六条’等政策举措出台后,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行业成为并购热点,体现了市场对科创型企业的青睐。”广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截至2025年5月,其所属机构已累计为140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178单并购重组顾问服务,交易金额合计超过4,991亿元。
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完善产品和产业矩阵,获取前沿技术、创新人才和市场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等资源的一次整合配置。券商作为并购重组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机构,也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券商机构充分发挥价值发现与交易撮合功能,在推动产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积极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迎接好当下港股IPO热潮和本轮并购重组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是摆在每家券商面前的重要课题。中资券商必须“内外兼修”,既要夯实优势业务,也要发挥联动效应,稳步扩大国际业务。
“2025年下半年,广发证券将从多维度强化战略布局与业务深耕,加速香港及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坚守主责主业,通过强化并购重组专业服务能力,围绕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在拥抱科技革命中积极创新变革,努力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发力量。”该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