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苏童回到故乡做客苏州《师说》聊文学、聊创作

方昶  2025-07-07 13:30:44

7月4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苏童回到故乡苏州,与“师说”观众聊文学、聊创作,随机解答读者们的疑问。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写作是要愉悦的,有的时候我把自己‘惊为天人’,有的时候就是‘你这个蠢货’,如此这样交替。”谈及创作,苏童说没有恒定的“写作一定让你愉快”,同样“写作一定会让你沮丧”也不存在。


苏童把自己写作速度慢归因于少了年轻时的“迷之自信”。“经常写了几百字,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牛,写得春光灿烂的。再写两百字,怎么回事,怎么又不好了呢,从春光灿烂到秋意萧瑟。”苏童说,写东西如果想要快,就不要太审视自己,永远觉得自己很牛就行,缺点全忽略,优点全记住。


在苏童的理解中,写作的关键问题是“时代只是背景,隐在人背后”,写好时代故事,第一个是要写的人的故事。“文学就是‘人学’”,苏童引用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风景和境遇,时代在更迭,读者在更迭,只有一个事情不用担心,即在时代之下文学主要是人学,我们今天的人性跟300年前的人性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写好人的故事永远是要引起人的共鸣。”


苏童原名童忠贵,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园艺》《罂粟之家》《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长篇小说《黄雀记》《河岸》《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等。1992年,《妻妾成群》获得庄重文文学奖,2009年凭借《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凭借《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凭借《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让“苏童”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的,是1991年上映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由张艺谋导演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的电影,当年即斩获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次年又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继而又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等十余奖项,2018年《妻妾成群》获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外,《茉莉花开》改编自他的《妇女生活》;《大鸿米店》改编自《米》;《红粉》分别被黄蜀芹、李少红搬上银幕。


“师说”是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众说学习”理论品牌重点项目之一,是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推出的人文社科类品牌节目,分享思想成果,启迪未来方向,共同营造城市的浓郁人文氛围和独特气质。


8年淬炼打磨,单霁翔、毕飞宇、冯骥才、吕思清、盛小云、王巍等29位专家大咖分享,“师说”如同流动的思想园林,移步换景,引领观众去感受文化、智慧、审美的独特魅力。到2024年底,活动有效覆盖受众2000多万人次,已成为苏州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苏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品牌,极大提升了苏州城市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