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作为BMW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而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已走过19年历程的“BMW中国文化之旅”以“创新+责任”的新思维,启动2025年系列创新行动。
传承点亮未来,以人文温暖科技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2025年系列行动中,一项重要举措是邀请资助非遗传承人,进入“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共同设计概念性非遗文创品。这一项目涵盖漆艺、编织、刺绣、雕刻、陶瓷、金工、嗅觉设计、木艺、竹编等多个领域,旨在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
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推进:5月启动非遗传承人的遴选,6月至9月进行创意工作坊与原型开发,10月至12月进入成果发布阶段。此次项目将资助1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入清美学习共创,优先选择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遴选标准包括非遗项目的可量产化可行性、传承人的创新意识以及跨界合作能力。
文化遗产和文化体验是人们获得情感愉悦和共鸣的重要源泉。文化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在古今对话中创造更负责任的未来。
在传承中创新,是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路径,也是宝马进入未来的方式。项目将结合宝马的工业设计与清华美院的设计力量,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打造兼具文化韵味、智能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跨界作品,为当代“非遗走入现代生活”打造引领性的范式探索。
在今年上海车展亮相的BMW新世代概念车,其操作系统X有中式的“二十四节气”主题显示。就“黑科技”与“中国味”双向奔赴,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先生表示:“‘家在中国’不是口号,而是将创新基因植入本土土壤。宝马新世代以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呈现宝马集团‘更人文、更智能、更负责任’的未来出行愿景。为中国客户创造有中国味道的文化氛围也是宝马新世代情感体验创新的一部分。”
与时俱进把脉文化内涵,续写大运河文化推广篇章
2024年, 宝马集团通过“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与时俱进把脉文化内涵,升格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与推广。2025年7月,宝马将开启大运河文化河南段探访活动,聚焦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中原腹地,延续“传承点亮未来”主题,开启“行走四千年”的中华文明溯源探访。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亲历中华文明的源起与演进,探寻遗产背后的历史纹理与生活智慧,汲取进入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为进一步推广大运河文化,“BMW中国文化之旅”跨界携手CCTV国民级美食IP《舌尖上的中国》,继续以“传承点亮未来”为主题,推出跨界Vlog《赏味苏州》,深度展示大运河沿岸的风味之美、苏绣之美,助力大运河遗产“美起来,活起来”。目前,《探寻“运河之味”》已上线多个主流平台,播放量超千万次,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推广大运河和文化,提升了公众对于大运河文化的认知度。
首个非遗文创品上市,买它
日前,作为“BMW中国文化之旅”第一款将公益成果孵化为文创产品的创新之作——“BMW非遗龙泉青瓷旅行茶具”也已正式上线MY BMW APP,标志着宝马企业社会责任在非遗保护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延续新世代愿景,“以传承点亮未来”,兑现了助力“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承诺。
特别值得介绍,“BMW非遗龙泉青瓷旅行茶具”由浙江省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才史德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张雷联袂打造,以工业设计的理念与古老龙泉青瓷制作技艺完美融合。该茶具整体造型颠覆了中国传统茶器具的造型范式,灵感源于BMW新世代极简的前脸造型以及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中的BMW首创向心中控,一经上市便获得了广大公众的关注与好评。
责任为先,长期主义
宝马集团始终秉持“家在中国”的理念,深度参与中国社会核心议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自2007年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以来,项目探访了中国24个省及直辖市,资助并赋能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成为首家系统性助力非遗保护的汽车企业。“BMW中国文化之旅” 19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国非遗保护,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长期主义例证。未来,宝马将继续通过“创新+责任”的新思维,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系列长期坚守的创新举措,不仅展现了宝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也为新世代车型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努力不仅彰显了宝马作为一家有责任感企业的社会价值,也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