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孙武纪念园开园十周年活动在苏州相城区启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海内外孙武文化研究机构代表、孙氏后裔及社会各界嘉宾400余人齐聚苏州相城,共同见证孙武文化传承的十年成果。
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和功成名就之地,相城区更是孙武归隐终老之地。2016年5月,一座集孙武纪念、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纪念园在相城中心城区建成开放。
今年的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我与《孙子兵法》”全球征文大赛。11日晚,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获奖代表分享创作感悟,讲述他们与《孙子兵法》的不解之缘,热议《孙子兵法》现实意义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人们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取胜于竞争之中。
“《孙子兵法》第一篇叫始计,这个是计算的计,不是计谋的计。孙子兵法是最高层次的谋略,兵权谋是中国兵学的主流,谋略决定战略和战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道是企业管理里面最重要的,是你落地的一些方法论,道就是规律,战略高度。”新加坡孙氏公会名誉主席,南洋孙武学堂院长孙侠围绕《孙子兵法与石油传奇》讲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实操案例。
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孙子兵法》、用好孙子智慧呢?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路秀儒在山东孙子研究会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于2023年3月开始,在新媒体创建了“老路谈兵法”。运用《孙子兵法》的智慧解析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到目前,共推出了10个板块,内容涵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淄博烧烤”“处世智慧”“三国解读”等。路秀儒透露,“老路谈兵法”系列谈,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天有大量网友在新媒体上进行互动。
“我与银雀山汉简的不解之缘”是临沂市博物馆副馆长、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长彭梅讲述的主题。自1997年起,她已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深耕细作28载春秋,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展望未来,她透露,下一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立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学文化”特色资源,探索“博物馆+”的无限可能,为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一算,自从2007年向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递交征文以来,已过去了十八个春秋,十八年的光阴不算短,对一个人来说,相当于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成年人。而对自己来说,在孙子兵学领域十八年的探索历程,也经历了从初生、懵懂无知、青涩到不断成长的过程。”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潍坊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邵青讲述了自己与《孙子兵法》结缘十八年。
“老张你这球路,怎么像读透了《孙子兵法》?这句话如同火种,点燃了我将兵法智慧融入乒乓实践的决心。”退休的张大中,正是缘于在乒乓球运动中有意识地应用《孙子兵法》思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和比赛方法,并被热心人广为传播,他也受邀以高级顾问的身份加入东营市孙子文化研究会。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张志军在执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难。“但我没有退缩并运用孙子的智慧取得了若干成绩。”讲述完自己冒险为下岗职工讨要工资社会保险费的案件后,他说,其实办案也如同打仗一般,对阵比的是斗智斗勇,比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分析与判断的准确性。
《孙子兵法》为何被国内外世人追捧?旅居新加坡资深媒体人韩胜宝曾发起“孙子兵法全球行”,历时5年走访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系统考察《孙子兵法》在军事、外交、商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活动上,他的新著《孙子兵法,让世界读懂中国》正式发布。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大校研究员、《孙子兵法研究》主编侯昂妤点评指出:“《孙子兵法,让世界读懂中国》蕴含了《孙子兵法》在世界传播中的长度、宽度以及深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孙子兵法》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未来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