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雾小百科·科普沙龙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表示:“身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未健全的儿童,均属于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群体,,常出现咳、痰、喘等症状,需要格外关注。雾化治疗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具有起效快、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好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近年来,居家雾化日渐普及,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开展呼吸道疾病管理,做到居家及时治疗、足疗程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
倒春寒遇上过敏季,呼吸道疾病易盯上“一老一小”
春季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湿度增加,为病毒、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空气中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浓度激增,容易诱发哮喘等多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老年人群因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功能下降,儿童则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成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群体。且老人、孩子一旦感染,往往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给家庭照护带来沉重负担。春季需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的“咳、痰、喘”症状,做到早识别、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薇教授表示:“雾化治疗是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如同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雾化是一种便捷的给药方式。其原理是通过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极其细小的微粒后,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顺着气流进入气道,直达肺部,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因此雾化治疗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其局部给药的方式还能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满足居家外出等不同使用场景。近期,随着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雾化治疗的需求显著增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薇教授
便捷高效、及时缓解,家庭雾化应战“咳痰喘”
对于“一老一小”家庭而言,尤其是二孩或者是多孩家庭,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往往面临着老人、孩子的健康照护压力,一个孩子生病,可能迅速波及全家。家里老人和孩子一旦同时生病,频繁往返医院,照护者更是难以兼顾工作。对此,很多健康意识强的家长,选择在家中备一台雾化器,进行居家雾化,在保证及时治疗、足疗程治疗的同时,缓解家庭治疗陪护压力。
居家雾化吸入治疗不仅适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应急处理,也常用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稳定期或缓解期的控制管理。“对于孩子和老人而言,感冒实在是难免的事,很多还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咳痰、喘息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像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的控制治疗”,洪建国教授建议,“这时可以遵照医嘱,借助家庭雾化来实现疾病的及时、规范管理,避免频繁往返医院,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实现病情的及时稳定,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或者咳嗽在夜间加剧等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在家做雾化还可以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儿童治疗的依从性。”,,
消除误区、规范操作,这些家庭雾化要点家长要记牢
那么家庭雾化靠谱吗?对此,周薇教授表示:“雾化治疗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场所,只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并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在家雾化可以实现和医院一样的治疗效果。家长可以在家常备雾化器及常见的雾化药物,包括祛痰药、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通过学习家庭雾化知识,正确、规范地开展家庭雾化。”
家长们也不用担心雾化治疗对激素的使用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即使对某些病症使用激素雾化治疗,其用药量也很少,身体吸收量更少。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合理用药,并不显著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用担心会导致药物依赖性。
然而,大多数人对雾化疗法还是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针对雾化治疗的原理、常见适应证、雾化用药常识、居家雾化治疗具体步骤以及特殊人群护理等方面,可以通过咨询医生、参加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或者科普资料的学习,来获得科学、易懂、可实操的指导,例如《家庭雾化小百科》在家庭雾化操作相关内容中强调:儿童雾化治疗前30分钟应避免进食、不涂抹油性面霜;治疗时应选择安静、整洁、通风良好且温度适宜的环境。同时,建议患儿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行均匀缓慢的深呼吸,雾化杯要保持直立状态。在治疗后,应及时清洁患儿口鼻,用清水漱口去除残留药液,同时对雾化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并妥善存放。
本次好雾“家”年华科普活动通过现场专家讲解、趣味问答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有效地向现场公众传递家庭雾化知识,以期让更多家庭和患者对雾化疗法、居家雾化知识拥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为家中的“一老一小”人群筑起坚实呼吸健康防线,共同应对呼吸道疾病带来的挑战,守护呼吸健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