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中芬建筑专家齐聚 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共探行业可持续未来

  2025-04-25 16:27:05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3日电(李佳佳)记者23日获悉,在中芬建交75周年之际,“可持续创新 中芬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近日举行。交流会围绕预制技术革新、可持续设计理念、产业转型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构建中芬绿色建筑合作新范式注入战略动能,为全球建筑业低碳转型提供北欧智慧与中国方案。

 

2025年正值中芬建交75周年,双方长期在经贸、技术、文化等多领域成果颇丰。此次交流会紧扣《关于推进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工作计划(2025-2029)》战略指引,聚焦建筑领域低碳转型关键课题。芬兰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明凯(Mikko Kinnunen)在致辞中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发展变革的当下,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环境议题始终是中芬两国合作的核心领域。从清洁能源到循环经济,再到今天聚焦的‘可持续建筑’主题,我们看到两国的巨大合作潜力。期待双方能通过交流打造可持续、⾼质量、高效率的建筑解决方案,为彼此发展及全球减排事业作出贡献。”

 

“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预制建筑技术具有质量可控、提升效率、高效节能等价值,推动产业的变革升级。本次交流会中也强调,预制建筑不仅环保,且拥有良好的保温及抗震性能,能更好地满足如今“好房子”的建设趋势。然而,当前行业仍面对技术要求高、设计兼容性不足等挑战。芬兰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预制技术在延长建筑寿命、提升能源效率、优化空间设计等方面优势明显,为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针对芬兰在可持续预制技术的相关优势与成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进一步分享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能:“芬兰的可持续建筑理念及预制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产业链升级的新思路,但技术应用不是简单复制,更需结合本土需求。期待我们共同攻克技术适配、成本控制、标准融合等问题,让先进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为中国建筑产业革新赋能提供支持。”

 

交流会上,多方代表就芬兰预制技术的可持续性及设计价值等方面进行分享。Sweco芬兰公司高级技术经理Aki Kemppainen阐释了预制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背景及优势,并结合芬兰的相关创新成果,剖析了预制技术在节省成本、减少碳排、实现健康及安全施工等方面的价值。

 

此外,JKMM建筑事务所前中国区首席代表李珊建筑师从建筑美学角度,介绍了芬兰预制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理念,并分析其在实现构件标准化与建筑设计个性化方面的优势——不仅在可持续性上具有延长建筑生命周期、降低碳排的优势,更具有结构灵活性,达到美学与功能的统一。

 

在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艾列、佩克、Tekla等芬兰企业积极创新技术与应用,致力于打造覆盖设计、技术、施工全链条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服务中国市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前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贵平在会议中分享了实地考察芬兰企业项目的见闻,并强调优质构件与正确设计体系结合对于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破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佩克作为低能耗建筑领域的先行者,不仅发布了《超低能耗建筑外墙和阳台保温系统白皮书》,为行业提供技术指导,还通过实践赋能绿色建筑升级,助力上海虹口区四平路项目成为旧改危改地块低能耗建筑示范标杆。艾列则通过项目合作彰显实力,2024年与中国港湾携手推进沙特塞德拉项目,依据当地气候与建设需求提供高品质方案,验证了中国建筑制造的海外应用价值。此外,建筑项目流程优化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Tekla Structures通过创建、组合、管理和共享信息丰富的精确3D模型,帮助预制建筑企业在投标、设计、制造及运输安装阶段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及提升质量,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贯穿项目建设。

 

本次交流会不仅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注入新动能,也是对中芬两国友好交流、持续合作的深刻践行。多方将持续立足本土需求,推动可持续建筑技术落地,共同描绘全球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