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育人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4月18日-19日,以“人工智能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市南山区盛大举行。南山区以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在AI驱动“创新教学形态”方面的探索创新成果为例,向全国展示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示范经验”。
据悉,本届研讨会围绕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路在何方?人工智能条件下,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目标与路径又有哪些?等问题展开了深度分析。
本届专题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南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承办,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呼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战略要求,推进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师范院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共1000余人共聚一堂,共探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南外集团供图)
数智时代教育变革
在1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监事长杨念鲁在致辞中提出四个问题: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人工智能条件下,学校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关键素养和关键能力?在人工智能形成的未加甄别的信息海洋里,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义?他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必须做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谁不变革,谁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当代教育名家、课堂文化发展联盟理事长冯恩洪就数智时代的教育变革提出六点建议:回到原点,追问教育的本质;问道方圆,平衡规范与自由;学生为本,尊重成长的节律;系统思维,构建育人的生态;道术结合,融合理念与方法;差异发展,激发个体潜能。
当代教育名家、课堂文化发展联盟理事长冯恩洪(南外集团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提醒广大教育者警惕“认知外包陷阱”。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认知外包成为必然。但认知外包陷阱也如影随形,其破局之法就是要发展核心素养,平衡、连接内外部认知。
教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科技界的深度参与。商汤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傅慧、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吴权威分别从AI赋能学习、AI赋能课堂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阐释业界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的深度探索和成效成果。
18日下午举行的是规模盛大的课例展示活动。28节展示课竞相绽放、精彩纷呈。授课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参与主持、点评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负责人、教科研专家等。其中有7节课由南外集团教师执教。这些课堂大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充分展示了AI赋能的课堂新样态。
19日上午,小初与高中两场校长沙龙同步举行。在高中会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刊》主编王定华首先作了题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骨干教师成长》的精彩报告。随后,在特约国家督学刘根平的主持下,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欧阳玲,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上海市建平中学党总支书记郑朝晖,杭州七中党委书记夏峰平等五位中学领导,就人工智能条件下高中教育变革进行了两轮精彩的对话。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刊》主编王定华(南外集团供图)
在小初会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带来了主旨报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随后举行的主题为《回归教育本质——从生命主体性到师生共同课堂》的校长沙龙中,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杨浪浪,天府四中副校长彭世坤,杭州天长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楼朝晖,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校长罗宏文,西安市高陵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高翠青,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校长董永刚等作为特邀嘉宾,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来兵的主持下,从“如何唤醒学生生命主体性的个体觉醒”、“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团队赋能”和“走向师生共生成长的生态重构”等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度探讨。
高中会场校长沙龙(南外集团供图)
“人工智能+课改”的“南山行动”
此次全国学术盛会在教育强国建设开启新征程,教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背景下召开。会议紧扣时代命题、聚焦前沿课题、理论联系实践、深度融合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各方面与会者的高度肯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新凝聚了新力量、提供了新思路、描绘了新蓝图。
而对于联合主办本次大会的南山区教育局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面向全国教育同行展示与交流的宝贵机会,更是借助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发展谋划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契机。
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南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在会上指出,南山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南山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和专业支持。早在2019年,南山区便开始在小学五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一普及人工智能课。去年新课改两周年之际,南山区发布的四个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文件,就有两个围绕人工智能新科技创新应用。“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行动,重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形态,形成南山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更好地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育人实践,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
杨珺最后表示,南山教育将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以更大的力度,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推进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让改革创新成为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南山教育的先行探索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监事长杨念鲁认为,南山区这些年在“人工智能+课改”方面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果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表示,南山教育始终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在AI赋能教学、集团化办学等领域树立标杆,为全国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南山区教育局描绘的“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先锋城区”的蓝图,让大家对AI时代南山教育的引领作用充满更多期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外高级中学教师周舟进行课例展示(南外集团供图)
“南外集团”开启数智时代新征程
对于三十而立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而言,承办本次全国学术大会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正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所言,这样一场国家级的学术盛会落子南外,是对南外的认同与信任。南外人不仅是会议的筹备者和参与者,更是学习者和最大受益者。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梁明作了题为《数智重塑南外高中教育新样态》的精彩报告。人工智能背景下,南外教育集团的探索包括确立“基于立人而创新”的教育逻辑,构建“一体两翼”的南外人才模型,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分类教育举措,重构数智协同时代教育生态等。
在向全国同行汇报时,梁明校长特别提到南外“像树一样成长”的育人理念。他说,南外创办30年来,走过的是一条强大并行的路,而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一直秉持“像树一样成长”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渗透到课程里、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融化在校园环境、育人氛围、学校文化中。19日上午校长沙龙正式开始前,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南外校园。高中部的图书馆、文化墙、小广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科学交互空间、车库实验室,都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作为活动主办方,《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马宪平在向南外办学三十周年献上祝贺与祝福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学校“像树一样成长”的育人理念。他称赞南外在课程改革、国际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硕果累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卓越学子。在而立之年,南外教育集团承办本次高规格学术研讨会,既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主动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