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0.89%不良率背后:江苏银行韧性生长密码

王曼  2025-04-25 14:26:37

2024年,中国银行业在宏观经济波动与利率市场化冲击下面临双重考验:一边是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增速放缓的普遍困境,另一边是资产质量承压、风险防控难度升级的行业性挑战。

 

但是,江苏银行仍给出一份超出预期的高质量答卷: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至318.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89%,为上市以来最低,拨备覆盖率350.10%,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江苏银行的行稳致远有迹可循。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该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赋能为杠杆、以风控能力为护城河的战略成果,更是其深耕细作、稳中求进的长期主义体现。

 

经营突围:规模与效益的“双升”逻辑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各项存款余额2.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3%,各项贷款余额2.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7%。

 

在盈利方面,江苏银行全年实现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代表盈利能力的年化ROE达13.59%,年化ROA达0.91%,稳居行业第一方阵。

 

在行业净息差收窄至1.52%的背景下,江苏银行以1.86%的净息差水平远超同业,展现出强大的定价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面对中国银行业整体“低增长、低息差、低盈利”的情况,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着实不易。

 

光大证券方面分析认为,从边际变化看,规模扩张提速对该行盈利贡献提升、息差降幅趋缓对业绩增长拖累减轻。

 

业务结构的均衡性为其增长注入韧性。从营收的细分结构看,江苏银行“利息+非息”板块“双轮驱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实现稳健增长,展现出穿越周期的优异成长性。2024年,该行利息净收入达559.57亿元,同比增长6.29%,在营收中占比69%,营收基本盘扎实稳固;实现非息收入248.58亿元,同比增长14.83%,轻资本转型成效显著。

江苏银行支持某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研发企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资本市场的认可进一步印证了江苏银行的成长价值。今年以来,该行被多家券商推荐为月度金股,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机构共702只产品持仓江苏银行,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前6位。此外,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江苏银行在银行板块中排名第二。

 

江苏银行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其稳健向好的经营基本面,更在于其显著的高分红回馈。

 

根据年报披露,江苏银行2024年计划分配现金股利合计95.54亿元,占到其归母净利润的30%,且连续多年维持这一比例,成为其市场价值的注脚之一。今年1月,该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再次向市场传递出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坚定承诺。

 

风控革新:数智化筑牢“安全堤坝”

 

资产质量承压是当前银行业的共性难题,但江苏银行却实现了不良率多年连降。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年报显示,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末的1.43%降至2024年末的0.89%。按行业分类看,尤其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质量持续好转,不良率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中泰证券方面测算,江苏银行零售不良率较半年度下降15bp至1.06%。

 

另外,2024年末,江苏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比例67.98%,逾期6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比例84.64%,回溯过往多个会计年度,这两项指标也长期稳定在低位。

 

横向对标更显成色。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且城商行不良率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至1.76%。

 

而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11.19%,在这一衡量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关键指标上,江苏银行脱颖而出,以350.10%的拨备覆盖率远超行业均值138.91个百分点,为应对各类潜在风险预留了充足的缓冲空间。

 

江苏银行不良率向好的背后,是一场从理念到技术的全面革新。

 

该行董事长葛仁余介绍称,江苏银行风险防控突出到边到底、关口前移。运用横向联动机制积极化解大额潜在风险,建立“云盾”合规监测机制,“1+3+N”风控管理体系初步实现由“单点发力”向“多点协同”、由“重在事后控制”向“加强事前预警”、由“自上而下推动”向“上下双向互动”的转变,资产质量优良态势进一步稳固强化。

 

数字化时代,江苏银行将“数智化”理念深度融入“1+3+N”的风控管理体系建设,织密织牢横到边、纵到底的风险防控网,通过深化大数据运用全方位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

 

江苏银行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平台“智慧小苏”应用于数据血缘分析场景,助力数据治理提质增效,在地址智能对比、合同智能质检等风控场景提升数智化风控水平。

 

当下,AI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各个领域,江苏银行依托“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本地化部署DeepSeek模型,成功应用于智能合同质检、自动化估值对账场等多个场景,不仅为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将“数智化”风控贯穿业务的各个环节。

 

深耕实体:精准锚定“五篇大文章”

 

在银行业“规模冲动”与“质量焦虑”并存的当下,江苏银行用九年不良率连降的实践证明:资产质量的优化并非依赖收缩业务或规避风险,而是源于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与精准支持。该行始终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追逐同业空转套利,不盲目下沉高风险领域,而是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正是商业银行需要践行的长期战略。

江苏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在科技金融领域,打造创新生态“加速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省聚集了众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银行充分发挥主场优势,积极探索服务科创企业的新模式,成立“江苏银行企业上市服务基地”,优化“科创融”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年末,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326亿元、增速22.8%,授信支持江苏专精特新、高企、科小企业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江苏银行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持续丰富完善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支持新能源企业低碳发展

 

在绿色金融领域,锚定低碳转型“新坐标”。面对“双碳”目标催生的百万亿级绿色融资需求,江苏银行创新推出“环基贷”“ESG低排贷”“绿电贷”“绿色工厂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参与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截至2024年年末,江苏银行绿色融资规模55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作为行业内践行绿色金融的标杆行,该行各项绿色贷款占比在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1家商业银行中持续保持领先。

 

在普惠金融领域,破解小微融资“关键题”。秉持着“做小微就是做未来”的理念,江苏银行主动将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顶层设计+精心规划”双管齐下,全面构建普惠产品全生命周期分类管理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36%,涉农贷款余额超241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增量连续多年在江苏省金融机构排名领先。

 

在养老金融领域,织密银发服务“保障网”。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江苏银行持续打造有温度的老年金融服务品牌,全方位布局“个人+产业”“金融+非金融”的养老服务生态,加大养老产业全链条支持力度,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突破100万,适老网点数量在省内中小银行中独占鳌头。

 

在数字金融领域,持续推动“业技融合”。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该行全新推出手机银行APP10.0,为客户提供涵盖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出行等多个场景的智慧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APP月活跃客户数超700万户,稳居城商行首位。

 

当前,银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利率市场化压缩盈利空间,数字化浪潮重构竞争格局,经济转型催生新的风险形态。而江苏银行的实践表明:将风险管控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服务实体作为立身之本,银行可以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5年,江苏银行已经迎来十八岁“成人礼”。如何稳中求进、稳中求变?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