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婴幼儿食物过敏患病率不断攀升。研究显示,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且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1]。由于食物过敏婴幼儿在钙摄入和钙吸收方面,面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饮食回避双重困境,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需要更为个性化的营养喂养支持和指导。在此背景下,由中国营养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Kingslac可维思主办,新华网大健康媒体支持、京东健康公益支持的“婴幼儿过敏体质多维营养管理——从钙补充到免疫赋能”科普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婴幼儿过敏体质多维营养管理——从钙补充到免疫赋能”科普论坛活动现场
来自儿科、营养科、儿童保健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过敏婴幼儿的肠道吸收与营养补充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多学科专家共议过敏婴幼儿营养管理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研究员表示,食物过敏儿童由于饮食回避可能导致多种关键营养素的摄入受限,进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失衡,加剧过敏的反复出现。同时,过敏体质婴幼儿普遍面临肠道屏障功能薄弱的困境,这种功能异常直接影响钙等关键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科学的营养干预不仅能降低过敏风险,还能缓解症状并改善预后。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研究员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丁国芳指出,食物过敏儿童长期饮食回避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引起生长障碍。以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为例,他们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回避牛奶和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容易造成钙摄入锐减。作为骨骼、肌肉与神经系统构建的重要营养基础,钙的缺乏不仅会阻碍婴幼儿体格发育,更可能诱发营养性佝偻病,对整体健康造成长远影响。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丁国芳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张晚霞援引数据指出,牛奶蛋白过敏的0~2岁婴幼儿中,15.1%年龄别体质量略低于正常(<-2SD),8.7%身高别体质量略低于正常(<-2SD),23.9%年龄别身高略低于正常(<-2SD)[2]。这表明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期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张晚霞分享
当肠道屏障受损并发生肠漏时,肠道上皮层的通透性会增加,这意味着食物中的过敏性蛋白质更有可能穿过受损的屏障并进入血液。同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无法维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外来细菌和毒素的侵入和定植会打破肠内动态平衡,进一步加重食物过敏反应。 因此,过敏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互影响,进而影响过敏婴幼儿的营养吸收。为降低食物过敏对婴幼儿营养吸收的不良影响,建议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协同补充,同时促进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发展。
系统化营养干预解决方案,全面改善过敏婴幼儿的钙摄入和吸收
针对过敏婴幼儿,尤其是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这一营养困境,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郭丽娜指出,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化营养干预解决方案,提升肠道吸收基础,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过敏症状,建立耐受性,保障生长发育。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郭丽娜分享
首先,重建肠道微生态,打好免疫基础。HMOs(母乳低聚糖)在肠道发育促进、支持婴幼儿等人群的特征肠道菌群建立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有益作用[5]。同时,常见的益生元,如FOS(低聚果糖)和GOS(低聚半乳糖),可以有效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的繁殖和生长,进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4],提高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其次,构建协同吸收机制,提升营养吸收利用率。钙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很多膳食因素影响。补钙同时应注意促进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维生素D、维生素K的补充,促进钙进入血液,提高血钙在骨骼内沉积。在钙源的选择上,可以优先使用温和不刺激肠胃的有机钙剂,因为钙在胃肠道中溶解性、颗粒大小以及其他协同成分等都会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
最后,避开过敏原,注意食物标签中过敏原信息。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应该选择非乳制品钙源食物,选择营养素钙等补充剂的时候,也应注意避开乳钙。
随着医学与营养科学的进步,过敏婴幼儿的系统化营养干预解决方案将得到进一步完善,kingslac可维思为过敏婴幼儿筑牢健康根基,护航成长每一步。
(图源/kingslac可维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