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深圳福田:让“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明“温度计”

吕雪良  2025-04-23 14:34:42

在深圳,阅读空间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近年来通过打造多元化阅读空间,不仅重塑了城市文化生态,更以“书香”为纽带,将温暖与人文关怀注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空间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容器,更是承载了情绪价值的社交场地,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福田辖区面积78.66平方公里,拥有250余处公共图书馆、嵌入式阅读空间、主题书店、城市书桌等,新型城市阅读空间格局建设初见成效;用科技提升阅读体验,“AI图书馆助手‘福鹭鹭’”实现全场景智慧服务,从图书自助借还到免费快递到家、从“选书帮”书城借阅到微信终端服务、从点单阅读到知识管家,贴心知识管家24小时在线;历经11载“广场换书大会”,通过每年百余场换书活动,生动体现“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让阅读循环”理念;家门口的24小时社区图书馆,为市民提供深夜书桌,同时也是阅读服务的深度拓展;充分利用现有文化空间,共建共享模式激发108处空间公益属性,在“星罗棋布”中感受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深圳读书月”福田分会场(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多元“阅读体验”

 

公益循环传递人文温度活动,让温暖通过阅读持续传递。

 

书香福田“广场换书大会”是福田区自2014年深圳读书月推出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以“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让阅读循环”的理念,全年开展“百场换书活动”,以换书市集、线上换书、主题换书、书籍漂流、亲子换书、快闪换书等多样化形式推动“旧书新知”,推动全民阅读向基层扎根、向居民延伸,以书为媒,构建社区文化网络。

 

福田区以“图书馆+”模式为引擎,打造“图书馆+公园”“图书馆+非遗”“图书馆+学校”等形式,撬动社会多方资源,通过具有文化厚度、有生活温度的阅读品牌,培育“人人可阅读”的文化氛围。

 

“深圳读书月”期间福田区在深业上城元宇宙体验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广场换书大会(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织密“阅读空间”

 

福田将阅读空间嵌入社区、公园、科创园区,形成“一公里文化圈”。统计显示,福田区建有公共图书馆、嵌入式阅读空间、主题书店、企业阅读点、城市书桌等城市智慧阅读空间250余个,通过“嵌入式”将阅读空间转化为“居民共建”的社群平台,让阅读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

 

在地铁站、旅游景点、居民小区以及城中村等场所深度挖掘阅读要素,设立城市智慧阅读书房,构建了新型城市阅读空间格局,形成了较完备的城市阅读网络。在智慧阅读空间内,根据社会公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错时利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阅读空间在特定时段内变身为展览厅、报告厅、多功能活动室,政府免费提供小型讲座、组织文艺沙龙、开展学习培训等多样化的阅读产品和服务,让阅读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产业园区智慧书房为园区员工提供图书借阅、音乐赏析、影视体验、文创产品展示、数字阅读、文旅信息等服务。

 

福田区一小学参加“图书馆第一课”活动(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福田开启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系列的特色化多元化智慧化图书馆转型升级之路,满足市民“个性阅读”需求。升级108座图书馆,“焕新”45家特色图书馆,逐步形成了“+社区、+公园、+学校、+书店、+非遗、+生态、+运动、+咖啡”等“有颜、有料、好玩、新潮”的都市阅读圈,持续赋能都市型阅读空间“新活力、新力量”。这些空间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单一功能,融合设计美学、主题文化、社群活动,功能复合化,满足多元化需求,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福田居民不仅可阅读图书,也可以成为图书管理的参与者。例如,玉田社区图书馆的“一日馆长”活动,邀请市民参与管理,增强社区凝聚力,激发社区群众的阅读主人翁意识;玫瑰书屋的“共管计划”让公众推荐书籍、策划活动,形成“读者即主人”的运营模式。

 

城市书桌(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深夜“精神驿站”

 

将24小时图书馆打造成城市“第三空间”和市民的“第二书房”,目前已建成15家24小时图书馆,《深圳免费开放家门口的24小时图书馆》登录央视,向全国介绍了福田区市民家门口的24小时图书馆。这些空间不仅体现了“时时可阅读”的阅读理念,更通过精细化服务传递人文关怀,成为照亮城市深夜的温暖灯光。

 

例如,南园街道玉田24小时图书馆,是深圳市首家24小时社区图书馆,突破了社区图书馆夜间阅读服务的束缚,以丰富的夜读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别样的生活质感;

 

滨河社区图书馆(山川书院)是全市首家山河风貌的24小时亲子主题图书馆,通过“丘陵”“盆地”地貌的流线设计营造生态氛围,并设置母婴室和儿童友好阅读区,成为亲子家庭的夜间文化据点;

 

位于福田区莲花街道梅富村肉菜市场楼上的书店(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石厦社区图书馆以“开放、平等、免费”为理念,为深夜自习的市民提供安静书桌,被市民群众形容为“点亮知识的明灯”;

 

梅林街道图书馆的24小时服务区与福田区图书馆主馆“独立又相融”,通过温馨的灯光和宁静的环境,成为深夜读书人的精神驿站;

 

福保街道福保社区图书馆则引入“电子书屋”和阅读小花园,将科技与自然结合,满足数字时代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福田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智慧阅读”

 

福田引入了科技设备赋能智慧阅读,推出全国首个“AI图书馆助手‘福鹭鹭’”,打通全场景阅读智慧服务,从图书自助借还到免费快递到家、从“选书帮”书城借阅到微信终端服务、从点单阅读到知识管家,让图书馆真正地亲近读者、抵达读者,实现了以AI大语言模型赋能的智慧化阅读。探索推出“伏羲智图”图书馆管理体系,其中建设的采编图灵第四代AI系统,结合采编图灵AI系统和智能立体书库,真正实现新书实时上传“0距离、0等待”借阅,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优质服务,实现阅读资源统一保障,实现阅读内容常读常新。

 

在阅读空间建设中融入科技元素,推动传统阅读向智慧化、互动化转型,拓展阅读边界。通过AI智能大模型分析图书馆各项阅读行为数据,绘制片区用户群体画像,同时推出智慧互动屏与“福鹭鹭”互动服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时远程更新图书馆活动情况、图书信息和数字资源内容。

 

其中海滨图书馆通过配备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读本自助柜及有声阅读太空舱等全智慧化设备,市民可享受“扫码即借、秒速还书”的便捷服务,畅游“云端书海”与沉浸式视听空间;莲花青年职工书房配备数字阅读设备,提供电子文献与纸质书籍的双重服务;云尚书房项目通过线上音频平台,推出深港专题内容,打破地域限制,让读者“声临其境”感受两地文化交融。

 

福田区图书馆采编图灵第四代AI系统(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引领“深港共读”

 

作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枢纽,福田通过阅读空间搭建深港文化桥梁,促进情感共鸣,助力深港融合发展。

 

2024年“焕新”升级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图书馆,提供深港优质图书资源,特别设置了香港人文阅读专架、全球科技创新书籍专架等特色书架,同时配合规划云尚书房听书区、休息阅读区、活动沙龙区,为合作区科研机构及人员提供专业文献支持与场地设备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图书馆与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福田区分馆、黄大年茶思屋等阅读空间共同组成河套深港文化服务圈,不断为河套片区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为深港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联动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打造“深港阅读推荐官”系列活动,为读者打开湾区视野;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合作开展“HKSTP飞跃大湾区主题研讨会”,为园区深港企业做好文化配套,展示园区对企业支持与政策,促进投资与产品转化,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持续开展十一年的“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邀请香港文学人士作为评委,推出获奖作品深港联展,将优质深圳本土文学推荐给香港市民读者;在深港两地开展“深港地名故事分享会”讲述了深港两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去年在福田区图书馆揭牌成立的全市首家“深港青年城市书房”,推动湾区青年的文化认同。

 

2024年深圳读书月期间,“书香福田·筑阅未来”主题活动以“深港共读”为主线,在启动环节发布了深港两地知名作家与学者推荐的深港共读书目,后续为期三天的“深港阅读市集”汇聚了咖啡品牌、实体书店、潮流文创等特色元素,吸引了近万名读者参与。读书月期间,福田图书馆特色图书馆案例赴港参展,进一步扩大湾区文化影响力。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福田将不断创新更多智慧阅读新场景,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项目壁垒,让书籍在城市自由流通,让阅读连接城市各行业,为市民群众提供“高颜值的阅读环境,高品质的阅读服务,高质量的阅读体验,高效能的管理机制”,让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治理的“软性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人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