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由猎户座主理,西拓文旅集团联合主理,猎户座·星舰、蜗窝集团、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中国旅游百人会、全联旅游业商会、CLE中国户外露营生活展、C级营地俱乐部支持的“破界而立 山河共营”露营新十年产业发展论坛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
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代表、营地主理人、文旅企业代表、产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他们或深耕十年,或初登舞台,却都带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走来——接下来的露营产业,路在何方?
01破界之声
从“摸象”到“共识”:露营人的自我回望
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人,猎户座创始人、CEO默照的开场分享没有绕弯子,一上来就点出了中国露营行业的关键困境——我们还在盲人摸象,亟待中盘治孤。
这不仅是一句犀利的比喻,更是一针见血的提醒。他提出,露营行业长期存在认知混乱、标准缺失、政策模糊的问题,合规用地难、人才断层大、产品形式单,这些现实让营地建设往往从一开始就步履维艰。
真正好的营地,从第一步就该按标准做。以“破除认知偏见,打破行业壁垒”为核心,他提出了“以营为媒,联动县域”的长期战略:让营地不仅是放帐篷的地方,更是讲乡村故事、讲文化自信的空间装置。
从“政策红利”到“理性重构”:行业进入下一阶段
美学内阁咨询机构创始人,中国旅游车船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委员莫克力的观点则更像是一份“行业体检报告”。她梳理了中国营地十年来的演进脉络,指出营地本质是一种以土地为依托、服务中产家庭的复合型文旅不动产。她特别强调,C级营地正处于“理性重构”的关键期——不再追求一哄而上,而是回归到数据与标准。她提出:“在确定性中保生存,在不确定中谋突破。”这不仅适用于行业,也像是给所有营地从业者的一句忠告。
从“住一晚”到“玩整天”:体验革命正在发生
西拓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樊远东看到的是:露营正从“功能住宿”转向“内容消费”。真正让用户记住的,不是帐篷本身,而是帐篷外发生了什么。他抛出一个概念——让营地成为自然里的迪士尼。不是在山里放个灯光秀就算内容升级,而是用“全天候、全季候、全场景”的设备与情绪设计,去做一场体验密度与情绪峰值的革命。他坚信,只有让用户“多玩一分钟”,才能真正实现营地的可持续运营。
从“场地建设”到“内容供给”:国家级发展视角下的转型建议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丁云霞教授指出,国家正在将户外运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而露营场景正好是这个趋势中的天然载体。但她也提醒大家,“场地只是起点,内容才是关键”。赛事、研学、教育、社区,这些内容的深耕,才是让一个营地活得久、站得稳的真正核心。
从“搭帐篷”到“搭生活”:在地共生的新路径
克鲁格文旅创始人郭文峰谈的不是流量,也不是单品爆款,而是“在地共生”这四个字。他强调,营地真正的价值不是复制别人的模板,而是扎根脚下的土地,与当地人、食物、文化共处并生。克鲁格通过在地美景、美食、人文的深度融合,推动当地就业、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践行长期主义。他呼吁从业者以产品为本,打造有灵魂的体验场景,与年轻化、多元化的客群需求同行,共同在“荒野中”重构文旅与市场的深层连接。
从“功能空间”到“情绪容器”:重新定义营地的价值
蜗窝集团创始人王琪则直指行业内卷。露营行业正面临产品同质化、用户黏性弱、盈利能力有限的三大困局,传统的“帐篷+烧烤”模式已难以支撑行业持续增长。他提出“重构露营产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路径,强调要从“空间运营”转向“情绪容器”,以主题化内容、生活方式订阅、数据资产化、电商与装备延伸等方式,构建更具延展力的营地生态系统。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实践:桑植县的热情告白
桑植县副县长唐妙玲深情描绘了桑植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文旅潜力。她指出,桑植不仅是贺龙元帅故里和民歌之乡,更是集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与原生态山水于一体的户外运动理想目的地。依托南滩草原、原始森林、九天溶洞等核心资源,桑植正积极布局骑射露营、生态徒步、地质探险等多元化户外场景,并诚挚邀请企业家、文旅从业者深入合作,共绘休闲产业发展新蓝图,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游客互送的双向奔赴。
从“平台依赖”到“系统链接”:营地如何穿越流量焦虑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关键词的今天,天时同城副总经理陈雪妮带来的分享直击当下不少营地主理人面临的困境:流量越来越贵,营收越来越难。她开门见山地说:“数智化,不是选择题,是营地生存的必修课。”在露营行业面对流量成本高企与营收瓶颈的背景下,必须通过“露营+”生态联盟打破传统单一产品结构,推动多业态整合与二次消费管理。用系统链接生态、用效率对抗波动,才是营地实现长期价值与稳健增长的关键路径。
从“产品”到“共鸣”:商业生态的延展想象
其麦艾润创始人孙振杰围绕冈仁波齐IP打造多元消费生态的成长策略。他指出,真正的竞争优势不止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如何构建功能服务、文化赋能与情感连接的商业闭环。
02圆桌对话
从小院到大业,“营地+”向外生长
三场圆桌论坛像三道分支脉络,把演讲中提到的理念延展得更细腻、更接地气:
大营小院圆桌上,五位深耕县域的营地主理人围绕“微更新”与“乡村叙事”展开对话,星宿川主理人、信阳百家小院发展总指挥徐建军表示:“一个小院,不止是一扇门后的生活场景,更是乡村文旅的破局密码。当民宿成为平台,营地成为舞台,小院,正成为信阳文旅的百变主角。”从信阳的茶山帐篷到文旅院落更新计划,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营地,不只是空间改造,更是关系重构。
C级营地俱乐部圆桌以新国标实施为背景,讨论如何通过分级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质量上行,破解“合规死角”和“运营空心”的老难题。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秘书长刘汉奇表示:C级营地不仅是硬件优选,更是运营能力与可持续精神的体现。未来,我们期待用标准做底,用融合破圈。
营地+百业圆桌更是跨界碰撞的缩影,从汽车、户外品牌、再到金融等内容平台,大家一起探讨营地作为“城市之外的连接器”,到底能承载多少种行业想象。中国旅游百人会创始人任国才表示“在这个新十年,营地不仅要有故事、有场景、有体验,更要有数据、有系统、有产业——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资本的尊重与时代的青睐。”
03星舰出发
共创计划正式发布
论坛现场,猎户座·星舰太空舱营地计划正式亮相。依托标准化舱体模块与丰富的项目落地经验,星舰计划主张以更轻量的方式推进营地建设,降低创业门槛,解决规划、运营和资金等多方面难题。
项目同步推出了最长五年的分期付款服务,为个人与小型团队提供资金缓冲,也为营地产业的普及与多样化落地打开了新的可能。
论坛尾声的颁奖环节,向一年来在营地建设、跨界合作、行业推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团队致以诚挚的致敬。这不仅是一份荣誉的象征,更是对行业持续探索与坚守精神的认可。
有人讲破局之道,有人谈在地实践,有人做结构分析,有人做情感链接。每一段讲述,都是露营人面对这个行业热潮后的冷静思考,也是一次对“为什么出发、该往哪走”的集体回答。
从城市走向山野,从设备走向内容,从产品走向关系——“破界而立,山河共营”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下露营产业共同奔赴的一条路。
2025,我们在三亚点燃星火,未来,期待更多的光,在更广阔的山河里燃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