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数据显示,时尚电商巨头SHEIN以1.53%的市场份额超越ZARA、H&M等传统快时尚品牌,跻身全球前三时尚零售商,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标杆。
从2012年入局女装外贸到成为海外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SHEIN的数字化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快速崛起的关键。此次跻身前三,更得益于其“自主品牌+平台”的双轮驱动。
GlobalData发布的2024年全球顶级服装品牌市场份额
表象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不仅是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一次通过“数字化+柔性化”的供应链革新,对外贸产业带的深度赋能。
自立足全球市场以来,SHEIN没有选择“独美”,而是通过“自营品牌+平台”双轮驱动和智慧供应链建设,带动数以万计的中小商家和产业带工厂共享全球化红利,推动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升级。这一过程中,真正的受益者并非只有SHEIN自己——答案藏在其“共赢生态”的实践逻辑中。
柔性供应链的效率革新
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的日趋饱和,众多行业正聚焦产业互联网,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打开赋能产业新空间。
著名学者黄奇帆曾在《中国经济2025:稳预期、促消费与扩内需》一书中提到SHEIN,“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希音公司(SHEIN)带动了为服装制造企业服务配套的原材料企业、辅料企业、物流企业、设计企业等总计上万个各种各样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又带动了100万人就业。由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链中上万个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赋能,从而实现了市场需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销售等全网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问SHEIN的“立身之本”是什么,答案无疑是其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其原理是依托数字化系统实时追踪销售趋势,将首单生产量压缩至100-200件,畅销款快速返单,否则即刻停产。
这种按需生产机制和柔性供应链的价值,解决了传统服装行业一直以来高库存、易滞销、成本高的痛点。不仅促进企业自身效率提升,更辐射至全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单快反”模式几乎成了跨境电商的“独孤九剑”。
广东的90后夫妻档王丰、李莉经营着一家童装工厂。王丰是个“厂二代”,2009年接手父亲的外贸工厂,历经传统外贸、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等多种经营业态,也见证了传统服装行业在时代浪潮下的起伏。在和SHEIN合作之前,工厂的生产管理更多依靠王丰积累下来的行业经验和口头复盘,夫妻二人包揽所有管理工作,鲜少做系统规划,对工厂生产常常靠直觉判断,出现问题就由老板和老板娘充当“救火队长”。
直到与SHEIN合作之后,SHEIN的主动赋能打破了这一延续多年的“套路”。“小单快反”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供应链系统——以前的生产逻辑是从上游到下游的单线进程,先生产、再销售,卖得好不好全凭经验和运气;而“小单快反”的柔性模式是从市场反推生产,通过数字化工具预测市场需求,再以少量生产印证判断,且全链条嫁接在数字化系统中,数据实时可见,便于管理与复盘。
2024年,王丰的工厂销量比2022年翻了三倍。王丰表示,“以前做国内电商的时候,它并没有关注你的成长,他只在乎你的GMV做到多少。”而SHEIN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可以说,SHEIN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推动了传统服装业从“以产定销”转向需求驱动。而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推动其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既在稳外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可以稳定、促进人员就业发展。
如果说,在消费互联网“以产定销”模式下,暴露出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那么产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产业链的界限,实现了从消费互联到流通互联、生产互联的全产业链互联互通,将消费者需求与生产环节紧密相连,让“以销定产”成为可能。基于此优势,国际分析机构Just Style指出,SHEIN或将在2025年继续取得成功。
双轮驱动生态共赢
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工作,进一步拓宽覆盖面。要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推进通关、税务、外汇、数据流动等监管创新,用好相关稳外贸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拓市场、树品牌、更好发展。
凭借持续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越来越多产业开拓全球市场增量的核心选择之一。拥有丰富经验和完善赋能体系的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成为众多产业带企业出海的首选。
孙俊杰是一名在国内电商领域深耕8年的“老兵”,加入SHEIN平台之前,几家店铺的销售额加在一起每月约400万元。2023年试水SHEIN平台后,月销售额升至2400万元。
这一跃升背后,是SHEIN数字化工具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我以前做电商销量基本上是集中在几个爆款上,现在在SHEIN平台上的800多个在售款里,有40%左右的款式是能持续高销的,这么大体量的销售肯定是需要数字化的系统来做生产管理的。”
孙俊杰表示,通过SHEIN提供给买家的销售后台数据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他能够实时跟踪每个新款的测试数据,每个新款首单先生产100件进行测试,再根据备货建议返单生产,便可充分调动工厂的效率与灵活性。“小单快反”模式不仅提升了库存周转效率,还推动工厂快速调整产线、优化人力配置。
孙俊杰的案例是许多外贸行业中小商家的缩影——早年间凭借个人对“做生意”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但随着外贸行业迈入深水区,客户对商家的产品质量、供应效率、市场敏感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经验不再奏效,商家亟需顺应时代做出变革。与SHEIN合作,接入平台和数字化工具,实则是一场从“经验驱动”到“趋势与销售驱动”的跨越。
2023年,SHEIN开始深入推进平台化战略,从时尚品牌向“自主品牌+平台”双引擎转型,业务范围也从服装扩展至家居、美妆、电子等全品类。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对中小商家的精准赋能——通过自主运营、代运营赋能或半托管的不同模式,基于商家能力差异,平台提供定制化服务:对缺乏跨境经验的工厂,SHEIN提供选品、物流、营销一站式支持赋能;对具备一定经验或者产品能力的商家,则开放工具助其精准开发爆款。同时,SHEIN的供应链和管理团队会成为这些商家的强势后盾,不仅提供从柔性生产系统到资源对接的全链条支持,甚至派驻团队指导工厂优化生产流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SHEIN平台已覆盖全国超300城产业带,带动广东睡衣、辽宁泳衣等区域特色产品走向全球。而在海外消费者眼中,SHEIN已成为兼具“Zara的时尚品牌”与“亚马逊的平台化服务”的综合零售商。
供应商在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参与培训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近70万家外贸经营主体的集体发力,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在2024年首次突破60%。外贸赛道上,中小企业始终是重要引擎和生力军,而SHEIN的成功也不仅是品牌个体的突围,还在于这艘领航的大船身后,带着无数小船。
“美美与共”的产业升级
202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SHEIN的实践路径,顺应了这一政策导向。基于国内庞大的产业带资源,SHEIN率先在跨境电商平台中发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并推出了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助力优质产业带产品上行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年初,SHEIN推出“爆单计划”,投入百亿级流量扶持产业带商家;2025年计划开展150余场产业带对接活动,覆盖广东、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大省,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综合联动的形式,助力全国各地的产业带商家出海开拓国际市场。
更深层的协同,体现在供应链的“纵横联动”上。横向,SHEIN打通全国多城产业带;纵向,其以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串联设计、生产、物流环节,构建需求驱动的敏捷体系。《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4)》曾对跨境电商企业提出建议:跨境电商要增强数字化思维,搭建“横向连接、纵向串联”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协同系统。这正是SHEIN在做的。
而对SHEIN自身而言,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一面深挖企业自身的“护城河”,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两年前,SHEIN提出投资超百亿加码的智慧供应链建设,今年初见成果:位于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将正式进驻使用,“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也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竣工;另一面拓宽“高速路”,早在平台化战略落地之初,SHEIN就曾提出,预计在3年内帮助1万个商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帮助10万个中小商家年销售额达到10万美元。这些平台商家在借助SHEIN平台快速开拓国际市场、提升销售乃至促进品牌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在线消费选择,客观上也带动了SHEIN销售额的不断壮大。
SHEIN的全球第三,绝非这家独角兽的“独角戏”,其背后还有更多这样的“隐形冠军”。
独行快,众行远,SHEIN以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为支点,撬动的也不仅是企业自身增长,更是整个外贸体系的能级跃升。全球市场上,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数字创新正在集中爆发,实现“美美与共”的生态共赢。
作者:景一
编辑:王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