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社会共融
3月22日,由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与广东省哥弟菩及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与中国聋人协会指导的“听见世界的拥抱”2025听障行业发展与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国内外听障领域的权威专家、知名公益机构代表以及听障群体代表参会,聚焦助力听力障碍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公众对听障群体关注度两大关键目标,围绕听力健康技术革新、康复体系优化、社会融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专家共议听障解决方案
“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听障患者的特点,制定精准的治疗与干预方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主任表示。
从政策制定和推动的宏观角度出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呼吁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听障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杨洋指出,无障碍环境是听障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听障群体创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工听觉植入中心主任 Joachim Müller带来了人工耳蜗全植入技术的国际前沿进展,为国内听障群体的听力干预方案提供了前沿的视角和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陈雪清教授,针对听障患者聆听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享,深入剖析了不同聆听模式的优势与适用场景,为听障患者在选择聆听模式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一家专注听力障碍群体救助的5A级基金会,爱的分贝在政策普惠和科技利好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公益模式,整合社会资源,为听障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该基金会理事长王娟分享了基金会在助力听障群体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展示了公益组织在听障救助领域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儿童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儿童医院等11家医院达成首批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合作。
这一合作意义深远,不仅整合了优质医疗资源与社会公益资源,实现了两者的协同发展,更精准对接了听障患者的实际需求,为经济困难的听力障碍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合作为开端,持续发力,全力推动与更多地区医院的合作,不断拓展定点医疗机构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听障患者能够受益,重获聆听世界的美好体验。”
促进“隐形群体”社会共融
如何用好政策和技术,帮助尚未获得良好聆听体验的听障人士获得更好的聆听?当前成人言语康复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与困境?从听见到被拥抱,听障人士还要走多远?聚焦行业痛点问题,主题圆桌论坛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据介绍,圆桌论坛三场的主题分别为,“好政策 + 好技术 = 好聆听?”“专业机构 +?= 全面康复”“听见 + 被听见 = 被拥抱?”。
论坛直面听障群体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隐形屏障,以听障人士的亲身经历呼吁职场包容,并从企业角度解析雇佣考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最后提出加强政策倡导与社会共融,打破偏见,为促进听障群体融入社会发出了更强烈的倡导与呼吁。
为切实满足听障成人群体的康复需求,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携手学界权威、专业院校、耳蜗厂商、康复机构等各行业伙伴,共同组成了听障成人听觉言语康复联合行动网络。
该联合行动网络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凝聚集体智慧,以解决听障成人康复难题为核心目标,将重点推进听障成人言语康复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一举措对于规范听障成人康复服务市场、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听障成人康复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大会采用“线上 + 线下”的模式,通过多个平台,从不同角度向社会大众全面普及听障群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社会目光和力量聚焦这一“隐形群体”,有助于打破听障群体融入社会的壁垒与屏障,凝聚社会共识,携手共创听障群体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