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元首外访从周边起笔。
4月14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的首访。
充满烟火气的河内,扑面而来南洋风情的吉隆坡,见证柬埔寨高速发展的古城金边,这几座城市的街头都飘扬起中国国旗,迎接中国客人的到来。今年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习近平此次访越,成功实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的首轮互访。此次东南亚之行,也是习近平时隔12年再次访问马来西亚,时隔9年再次踏上柬埔寨土地。
4月14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图/新华
在越南,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往、多沟通,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定向把舵。在马来西亚,中马宣布共同打造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在柬埔寨,中柬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此次出访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今年元首外访的开篇之作,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冲击世界的大背景下,此访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线,聚焦睦邻友好、推动互利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王毅介绍,五天四夜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深刻阐释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理念方针,推动达成上百项合作成果,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擘画中国同周边国家共促稳定繁荣新图景。往访三国高度重视,均以最高规格礼遇、最隆重热烈安排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既体现发自内心的友好情谊,也释放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明确信号。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以大国担当发出维护自由贸易、反对单边霸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之声,为各国团结合作注入信心和勇气。中国以广阔视角和长远眼光看待周边,展现出真正的战略大格局。全球化已进入“亚洲时刻”,世界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中国则是重要引擎。
“为邻之道”源远流长
“中国就是你的第二个家,欢迎随时到中国来。”4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柬埔寨太后莫尼列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见时说。
这是习近平与莫尼列太后又一次相见。2023年2月,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来北京查体休养,习近平亲切会见他们,表示“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欢迎你们回家”。
暖心话语背后,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友谊。70年前,西哈努克亲王和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一见如故,柬埔寨冲破重重阻力于1958年同新中国建交。在彼此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双方同甘共苦、守望相助。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生活近40年,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
中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亲仁善邻的传统思想,到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中国的“为邻之道”一以贯之。
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传统友谊,正体现了这种“为邻之道”的源远流长。习近平多次引用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的诗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他指出,中越传统友谊是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胡志明主席等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是优良传统。
2017年,习近平将越南作为中共十九大后首访首站。2022年,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成为中共二十大后到访的首位外国领导人。2024年,苏林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中国。
1974年,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此访之际,习近平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回忆:“51年前,中马两国领导人冲破冷战阴霾决定建交,开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先河。”
4月16日上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马来西亚国家王宫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见。图/新华
中马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2013年习近平访马期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习近平同访华的安瓦尔总理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习近平曾引用柬埔寨谚语“信任如树”,阐释中柬两国传统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根深叶茂。此前,面对世纪疫情,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顶风冒雪访华,中国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柬埔寨,双方相互提供大量医疗物资。现任首相洪玛奈就任后把中国作为首次正式出访的国家,为两国关系写下新的注脚。
2025年暮春时节,习近平开启面向周边的年内首访,第一站来到越南。4月14日至15日,从出席欢迎仪式,到与越南党政领导人密集会谈会见,从瞻仰胡志明陵,到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习近平访越日程安排紧凑而丰富。
2023年底习近平访问越南,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时隔16个月,中越双方再度发表联合声明。比较前后两份文件名称可以发现:对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变为“持续深化”;对于中越命运共同体,“构建”之前多了“加快”二字。
上一次访问越南时,习近平提出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等“六个更”总体目标,为中越命运共同体架梁立柱。此访期间,习近平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提出六点举措,包括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
“六点举措与‘六个更’总体目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体现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目标清晰、方案明确、措施有力、步伐坚定。”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习近平第四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双重身份访问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党际交往对中越具有特殊优势。访问期间,两党总书记一致同意加强交流互鉴,共同走好社会主义道路。4月14日晚的欢迎宴会上,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等全体陪同出席,成为两党亲切交流的又一缩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表示,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越南共产党筹备十四大的关键年份,对于中越两国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此访中双方进行深入战略沟通,交流治党治国经验。
4月15日上午,在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陪同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瞻仰胡志明陵并敬献花圈。图/新华
“我对中越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双方要全面落实这次访问成果,持续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当地时间4月15日,在即将结束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话别时如是说。
马来西亚是习近平此次东南亚之行的第二站。4月16日,习近平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布特拉加亚总理官邸举行会谈。马来西亚青少年挥舞两国国旗,奏响欢快的鼓乐,跳起热情的民族舞蹈,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
4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布特拉加亚总理官邸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双边合作文本。图/新华
今年此访,中马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提质升级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共同打造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就建设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坚持战略自主,开展高水平战略协作。二是凝聚发展合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合作标杆。三是传承世代友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会谈后,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
安瓦尔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取得的创纪录合作成果,对马方意义重大,马方深受鼓舞。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指出,中马两国始终务实理性,坚持坦诚互信、开放合作,不受外部势力干扰。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风险挑战叠加之际,两国紧密携手的意愿更加强烈。
4月1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金边,应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西哈莫尼在机场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柬埔寨是习近平此次东南亚之行的收官站。当地时间4月17日,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金边,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亲赴机场迎接。17日下午,西哈莫尼同习近平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见。其间,西哈莫尼向习近平颁授“柬埔寨王国民族独立大项链级勋章”。
4月17日下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见。西哈莫尼向习近平颁授“柬埔寨王国民族独立大项链级勋章”。图/新华
当天,习近平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在金边和平大厦举行会见。习近平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金边和平大厦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宣布2025年为“中柬旅游年”。习近平指出,中柬铁杆友谊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牢固政治基础、强大内生动力。
习近平此次出访行程结束之际,王毅在介绍此访情况时说,大国与周边如何相处,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命题,折射出大国的世界观、秩序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以诚相待,坚持互惠互利,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
在反对“单边霸凌”中相向而行
“摩托之城”与“拥堵”,曾是河内居民对城市交通的主要印象。但是,2021年11月,当绿色的轻轨列车驶出吉灵站,周边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条轻轨线路全程约13公里,设12个站点,行驶全程仅需23分钟,用时比汽车出行快将近1小时,比摩托车快20分钟。乘坐轻轨上学的本地学生吴金江说,相比以前父母骑摩托车送她上学,新的出行方式不仅更快捷,夏天也更凉爽舒适。
河内轻轨2号线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该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到移交运营,全面采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标准,是海外首条“中国化”城市轻轨,也是继中老铁路开通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催生的又一重点项目。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不断推进。继中老铁路、河内轻轨之后,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2023年开通运营,客流量节节攀升,最高日客流量超过2.4万人次。
2024年6月,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鹅唛车站建设正式启动,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全长665公里,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创造超过2.1万个就业机会。
习近平此访期间,4月17日发布的中马联合声明中称,双方同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实施好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促进铁海联运、提升地区互联互通建设。
一天后发布的中柬联合声明中称,双方同意发挥中柬铁路合作机制作用,共同制定柬铁路网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合作项目。双方同意加强商用飞机等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方支持柬方按照可行、可持续的原则建设扶南德佐综合水利项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体验“中国速度”,越南政府近年亦提出建设新型现代化铁路,满足越南国内运输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国际运输需求,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创造重要动力。
此次访问越南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方领导人共同见证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根据两国4月15日发表的联合声明,双方将发挥中越铁路合作联委会机制作用,有效落实跨境标轨铁路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中方愿与越方探讨开展技术和人力资源培训合作。
此外,双方还同意尽快开展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项目可研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研究河口—老街铁路连接线方案。根据越南国会此前通过的决议,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主干线全长约390.9公里,部分区段最高设计时速达160公里,力争最迟2030年竣工。
加强铁路合作,是中越深化互联互通等多领域合作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广西已有两条高速铁路直达中越边境,联通越南的高速公路有9条已经开通,4条正在建设。20世纪60年代因抗美援越而兴起的“海上胡志明小道”战备港口防城港,如今港域吞吐能力超过1.8亿吨,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门户城市。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内国际会议中心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共同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活动后,习近平同苏林、范明政共同见证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图/新华
随着双边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已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4月15日,习近平和苏林在会谈后共同见证中越双方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这些文本涵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农产品贸易、文化和体育等多个领域。习近平指出,把握中国新质生产力和越南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重大机遇,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在更广阔的背景中,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多年来,双方合作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典范之一,双方连续多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内的联合钢铁项目年产能超过350万吨,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最先进的全流程工艺钢铁企业之一。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去年,中马双边贸易额约2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
在柬埔寨,中柬合作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桥、第一大电站、最大体育馆等中国支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柬埔寨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与苏林会谈时,习近平表示,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中国和越南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此前,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越南承诺对中国包括鲜冷鱼、天然蜂蜜、马铃薯、咖啡等在内的91.3%的农产品最终取消关税;与之相对应,中国则承诺对越南包括鱼类、水果及坚果、饮料、调味品等在内的92.6% 的农产品最终实行零关税。
马来西亚今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会见安瓦尔时,习近平指出,马方将今年东盟的主题定为“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体现了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习近平指出,中方支持马来西亚发挥东盟轮值主席国作用,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尽早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以开放包容、团结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和滥征关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回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亚洲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安瓦尔表示,面对单边主义抬头,马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他还说,东盟不会赞同任何单方面施加关税的做法。
同洪玛奈举行会谈时,习近平指出,中柬两国作为“全球南方”重要力量,要坚守和平、团结、合作的共同价值追求,反对一切单边霸凌行径,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洪玛奈表示,在单边主义引发世界局势动荡、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发挥了领导作用,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柬方愿同中方加强协调和配合,维护双方共同利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指出,在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国际规则和秩序遭受冲击之际,中国和东盟需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有分析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向东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超级大国”形象,这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向全世界展示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客座资深研究员梅农向《联合早报》指出:“东南亚各国一致同意的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并都致力于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既可增强自身韧性、应对外部冲击,也有利于更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如今,以东盟为代表的“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全球占比超过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将助力塑造未来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对相关国家民众而言,深化合作意味着更美好的生活。2024年11月底,中国东兴至越南芒街跨国公交车正式开行,乘客凭护照或边民证乘车,便可“丝滑”出入境。越南姑娘武氏清心的家在芒街市,现在她每天早上跨境到东兴国门景区开店,销售越南特产,晚上赶在东兴口岸闭关前回国,两个表妹也在其带动下成了“跨国上班族”。
“我十几岁就开始到东兴打工,从事越南特产销售工作,不久后自己当起了老板,有了店铺。这里营商环境好,贸易活跃,也让我们找到了各自的事业。”武氏清心说。杜兰指出,随着一项项具体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命运共同体建设将更为可感可知。
“勤勉不息,日久成山”
4月16日,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引用了《管子·形势》中的名言“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和马来西亚谚语“勤勉不息,日久成山”。他指出,中马两国隔海相望,传统友好跨越千年。
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中国人下南洋,在马来半岛等地形成聚居区。岁月变迁,华人扎根于此、繁衍生息,目前约占马来西亚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传,早年下南洋的华人劳工为了抵御马来半岛湿热的气候,将闽粤地区祛湿补气的药膳智慧与南洋食材结合,终成马来西亚当地经典美食肉骨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首脑外交为国家关系牵线搭桥、顶层设计,民间外交则是维系国家关系的情感纽带。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民间往来历史悠久。如今,双边、多边关系的发展,又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互免签证政策带动下,中马两国人员2024年往来近600万人次,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80万人次,留学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生超过3.3万人。重庆、新疆等地亦成为马来西亚民众来华旅游热门打卡地。
此访中,习近平指出,以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为契机,大力开展旅游、青年、地方交流,深化文化、教育、体育、电影、传媒等合作。“中马两国人民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增进彼此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
4月17日发布的中马联合声明特别提到,双方高兴看到,旅马大熊猫受到马民众热烈欢迎,成为中马友谊的重要象征。双方同意继续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期待双方在大熊猫合作研究领域取得更多进展。
中马联合声明还指出,双方共同倡导文明多元共生、和谐包容,推动儒家—伊斯兰文明对话,增进跨信仰理解、深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共同发展,携手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他十分认同习近平主席的文化与文明理念。世界需要文明互鉴,消弭分歧,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此相映生辉。近30年来,中国派出大批考古研究、地质勘查、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专家扎根柬埔寨,先后实施周萨神庙、茶胶寺、吴哥王宫遗址修复工程,让吴哥古迹这一人类文明瑰宝重现辉煌。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前往柬埔寨,领略厚重的历史文化。
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当日下午,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图/新华
4月17日与洪玛奈举行会谈时,习近平提出“五个更高”,其中之一就是开展更高频率人文交流。习近平指出,两国人民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中柬文明交流互鉴。洪玛奈表示,愿同中方加强教育、文化等人文领域交流,办好“柬中旅游年”。
就在领导人会谈当天,中柬人文交流活动在金边举行。柬埔寨王室成员珍娜公主在活动上用中文献唱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这一视频迅速刷屏社交媒体,成为中柬文化交流双向奔赴的又一生动缩影。
对于中国和越南特殊的“同志加兄弟”情谊,习近平特别关注青年与“红色研学”。4月15日上午,在红河河畔的河内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红旗和金星红旗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党旗和越南共产党党旗并排而立。穿着白衬衫,系着红领巾的越南小学生,奋战在中国乡村振兴第一线的中国大学生村官,中越两国高校老师,青年企业家,艺术工作者等,济济一堂。
10时许,在热烈的掌声、激昂的乐声中,全场起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和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踏着红毯走来,微笑着与现场数百名中越代表挥手致意。
十年前的2015年,习近平在会见中越青年代表时强调,中越传统友谊必将跨越历史长河,历久弥深,历久弥新。十年后,在此次活动现场,习近平表示:“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中越关系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从投身广州起义的越共早期领导人黎鸿峰,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两国将军”洪水,习近平在现场将一个个中越友好故事娓娓道来。会见活动后,两党两国领导人与双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红色研学之旅”项目,今后3年将邀请越南青年赴华,沿着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足迹,探寻中越友好的红色基因。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陶玉宝说,双方开启“红色研学之旅”,体现了对传承红色基因的珍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友好感情。
从中马、中柬文明互鉴,到中越“红色研学之旅”,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在历史、文化上各有特色,但都是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集群”的一员。马来西亚华人学者、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指出,亚洲是多彩文明的交汇之地,但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价值理念与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共同诉求指引大家携手同行,以交流互鉴超越隔阂冲突,以对话合作推动交融共生。
许庆琦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国崇尚的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理念,与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交相辉映,正不断激发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内生动力。
7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展现了中国与他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大国风范。如今,中国已同周边17个国家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周边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当前中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
习近平此次出访行程结束之际,王毅在介绍此访情况时说,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此次周边之行,从全球视野看待周边,以周边外交辐射全球,生动诠释了周边工作会议的精神要义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对深化睦邻友好合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发于2025.4.21总第118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2025年中国元首外访,从周边起笔
记者:曹然 郭金超 黄钰钦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