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群:纬景储能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2024年度行业创新
他是一位长时储能新技术的开拓者,尝试用锌铁液流技术去打开一个储能电池发展的新方向。他也是一位跨界创业者,从软件行业进入能源行业,带领企业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为利用普通资源,降低储能成本开拓新路,面向新能源电力体系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已达2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其发展速度更是引人瞩目。
作为纬景储能的掌舵人,葛群其实是一位“跨界者”。在职业生涯的大半时间里,他深耕芯片行业,始终致力于突破技术壁垒。在芯片行业“长跑”了25年后,长时储能是葛群找到的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求解长时储能
谈及为何涉足能源领域,葛群坦言,正是源于他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洞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然而,随着数字力量的不断增强,其电力消耗也在急剧上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预测,我国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将从当前的2%逐步攀升至2025年的5%。
中国于2020年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挑战的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葛群意识到,若不解决能源问题,数字经济的宏伟蓝图将难以全面实现。他在2021年就提出主张通过“控碳不控能”的策略,平衡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
自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设定的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量超12亿千瓦的目标,更是提前六年在2024年完成。
然而,随着风电光伏而来的新能源消纳问题随之出现。大量新能源发电因无法有效并网而遭遇“弃风弃光”的尴尬。同时,电网调度难度骤增,稳定性与安全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供电不足或停电风险上升。更为严重的是,新能源企业的投资回报因此受阻,发展积极性受挫,能源结构调整进程遭遇迟滞,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挑战。
储能作为平衡能源供需、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支撑技术,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从传统的抽水蓄能,到近年兴起的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市场仍在急切探寻更契合多样化需求的储能方案。在各类储能技术中,纬景储能聚焦的锌铁液流电池相对显得 “小众”。但在葛群眼中,液流电池却是长时储能的最优 “解法”。
“当下,人们几乎习惯性地将储能与锂电池直接画上等号,可实际上储能涵盖的范畴极为广阔。” 葛群希望拓新大众对于储能的认知,他试图让人们了解,不同的储能技术有着各自的专长,能够匹配不同时长的储能需求。“一定要在储能之前加上恰当的限定词。”他解释道,有些应用场景对储能时长的要求仅仅只有几十秒,这种情况下,飞轮储能无疑是最为适配的技术路径。而当储能时长延伸至 4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便步入了长时储能领域,这恰恰是当下能源市场亟待填补的关键空白。
长时储能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被视作助力电力系统驯服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关键。“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光伏每天的有效发电时间是4至5个小时,这意味需要配套长时储能。”按照葛群的估算,2025年,中国用电量预计超过10万亿度,2030年,用电量预计超过12万亿度。鉴于新能源装机量仍在上升,预计需要200GW~300GW储能配套。
“寻找一项技术,最重要的是手中的‘尺子’,也就是标准要清晰。”葛群认为长时储能技术需要满足八方面要求,首先是安全,这是一切的基石,其次是成本,关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再者是具备足够的储能时长,第四是量产能力,确保技术能够大规模落地应用,第五是环保,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第六是选址灵活,摆脱地理条件的严苛束缚,第七是建设周期短,能快速响应能源市场需求,第八是储能的使用寿命能匹配风电、光伏电站的使用年限。
那么,哪项技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葛群向记者详细罗列了当前各项储能技术在每项要求维度上的实际表现。在我国“双碳”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他坚信,能够为长时储能领域注入强大动力、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路线非液流电池莫属。“经过三四年的行业‘论战’,政策终于开始聚焦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葛群提到,长时储能技术瓶颈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大“短板”,而包括液流电池在内的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径,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的政策问答与文件之中。
将技术路线聚焦至液流电池,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当下,液流电池领域涌现出多条技术路线,如全钒电池、铁铬电池等,纬景储能聚焦的锌铁电池也位列其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量因素。” 葛群道出了纬景储能做出这一选择的缘由。化学品的生产与运输伴随着诸多风险,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安全的范畴不仅涵盖对环境无毒无害,更涉及整个流程的风险把控。
从技术路线角度出发,要挑选不存在 “卡脖子” 隐患的方向,以及所需资源供应相对充裕的技术,以此丰富市场现有的技术路径,满足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做产业与做研究不同,一旦资源供应出现缺口,产业发展必将受阻。”葛群说。
综合各方因素,纬景储能判定锌铁液流电池有望成为最具前景的液流电池技术路线。不过,任何技术都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材料科学、电化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产品效率在不断地提升。同时,不同锌基液流电池技术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能。“如同 SpaceX 试图采用不锈钢打造火箭以削减成本,却不得不解决焊接等一连串难题。锌铁液流电池的处境与之类似,只要突破瓶颈,就能有效降低液流电池的成本。” 葛群如此表示。
从芯片到储能
葛群成长于一个具有深厚技术底蕴的家庭,他谈道,“我的父亲当年参与了“两弹一星”事业,他参与的“电子器件抗辐射实验”很重要但也很危险,他把一腔热血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科研。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自己慢慢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希望以后能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出一份力。”
时间回到2018年,当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随着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上升所带来的挑战,更没有意识到液流电池会成为长时储能的主要技术路线。葛群投身于储能技术产业化的事业,带领一批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同伴,创立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从成熟的智能制造企业取经,组建起一支50人左右的整建制核心团队,迅速利用完备且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让锌铁电池落地,同时在江西推动小型示范项目。在葛群看来,做好液流电池可能比锂电池更难。“锂电池产业已经高度分工,比如宁德时代只是电芯生产商,但是对于纬景储能而言,从电芯到系统都要涉足,对于人才的需求相比锂电池厂商更为复杂多元。”
“一家液流电池厂商,需要来自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人才,只是完善公司的人才图谱就已经不易。”葛群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这是最困难的事。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需要核心骨干在拥有技术能力的同时具备创业精神。作为拓荒者,他可能每天都要在多条前路中选择,如果选择错误,意味着时间、资金等成本没有回报。焦虑很大程度来自在未知的情况下不得不去做决定。”葛群向记者展示了纬景储能的部分岗位设置情况,公司内部有超过200个岗位定义,让每个人明白需要做什么,以及彼此如何合作,最终实现锌铁液流电池大规模交付。
最初,他希望参照汽车行业组建团队,因为汽车行业涉及的材料、工艺等同样复杂,再慢慢将缺少创业精神、冗余的人员优化。“直到2023年才对公司的团队建设满意,目前再难找到第二家像纬景储能这样人才布局完善的液流电池企业。”
“我希望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如此。”葛群说。
纬景储能也确实凭借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凭借技术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实力以及行业影响力,公司荣获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上海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等殊荣,并被认定为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2023 年 10 月,纬景储能的 “锌铁液流电池” 正式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2024 年 4 月,跻身胡润研究院 “2024 全球独角兽榜” 以及 “2024 年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企业” 榜单;6 月,锌铁液流电池入围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六批参考产品(技术)目录;12 月,锌铁液流电池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 年版)技术清单》。
“纬景储能还率先在液流电池行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近期已推出 2024 年版本。正因纬景储能在做这样一件正确且富有成果的事,所以我会不断向大家推广。”葛群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更多改变人们对于长时储能的认知。
等待市场爆发
长时储能的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而其最终规模取决于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规模。根据葛群估算,2026年中国长时储能市场需求将近150吉瓦时,液流电池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什么着急建工厂’很多人对于纬景储能有这样的疑问。”葛群反问,如果不提前布局产能,如何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制造业的产能建设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周期,而非看到风口后再去布局。“如何评判一家公司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当所处赛道变得热门,这家公司是刚刚成立,还是已经成立许久。”
尽管长时储能市场爆发的时点相比葛群此前预测略有推后,但是他相信市场会在2025年迎来井喷式发展。“到时产能是最为关键的,这也是纬景储能从2022年开始投资建厂的原因,提升制造能力同样需要时间。”
提升制造能力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葛群希望通过锌铁液流电池让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所谓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种能源难以同时实现供应安全、清洁低碳、价格可及。
“以中国的资源禀赋估算,同样获得1千瓦时的能量,使用石油需要花费0.7元,使用天然气要花费1.2元,而使用煤炭只需0.4元。相比于有限的化石资源,风、光资源无限,也足够清洁低碳,但是价格仍然较高。”葛群表示,尽管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已经低至0.15元,但是如果无法做到“随用随发”,这些电仍可能是“垃圾电”。因此在衡量新能源发电成本时一定要叠加储能成本,目前储能度电成本为0.5元~0.6元,因此新能源度电发电成本约为0.7元,仍然高于煤炭的发电成本。
液流电池技术迈向技术普惠最为关键的是降本,因为成本竞争力将决定其长期市场潜力。
“我们希望将新能源+长时储能的度电成本降低到0.4元以下,其中储能度电成本降低至0.2元左右。”降低国内的度电成本,葛群笑称这是自己给储能行业定义的“摩尔定律”,但是根据他的估算,2028年,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会降至0.2元。
纬景储能目前仍然处在产能爬坡的过程中,公司在珠海的工厂目前产能已经达到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一。训练工人同样需要时间,工人可能来自传统制造行业,可能并不理解精度的偏差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目前珠海工厂的状况最好,临沂工厂、宜昌工厂刚刚交付,未来也会经历产能爬坡过程。珠海‘超G工厂’的产能今年已经达到百兆瓦级产量,液流电池才具备商业化的基础,否则市场也不会认可这项技术。”
市场仍然需要培育,不过转变正在发生。葛群足够乐观,“观念需要逐步改变,目前已经有客户意识到长时储能的重要性,已经有多家国企央企与纬景储能合作,并给出不错的商业条款。”
作为长时储能的“布道者”,葛群很有耐心,他表示公司会仔细挑选客户,需要他们理解自己需要的是长时储能的液流电池。“从投资人,到供应商,到员工,再到客户,都需要认可长时储能的价值,这是前提。”
发于2025.1.6总第117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葛群:长时储能的“布道者”
记者:陈惟杉
编辑: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