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中央党校罗平汉: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韩永  2022-10-20 10:32:00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内容丰富、务实,重点突出,其中有很多引人关注的新特点、新提法。《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他就这次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罗平汉说,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伟大变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报告对“两个结合”作了新的阐发;将全面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列出专章进行阐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论断。

 

罗平汉。

 

罗平汉说,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显示了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党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也使得我们党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各种政党的角力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二十大报告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与以前相比,这次报告有哪些新的特点或新的提法?

 

罗平汉:二十大报告,十分务实,重点突出。报告系统全面地回顾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变革,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经验;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的毅力和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初心本色;展现了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指明了党和国家今后各项事业的努力方向,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并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伟大变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

 

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此,报告用了“六个必须坚持”进行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作了新的阐发,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二十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列出专章进行阐述,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性。

 

此外,二十大报告还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论断。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报告提出了“三件大事”,如何评估这三件大事的历史意义?

 

罗平汉: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只有50余名党员,经过一百年的发展,今天已经发展到96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上成员最多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人数最多的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带领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都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意味着国家综合国力踏上新台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焕发出勃勃生机,意味着给世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借鉴,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战略上更加成熟,同时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说明党解决了我国结构性的贫困问题,不负对人民的承诺,展现为人民谋幸福的本色。同时,我国是靠自力更生摆脱了贫困,在较短时间内让大规模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摆脱绝对贫困的境地,解决了许多低度发展国家面临的难题。

 

中国新闻周刊:报告说我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如何理解这句话?

 

罗平汉: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等六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回重庆之前,黄炎培先生来到毛泽东的窑洞里,对毛泽东说,历朝历代都无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希望中共诸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里的“政府”指的是各级干部),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这里,毛泽东抓住民主的本质所在,即人民监督政府,这样才可以避免人亡政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人民对干部的监督作用,保证了我们党和国家,没有像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样,丢掉执政地位,发生政权更替,性质改变。但时代发展表明,要使我们党长久地跳出历史周期率,除了加强人民的监督外,还需要加强自我革命这种内生动力。

 

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显示了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回顾历史,党从不讳疾忌医,怕犯错误,而是勇于直面问题,进行自我革命,显示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革命”使我们党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也使得党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各种政党的角力中脱颖而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高度凝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先进性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前进。党的先进性、正确性,既离不开人民的监督,也离不开自我革命。因此,自我革命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

 

“提出‘三个务必’可谓正当其时”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将“三个务必”的提法,与我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比较,这是否意味着一种继承与发展?

 

罗平汉:鉴于历史上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进入大城市后迅速腐化而失败的教训,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就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即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各级干部也即将由农村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毛泽东又明确提醒全党做到“两个务必”,强调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十大报告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根据党面临的新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应该说,今天我们与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时有某些类似的形势,一方面,已经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但是,另一方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任务更伟大也更艰巨,而随着历史的延续,党员中的主体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同志,相对来说,由于党内许多人没有经历复杂的斗争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物质生活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如何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弘扬斗争精神就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报告提出“三个务必”可谓正当其时。

 

2021年2月8日,宝塔山下延安城区夜景。图/新华

 

中国新闻周刊:报告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又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如何解读这种表述?

 

罗平汉: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科学地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这些特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一般现代化的共性,更有中国自己的特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如此众多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贫富悬殊、阶级分化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应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应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资源掠夺型、环境破坏型的现代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有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完全有别于西方那种依靠对外殖民侵略实现本国现代化的模式,而是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十大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十大报告的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总结。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报告有几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否意味着其重要性的提高?

 

罗平汉: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这就表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与西方的选举民主完全不同的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成果。作为一套复合型的民主体系,它区别于西方民主的理论逻辑,突破了西方代议民主在民主话语上的宰制,实现了人类民主制度的进步。并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统一、可操作的民主,可以说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新成就,它是全过程而非某一特定阶段,享受民主的主体是人民这个社会最大的群体而非少数人的民主,因而这样的民主才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发于2022.10.24总第106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

记者: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