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考研人的机会,不多了?

俞杨  2022-03-15 14:15:10

考研人的机会,不多了?

 


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建议指向研究生招录改革。

 

比如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比如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改变现行考研唯分数论的录取方式。

 

改革意在削减当前的考研热,避免应试倾向渗透进研究生培养阶段,这无疑会进一步影响到数百万考研人。

 

只不过,近年来考研的竞争热度不减。今年考研初试成绩发布后,考生们发现400分也仅仅可能是进复试的及格线。

 

倾向

 

全国两会进行时,教育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焦点之一。

 

2022年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显示,在网友投票选出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教育改革”位列第七。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今年的一份提案,建议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也曾建议,要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

 

当前,名校的推免比例已经朝着“破五”的局面推进。清华大学2020年推免比例达56.2%,北京大学为54.73%,均超过50%。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占比49.91%,2018年占比50.00%,2019年增加至52.85%,超过半数。

 

不止高校,在省市层面,上海、安徽已正式官宣,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上海市三部门2021年8月联合发文,提出上海市将努力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

 

不过曾勇认为,2015-2021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增长15.5%,同期考研报名人数也从165万增长到475万,平均增长15.8%,而推免指标增长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顺着推免制度延伸,还有申请审核制。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徐景坤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建议以综合成绩来申请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博士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始于2007年,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率先尝试。伴随着名校全面实行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取消统一入学考试。

 

与单一的考试评价标准不同,申请审核制着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今,多元评价已逐渐渗透进研究生推免改革。

 

观察近年来研究生的招录改革,不难发现其越发偏向考研的反方向。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高校之间对考研生源的竞争相当激烈,各个学校都想争取到优质学生。考研人竞争激烈,其实高校招生竞争同样激烈。

 

基于此,各大高校都会开展一些研究生的招录改革来吸引生源,传统的考研方式自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偏向考研的反方向。

 

博弈

 

究竟是考研公平,还是推免、申请审核高效,两方观点相持不下。

 

我国目前高校的数量超过了3000所,但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多是“双一流”高校以及省内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这对为数众多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推免制度减少了他们通过统一考研进名校的机会。

 

与一考逆袭的统一入学考试不同,申请审核制下,部分名校会对申请者的毕业院校或所在学科的位次作出要求,比如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比如学科评估B档及以上学科。

 

这些无疑是推免、申请审核遭受质疑的地方,不少人还是认为统一考试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

 

樊秀娣认为,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弊端。一方面,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读研的机会会更低,不符合教育公平原则。另一方面,教育部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时表示,今后要逐步淡化身份色彩,以“双一流”建设高校身份来提高推免比例不太合适。

 

然而,大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反复刷题准备考研上,不仅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消磨了继续科研的兴趣,给未来的研究生培养埋下了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为申请审核制,这是大方向,可扭转当前的“应试考研”倾向,促进申请者重视本科教育,从而提高研究生生源和教育质量。

 

即使是国内研究生统一招生,也采取的是初试+复试的方式。引入复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察过线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能。

 

中国传媒大学自2021届开始进行研究生招生改革,在复试选拔中增加了“材料评议”环节,只看初试的考试成绩成为过去式。今年起,广西大学要求考生在复试时提交《学业研修规划报告》,关注考生的读研目标和科研设想。

 

樊秀娣指出,申请审核制是国外很多研究生教育大国采取的招录模式,这里需要充分考虑到国情的不同。国外学生对读研高校的选择,更多会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而非最有名气的高校。

 

而国内学生和家长的名校情结相当深厚,为了把申请入学履历弄“漂亮”,客观上不少学生的申请材料“水分”不小,这是国内硕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所要重视的问题。

 

若各校各专业不加区别地采取申请审核制,并不值得支持。在目前想要读研的学生人数远大于高校能够招收读研人数的现实背景下,“一刀切”地采取申请审核制,势必造成学生“一窝蜂”地去追求论文、奖励、课题、专利等“硬通货”。

 

这种不切实际的浮躁、短视甚至弄虚作假的行为,会严重影响本科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学生培养质量。现有的申请审核制,有的并不能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以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樊秀娣认为,无论是申请审核制还是考研分数制,关键是能科学、合理、高效地选拔最合适的学生,公平公正永远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熊丙奇指出,申请审核制是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选择权,扭转唯分数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招生制度。但是,如何确保申请审核制的公平、公正,必定是考研学生和社会舆论关注的关键问题。

 

去火

 

众多改革建议皆指向当前的考研热,但是近年来的考研竞争也越发白热。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21年硕士招生人数105.07万。根据近4年平均招生增长9.4%的速度,2022年招生人数预估值为115万左右。而今年的考研大军,多达457万人。

 

2月下旬,各高校陆续发布初试成绩。据青塔统计,初试成绩400分,在某些热门学科,可能也只是进复试的及格线。

 

各种改革趋势和现实表征透露出的信号,指向考研并不是一件“高性价比”的事儿。那么,人数年年增长的考研大军,到底图什么呢?

 

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酬待遇,不可否认学历是一项有效的竞争力指标。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有HR坦言,相比本科毕业生,更倾向于招聘研究生,研究生后期的发展空间也大一些。

 

学历深造,成为大学生直接而现实的选择。前程无忧《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64%的本科毕业生表示会参加研究生考试,26%的硕士研究生考虑读博。

 

甚至已经工作的上班族,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在考生构成中,近年来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无论是在“双一流”高校还是“双非”高校,这一现象都较为明显。

 

社会导向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学历消费。当学历之间的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者自发普遍地提高学历。而在学历消费效应下,用人单位也会不断抬高学历的门槛要求。

 

如此循环,考研白热。因此,仅仅靠研究生招录改革发力,其实难以有效化解考研热。

 

樊秀娣指出,研究生招录改革至多能选拔出相对最适合的读研生源。至于想要有效化解考研热,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从理念到制度的问题。

 

教育的一剂药方,很难去根治社会的全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