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高三不刷题,高四复读等着你?

俞杨  2022-01-23 15:55:26

在升学率的竞争中 教育内涵不断收缩

 

提到升学考试,避不开“刷题”,尤其是高三。

 

教育部日前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对教学发出禁令,杜绝高三变刷题年。

 

根据《评价指南》要求,为防止抢赶教学进度,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统筹制订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高三冲刺这一年,仿佛一场白热的军备竞赛,今后有望降降温吗?

 

刷题

 

在不少地方的高中教育中,高二提前结课,高三刷题备考,也多是常态。

 

高三前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到了高三还有一摸、二摸、三摸,一切都围绕着考试转。

 

由于高三这年,过多时间都耗在升学考试上,有教育学者认为,大量没有意义的刷题,浪费了孩子太多的时间,高中学制不妨缩短一年。

 

高中由3年制改为2年,近年来这一缩短学制的方案不断引发争论。三个月前,教育部决定在12地设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不想迅速演变成社交网络“缩短学制”的谣言。

 

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次变革、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和国际比较等逐步形成的,“6+3+3学制”始终是主流。

 

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相应的,此次《评价指南》禁止高三用来刷题,目的在于给学生完整的高中教育。

 

文件指出,学生发展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5项关键指标,引导学校注重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扭转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

 

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将精力押在对学生进行应试知识教育上,而疏忽乃至压缩素质上的教育。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同时,由于不纳入升学考试被边缘化,体育、美术课经常遭遇尴尬,近年来体育、美育相继进入中高考,音乐、美术等科目不再是副课。

 

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解读《评价指南》时指出,把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管理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创造良好条件。

 

升学

 

高中抢进度,高三变刷题年,追求的是升学率。这里的升学率,自然是重点校的升学率。

 

它不看考入高职高专的升学率,甚至不看本科的升学率,而要看考入一本的升学率;有些地方甚至不看一本的升学率,要看升入211、985乃至北大清华的升学率,即北清率。

 

如果一所高中升学率下降,家长和社会舆论也多是指责。2020年,南京一中因高考400分以上学生不多,被家长点名要求校长下课。

 

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搞素质教育意味着玩火。事后,南京一中认错,并发布有应试教育倾向的整改措施,持续数日的抗议风波才逐渐平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在升学率的竞争当中,教育的内涵不断地收缩、窄化。从教育退为教学,从教学退为应试训练,使得学校成为培养“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

 

在对北清率的追求中,社会则催生了“超级中学”乱象。所幸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印发文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主动戳破超级中学的升学神话。

 

杨东平认为,将这类超级中学作为优质生源基地,其实录取的往往只是刷题制胜的“高手”,这种选拔并不能真正识别具有研究潜能、创造潜质的人才。从“小镇做题家”、“985废物”这样的揶揄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

 

由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缺失,近年来不少学生在进大学后缺乏长远发展的潜能,心态失衡下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也叫做“985废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钢指出,超前学习,疯狂刷题,这种学习模式看起来提高了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一些可怕的恶果,这些恶果大学时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由于中小学生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刷题和上辅导班上,没有时间读书,导致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少,则导致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深度不够,后继发展乏力。

 

复读

 

当然,禁止高三刷题,不少人担忧,更多的学生或将选择高四复读。

 

相比之下,高三学生刚刚完成了高中教育,高四复读生则多出了一年复习时间,在升学上无疑更具优势。毕竟,高中最终还是要直面升学问题。

 

复读生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落榜生才复读,如今学霸们也复读。近年来高分复读热的覆盖面扩大,一些学校的高中变成了四年。

 

研究显示,为进名校主动选择复读的往届生,取代考分不上线或填报志愿失误而导致被动复读的群体,成为复读生的主力。

 

还记得2019年北京高考结束后,一位考生在101中学考点门口面对镜头坦然说道:“高三打基础,高四985,拜拜了各位,明年再见。”

 

虽然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3.86%,增长到2018年的81.13%,20年间翻了2.4倍,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上大学不是件难事,上名校依然不轻松。

 

禁止学生复读,限制的是考生的权利。可是随着越来越多高四复读生尤其是高分复读生的入局,挤压的又是高三应届生升学名校的机会。

 

当前,升学还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不过,社会需要多种人才,不只是高学历、名校这一条路。不久前,“职校学生人手2到4个offer”登热搜,凸显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杨东平指出,片面地强调唯升学论,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对人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唯升学论只给你指出了一条道路——高学历,985、211,北大、清华。这本来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选择,这种价值观造成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种失衡。

 

打破唯名校论,拓展职业的多元需求,缩小不同职业间的显性和隐形差距,路漫漫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