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深圳经验”更新

刘蕾 吕雪良  2021-10-15 15:19:32

深圳从理论创新、实践方略、机制构建等方面着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一年来,“深圳经验”得到更新,“先行示范”全面提速。

一提到深圳,不得不说下这座城市的“速度”和“执行力”。

 

10月12日,深圳市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布会举行,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再添实质性进展,这也意味着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的第31条“深圳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顺利落地。

 

据了解,深圳此次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的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政府债,发行期限为2、3、5年期,募集资金用于普通公办高中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水治理等项目,获得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等国际投资人和中资投资人普遍关注和踊跃认购。此举作为深圳金融开放“先行示范”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金融市场互通互联、外汇管理便利化”。

 

2020年的今天(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带来了党中央“深入研究”后的重大决定——推进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再次被委以重任。

 

如今历经一年探路,已有过半任务落地见效。从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首批40个授权事项清单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深圳经验”正在不断更新。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圳市委宣传部供图)

 

“经验”领跑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之所以“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是因为深圳在规划探索路上,创造性有效解决了钱、地、人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便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敲响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带来了重要实践。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规模加速扩张,深圳还启动了一系列人才计划,展现出强大的人口吸纳能力,“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口号深入人心。

 

据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了42倍,GDP增长了1.4万倍,堪称“圳”撼。而深圳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也成为了国内城市竞相学习对标的样板。

 

随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综改方案》)的落地实施,深圳在土地管理、引才用才、资本市场、民生普惠等方面将拥有更多自主权,也将继续在改革创新路上跑在前面。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超级总部基地”(南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土地管理为例,有过率先改革经验的深圳已经在《综改方案》深化探索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支持下,着力推进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并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盘活存量和低效的工业用地,从增量和存量上为丰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供应问题带来解决之道。

 

可行性“复制”

 

2019年,同样是沿海城市的青岛在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城市对标方向,并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派出6批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如今,越来越多的“深圳经验”正化为“青岛实践”。

 

“政府和市场是有边界的,不能把两个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两个混在一起,要做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在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看来,深圳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处理好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深圳前海石公园(前海管理局供图)

 

在“学深圳、赶深圳”的过程中,青岛逐步将市场化思维融入到机构改革当中,在与市场关联度较高的经济部门里设立市场配置促进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激活市场活力,推动成立国内首个横跨双城的商会组织——青深企业家联谊会,激发企业家投资青岛的热情,推进“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1年之际,“深圳经验”从国家层面又有了重大更新。今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首次系统性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深圳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并以正式通知的形式下发全国,喊话各地学习深圳经验,同时要求深圳经济特区协助支持各地做好推广借鉴相关工作。

 

对于国家的这一举动,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这既凸显了国家对深圳创新探索及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激励着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宝安区中心城区(宝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份受国家“盖章”的深圳经验主要包括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5方面共计47条具体内容,目前已在多地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

 

“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但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再加上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功能定位不同,所以这就要求各地在向深圳取经的同时,要深入结合本地实际,而非简单的“拿来”和“粘贴”。

 

初露芳容的深圳前海(前海管理局供图)

 

继续探索

 

随着“十四五”开局,改革又到了一个新关口,被“复制”的深圳未来的路怎么走成为关键。

 

《综改方案》的提出,为深圳持续不断地贡献经验,让其他地方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订做的新时代改革总纲领,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首次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更多的自主权。

 

据悉,首批40项授权事项清单涉及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制、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等六方面,其中有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近百项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需作出调整。

 

经过一年的探索,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陆续下放,深圳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在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有力地补齐了短板弱项。

 

深圳市福田区梳理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形成900余项公共服务标准,打造基本公共服务“福田标准”(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首创性表现上,深圳成为了全国首个允许个人破产的城市,仅在个人破产领域就创造了“四个第一”,即出台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成立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受理首批个人破产案例。此外,深圳还出台了《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绿色金融条例》等首创性地方法规,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在资本市场等关键改革领域,深圳则牢牢抓住了自主权和主动权。比如,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以资本化手段拓展投融资渠道,盘活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优质存量资产,以降低基础设施资产负债率和实体经济杠杆。目前,由深圳市发改委上报的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红土创新盐田港仓储物流,以及协助上报的富国首创水务等3个项目已顺利发行,约占全国首批试点项目数的三分之一。

 

 

 

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深圳市政数局联合创建了“福田区政务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引才”方面向来不遗余力的深圳,过去一年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落地为契机,探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社会化用人”新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成功承接外籍高端人才认定权。

 

“香港与深圳毗邻,两地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领域却是不同的评价体系。”但不久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拿到了由深圳认定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获得手术、科研教学等项目资质。截至目前,已有118名港澳籍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可在深长期执业。而除卫生专业资格破冰试点外,税务、建筑、规划领域免试跨境执业也已在深圳落地。

 

不仅如此,深圳还致力于补足医疗和教育方面的短板弱项。据深圳市委改革办资料显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启动的“港药通”计划,已将港澳上市的9个药品和2个医疗器械获批引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中,随着1+X证书制度改革、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试点铺开,深圳现代教育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深圳龙华一企业研发的外卖无人配送车(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一张白纸”到“精彩演绎”,深圳用41年时间诠释了“敢为天下先”的敢闯敢试精神。如今,我国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也来到了深水区,更多共性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综合改革》方案的提出恰逢其时,这既是政策“大礼包”,让深圳持续发挥特殊功能优势,同时也是新阶段的“任务书”,时刻督促深圳以先行示范之姿,为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普适性的经验做法。对于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在过去一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国家发改委表示,“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是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