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非遗数字专委会成立 探路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

  2021-07-26 17:10:10

  为期两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数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1非遗数字高峰论坛,7月25日在云南大理落下帷幕,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以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潮流的新载体发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探路持续性、有生命力的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数字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非遗数字专委会”)会员大会以及第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了非遗数字专委会委员及其负责人。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代柳梅当选为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中国新闻周刊》和《中国慈善家》 社长吕振亚等当选为副主任,中数非遗旅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监张国洪当选为秘书长。

 

  “非遗是历史的光芒,数字是当代的符号。”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非遗要从历史走向当代,必然要汲取当代科技,融入当代生活。成立非遗数字委员会,就是要大力推动非遗的数字化应用,一方面要夯实基础,对全国各地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加强数字化采集、记录和保存,打造一个数字化“非遗人之家”,另一方面要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方法来推动非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凝集非遗传承保护的更多力量、理清非遗保护传承的数字化机遇和挑战,25日上午举行的2021非遗数字高峰论坛就此进行了专题研讨,着重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非遗数字化发展趋势,分享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以及在实施非遗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议,展示非遗数字化前沿产品和技术、推荐“数字+非遗”及网络内容平台与非遗传承结合的案例等。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数字非遗解决了非遗核心技艺代代递减的问题;为非遗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有力保证;数字化能使非遗不仅“传下去”,而且“活起来”、“火起来”。雒树刚对实施数字非遗工程提出了几点看法:一是应贯彻“抢救第一”的原则;二是应尊重规律,即尊重非遗创作、生产规律及数字技术规律;三是应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四是应注意互联互通。网络延展力和链接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数字非遗的生命力。

 


  王晓峰在致辞中提出,非遗数字这个结合中,非遗是“纲”,是主体;数字是“目”,是工具。纲举才能目张。他表示,多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非遗数字工作,用数字化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实施记录,加强非遗档案和非遗数据库建设,推进非遗档案和数据资源的社会利用。期待未来有更多力量关注非遗工作,参与非遗数字工作,推动非遗数字工作。

 


  数字化技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是当前大势所趋,数字非遗未来空间广阔,非遗数字专业委员会主任代柳梅表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下设的分支机构——非遗数字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了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潮流的新载体,这对于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和扩大中国非遗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必将注入新的强大助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