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红船”是如何启航的(2)

  2021-06-28 16:22:32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该组织成立后即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1920年10月,北京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三人,以后又陆续发展了一些党员。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两项工作。

 

  一项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组织将《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又创办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并出版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采取出版报刊、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利用学校讲坛等多种形式,建立并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1920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中国首次出版。

 

  另一项是开展工人运动。这时,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已达到200万左右。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出版工人刊物,利用“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名义创办各种劳动补习学校,以通俗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经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联系,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在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召开。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但从这时起,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一年以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党的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还通过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明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列主义,或者说马列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是由于它提供了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武器,即:开展阶级斗争以实行社会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革命政党。这是当时传入中国的任何其他思想或理论所不具备的。

 

  第二,党的纲领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托。虽然从形式上看,党的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很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党的最低纲领即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最低纲领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具有高度一致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这又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和“大同”思想暗合。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最初的革命活动中就表现出自己鲜明的阶级属性。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很少,成分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但是,共产党却采取了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采取过的办法,即深入中国社会底层,与工农结合,发动工农运动。先进的知识精英主动投身和引导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人民革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上述三个特点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主要是:党的奋斗目标是可以长期坚持的,这一奋斗目标对立志改变中国面貌的先进分子和希望改变自身命运的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这一奋斗目标也使中国共产党有理由相信,自己不仅是工人阶级,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作者为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