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他人的事。
文/刘道玉
发于2022.5.30总第1045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自学与他学是两种学习的态度,也是两种学习方式,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学是自觉地学习,自己钻研,自己解决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的,自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替代的有效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指导下的自学。
自从智人出现以后,在学校诞生以前,人类传授知识、技能、经验,都是靠自学加以推行的。早期,人类文明之所以得以传承,也都是依靠口头传播,以及人们互相模仿与借鉴。可是,在学校诞生以后,学校就成为了批量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学校的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呢?从公元1世纪古罗马教育家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分班教学思想萌芽,到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试行分班教学实验,再到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分班教学定型,分班教学从萌芽到定型前后用了1500多年。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已经延续了200多年。
那么,这种教学制度是否合理呢?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弊端值得注意和改革。其一是按照年龄编班,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同样水准的教学,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这是因为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同,但他们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那些智力发育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压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因人而异,实行混合编班,打破“齐步走”的一刀切的教学制度,这有利于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需要。
其次是,按照年龄编班,按照班级授课,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进行自学。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具备了小学三年级的受教育程度,一般都能够认读3000个汉字。这就是说,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只要持之以恒,树立了自信心和有毅力,都是能够开展自学的。
什么叫“他学”呢?这是我别出心裁造的一个词汇,也许有人不甚赞成我的观点,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切磋。从汉字的字面上,对“他学”好像不太容易理解。我把它译成英文是Learn for others,它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即为其他的人而学习。比如为回报父母而学习,为学校与老师争光而学习,为光宗耀祖而学习,为争当“学霸”而学习,等等。这些虽然也带有某些积极因素,但我总觉得境界低了,学习的思想境界决定学习的高度,也决定事业成功的高度。
我始终认为,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他人的事。自学与他学的区别是什么呢?自学是主动的、自愿的、快乐的;而他学是被动的、被迫的,甚至是胁迫的。我只知道,一个人只有想学习,他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无论是寒暑,也无论是病痛,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学习。学习自然不能没有目的,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当亿万富豪,为发明创造,为追求科学真理,这些都是目的,也都是无可非议的。人们的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人各有志,各有所求,都是应当得到支持和鼓励的。
人类正处于信息革命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为人们进行自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网络技术已经拉平了不同人群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教授或是工人,也无论是老叟或是天真的少年,他们在网络技术面前是平等的,都能够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进行学习。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学习方式,将从古代的自学到近现代的课堂讲授,最后又回到自学的方式。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螺旋式的上升。我们应当准备好接受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自觉的自学习惯,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