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一败涂地,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康慨  2019-01-29 10:20:20

  《约伯记》是一部满纸柔情的小说,作者是奥地利大作家约瑟夫·罗特——今年刚好是他去世80周年。优美的语言、凄楚的命运,加上一个足以抚慰读者心灵的童话式结局,一起构成了这个深情的故事。

 

  主人公名叫门德尔·辛格,生活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他老实巴交,是个虔诚而正直的犹太教师。在两儿一女之外,新添了小儿子梅努西姆,可这孩子得了癫痫,早早成了不会说话也不能走路的残疾儿。母亲带着他长途跋涉,拼尽全力才见到智者,后者却只是让她回家等待上帝的奇迹。

 

  “漫长的年与月、日与夜,一小时又一小时,她在等待着这个预告的奇迹。”罗特写道,“她泪流成河,心里满是黑夜,自从梅努西姆降生,每个喜悦里都含着痛苦,所有的节日都是折磨,一切的庆祝都是追悼;没有了春也没有了夏,每个季节都是冬天。太阳升起,却带不来温暖。唯有希望不愿死去。”

 

  傻小子等不来奇迹,他的两个哥哥倒是健康地长大,到了服兵役的年龄。粗壮的大儿子欣欣然从军去了,聪明的二儿子则辗转逃到了美国,卖保险,开商店,很快当上了百货公司的老板。“门德尔将不再是教书匠,他会是一个有钱儿子的父亲。”但女儿也长大了,她开始外出约会,不是和一个男人,而是和整整一个兵营的哥萨克们睡觉。门德尔因此决定搬家,搬到美国去。但残疾的梅努西姆走不了,只能留在村里,托付邻居照看。

 

  故事转到美国,俄乡丢在身后,叙事的节奏也加快了。与这种节奏形成对照的是老头子感受到的水土不服和格格不入。“门德尔·辛格在一切都匆匆忙忙的美国才学会了慢慢地走路。”他眼里的纽约,除了留声机、长筒丝袜和臭虫,还有新大陆的价值观:美国是上帝的国度,纽约是奇迹之城,贫穷是罪恶,财富是功劳,做善事是投资,无政府主义是罪行,罢工是人类的仇敌,煽动者是魔鬼的同谋。

 

  就在门德尔筹备去接残疾儿子的当儿,欧洲爆发了战争,俄美先后卷入。两个健康的儿子一个给了沙皇,一个给了美国。老大在战斗中失踪,老二在法国阵亡。母亲听到消息,当场死于悲伤。没有男人就活不下去的女儿也疯了。门德尔没了妻子,没了儿子,儿媳妇带着孙子嫁给了女儿的未婚夫,女儿则躺在精神病院。他成了贫民窟里无家可归的孤老,只剩下一个不知死活的傻儿子,丢弃在战火中的家乡。

 

  一败涂地,一贫如洗,一无所有。门德尔动摇了毕生的信念。

 

  像门德尔一样,罗特知道疯狂、战争和流离的味道。他曾作为奥匈帝国的士兵参加过世界大战,父亲在他出生前就进了疯人院;1929年,也就是《约伯记》出版前一年,他妻子弗里德里克获诊为精神分裂(11年后因为纳粹的人种改良工程而遇害)。

 

  在《圣经》中,撒旦得了上帝的准许,极力攻击约伯,使他子女尽都死去,使他失去产业和仆婢,又从头到脚长毒疮。罗特用现代方式重写了约伯的故事。门德尔不再祷告了,甚至要买回猪肉,在祭坛前吃掉,还起意烧掉祷告用的三宝。“我想把上帝烧了。”门德尔说。因为上帝像个恶毒的俄国县太爷,偏偏喜爱摧毁穷苦的,折磨脆弱的,抛弃无助的。

 

  本书并不是宗教故事——罗特是改宗天主教的犹太人,连他的葬礼都有两个,一个是犹太式的,一个是天主教式的——它的主题是背井离乡。但这是罗特最纯粹的犹太小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关键转折点。此书英译者罗斯·本杰明认为,罗特从此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反映个人命运的沉浮。两年后,他的另一部大作《拉德茨基进行曲》问世。

 

  1939年5月23日,44岁的罗特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门前倒地不起,四天后死于济贫的医院。他生前兼具自相矛盾的多重身份。他是绰号“红约瑟夫”(德语“罗特”与“红色”同音)的左派记者,又是极力鼓吹哈布斯堡王室重掌国玺的复辟分子。他曾谎称自己是波兰贵族之子,实际上是从未见过亲生父亲的加里西亚农民子弟。他一度以贫穷的家乡为耻,失去祖国后却对故土生出无限的眷恋。

 

  “我见过了好几个世界的毁灭。”门德尔告诉新寡的儿媳。这何尝不是罗特本人的心声。颠沛流离让他深刻体会到外界强加在犹太人身上的无根性,战后在中欧涌现的民族国家断绝了他们对永久家园的梦想。他视为家乡的辽阔的加里西亚、他视为祖国的多民族的奥匈帝国、他的欧洲乃至已知的世界,已不可挽回地毁灭了。

 


《约伯记:罗特小说集之五》

 

作者:[奥地利]约瑟夫·罗特

 

译者:林中洋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价:45元

 

  新书推荐


《吉尔·德勒兹》

 

作者:[瑞典]芙丽达·贝克曼

 

译者:夏开伟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定价:30元

 

  本书考察了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等共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巴以冲突等,又如何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与哲学中某些最根本的问题角力。本书还勾勒了他的遗产如何影响当代哲学的众多分支。

 


《末世之城》

 

作者:[美]保罗·奥斯特

 

译者:李鹏程

 

出版:九州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定价:46元

 

  为了寻找失踪的哥哥,安娜来到了一座孤城。这里的一切事物甚至记忆都在慢慢分解、消失。随着事物的消失,用以指认它们的语言也会随之消失。美国当代文学巨匠保罗·奥斯特的反乌托邦寓言,像《1984》一样真实残酷,又像《安妮日记》一样动人。

《消失的古城》

 

作者:王笛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定价:69元

 

  本书作者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是以新文化史、微观史研究中国城市的代表人。本书精心描绘了清末民初的成都听戏、泡茶馆、逛庙会等习俗以及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细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对成都的影响。

 


《北欧神话》

 

作者:[英]卡罗琳·拉灵顿

 

译者:管昕玥

 

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定价:66元

 

  作者为牛津大学学者,本书介绍了暴躁易怒又争吵不休的北欧诸神以及他们所在的神话世界。《霍比特人》中的小矮人名字和部分情节的灵感即来源于此,《权力的游戏》中的凛冽长冬即是北欧神话中的芬布尔之冬。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