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串烧”的全球化叙事

苏琦  2018-12-09 22:45:44

黄金时代:英国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英】本·威尔逊

 

译者:聂永光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定价:89元

 

“串烧”的全球化叙事

 

文/苏琦

 

本文首发于总第880期《中国新闻周刊》

 

19世纪50年代见证了许多大事的发生,淘金潮、克里米亚战争、印度大起义、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也目睹了许多新技术、新交通通讯方式和工具的诞生与推广,跨洋货船、跨洲铁路、海底电缆和跨洋电报等等。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那些有心或无心之举如何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些是命中注定的,还是只不过是人们事后诸葛亮地强行赋予的意义?

 

在《黄金时代:英国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一书中,英国历史学者本·威尔逊将这些放在一起“串烧”了一把,让人们一窥早期全球化的推手是如何共同发力,形塑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世界。虽然这种诠释历史的方式或多或少带有人为“并置”的痕迹,但确实能让人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那些貌似孤立的事件,从而更深刻地体认到,历史从来不是无意义事件的随意组合,人也不是大趋势下没头没脑碰撞的苍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心怀谦卑地看到,历史大势不是那么容易被人为规划和设定的,太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和力量在共同推动历史前行。

 

比如,对于发生在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的淘金潮,此前人们更多从移民的角度加以研究,而没有更多意识到,为这些移民提供各种补给所引发的新一轮贸易浪潮是如何加快交通通讯变革,而这些交通通讯变革又如何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网的扩大和移民的便利化,从而在淘金潮消退以后依然支撑着北美和大洋洲新边疆的拓展。

 

而正是加利福尼亚的淘金潮将美国的西进运动推向了新高潮,使得更多的新建州出现并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而围绕奴隶制在新建州该不该合法化的争端,又加剧了蓄奴州与自由州之间原本就剑拔弩张的对立,为美国内战埋下了伏笔。

 

在世界的另一端,以推行自由贸易为己任的大英帝国,视“专制腐朽而又扩张成性”的俄罗斯帝国为最大的敌手。双方在中东和中亚的大博弈引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遇败绩的沙俄帝国精英们深受刺激,加大了在亚洲的扩张力度,一方面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领土和权益,一方面又加速巩固自身在高加索的势力,将矛头直指波斯和印度。

 

俄罗斯在亚洲的扩张又引发了大英帝国的反制。大英帝国一方面加大了在印度殖民地统治的整合力度,一方面又想和清政府建立直接联系,而这又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印度大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强化不可避免会涉及加大铁路和电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延伸控制力和提高对反叛的应对速度和镇压力度。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衍生效应是令原本隔绝于全球市场的那些印度区域被迫卷入了英国的贸易网络。高度依赖美国南方原棉供给的英国纺织厂商们原本看着美国国内矛盾激化无能为力、满怀焦虑,现在有了一个打造备胎的可能。显然,只有解决了运输问题,印度的棉产地才能提供现实的产能。

 

而美国的内战和印度大起义又间接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命运。被美国内战扰乱了棉花和纺织品贸易的大英帝国,难以承受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贸易也同时崩溃,而镇压印度人反叛的高昂成本又使他们更加倾向于在中国扶持一个亲英的代理政权。在这双重考量之下,扶植满清政府打击太平天国便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新交通通讯技术的涌现,又使新闻革命加速到来。从克里米亚到印度,从亚洲到北美大陆,战争、动乱和商业机遇成了无时不刻不在大众眼前上演的公共剧目。

 

留给贵族和精英统治者从容应对的时间越来越短了,面对不再那么容易“引导”的民意,政客们必须即时回应民族主义潮流的压力。一个相互裹挟的民族主义政治时代到来了,新一轮全球冲突的阴云已在天边隐现。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