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命与美能否共存?

石晗旭  2021-10-10 15:19:32

保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之外 如何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

图/图虫创意

又一个粉红丝带飘扬的10月到来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警示女性关注乳腺癌防治——毕竟,乳腺癌早已被公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

乳腺癌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如蔡琴、汪明荃、秀兰·邓波儿、安吉丽娜·朱莉这样的女明星们便是先例。

也正因如此,时至今日,在保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之外,如何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正在成为乳腺癌治疗中愈发被重视的问题。乳腺癌手术也从100多年前的经典根治术,慢慢发展出了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

目前来看,改良后的乳房切除术依然是国内乳腺癌手术的主流方式。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调研,保乳手术仅占我国所有乳腺癌手术的2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主任医师任骅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随着全球乳腺修复技术的提升,眼下对顶尖医院来说,即便患者并未接受保乳手术,也可以通过重建手术达到一样美丽的效果。

这意味着,乳腺癌患者如今可以更大程度留住自己第二性征的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从半侧身体看起来只剩下肋骨,失去乳房外观、徒留一条蜿蜒的伤疤。

近日,一项对布莱根妇女医院、梅奥诊所等多家北美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追踪研究显示,接受过乳房全切术(且其中89%又做了乳房重建)与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虽然在身体机能得分上相近,但前者在乳房外观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和性健康三项生活质量指标上的得分依然明显低于后者。

如此看来,在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相当的情况下,女性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打响乳房保卫战,依然值得关注。

可以战胜的女性头号杀手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共1929万例,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在923万女性新发癌症病例中,乳腺癌占了近1/4。

具体到中国,去年新发乳腺癌共41.6万例,占女性新发癌症总数的19.9%,也位居第一。

而更令人恐惧的是,因罹患乳腺癌去世的名人名单在不断延长,陈晓旭、梅艳芳、姚贝娜……仅去年,全球便有68万女性因乳腺癌而死亡。

不过,人类对乳腺癌并非束手无策。

早在1894年,美国学者赫斯提便创造了乳腺癌经典根治术。简单来说,赫斯认为乳腺癌的发散遵循时间和部位发展规律,如果能在局部病变时把所有相关部位切除掉,包括乳房组织、肌肉组织以及周围区域淋巴结,就可能实现根本治愈。

虽然这种手术十分残忍——女性半侧身体看起来只剩下了肋骨,上肢、呼吸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且并发症多,但它实打实地让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从80%下降到20%左右。

跨域了近80年,这一残忍的局面才在20世纪60年代渐渐被美国外科医生伯纳德·费舍尔打破。他发现,肿瘤细胞很早就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因而乳腺癌并非乳房局部的肿块,而应当被看作一种全身性疾病。

通过临床验证,费舍尔证实用范围较小的乳房切除术,再进行放化疗的方式,疗效与根治术相当。他还进一步验证了保乳手术,即仅切除乳腺癌肿块保留乳房手术方法的有效性,让患者的外观、生理功能等得到更大的保护。

除了外科手术之外,药企对化疗药物的迭代、乳腺癌靶向药物的开发,以及放疗技术的改进,都让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到了今天,美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五年生存率已经能达到90.2%,在中国,这一数字是83.2%。

生命与美不能共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与美国在五年生存率方面相差不多,但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上两国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前述研究的主要作者、布莱根妇女医院乳腺外科部医学博士劳拉·多米尼奇(Laura Dominici)介绍,从历史上看,75%的乳腺癌患者有资格接受保乳手术。

遗憾的是,当下,中国保乳手术的比例仅占所有乳腺癌手术的22%。“国内头部乳腺外科的这一比例在40%左右”,任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在英国,这一比例可以达到70%,美国则为60%~70%。

5年前,30岁的黎晴(化名)被确诊为乳腺癌III期,瘤已有将近6公分大。去了国内很多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一种,必须做全切手术。

面对医生“保命重要还是臭美重要”的质问,艳阳高照的夏日里,黎晴的心一步步坠入冰窟。她不想死,但也不甘心就此接受身体的残缺。

后来,她选择远赴美国再做一次努力。最终经过近一年的12次化疗后,她以只切除局部病灶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乳房。而今4年多过去,黎晴的乳腺癌并没有复发。

诚然,保乳手术自身有着其局限性。“一般来讲,保乳手术需要满足肿物距离乳头3公分或距离乳晕2两公分以上,肿瘤不能过大等条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孟祥朝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换言之,一是看肿瘤位置,二是要看肿瘤是否处于发展早期。

但这并非限制国内保乳手术普及的直接原因。

要知道,目前国内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乳腺癌筛查并不到位,患者一经发现便是晚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使得国内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比例会低于欧美。

对此专家普遍的建议是,20~25岁应定期进行乳腺彩超检查,40岁以后应每年进行钼靶检查。

另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曾提到,保乳手术在国内普及率低的原因还包括中国患者对保乳手术的认知尚不充分,因担心肿瘤复发而偏向更大范围的手术切除。

而实际上,全球早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保乳手术和乳房全切手术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并无显著差别。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中,亦明确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包括提高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意识和能力,使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以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

同时,保乳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医院的辅助治疗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包括药物的使用,这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医院来说仍是一项挑战。

至于更前沿的乳房重建手术,在国内目前也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据《中国早期乳腺外科诊疗现状》统计,我国乳房重建手术只占所有乳腺癌手术的11%。

由此可见,在保证生存之后,提高国内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