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应急管理大学来了,人才短板如何补?

杨智杰  2023-06-12 13:50:18

5月29日,应急管理部在其官网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设立应急管理大学。据公示的附件,应急管理大学通过“合并设立”的方式建立,建校基础是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两所高等院校仅一墙之隔,同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

 

今年“五一”前夕,国内50多所高校的应急管理相关学院负责人在中国科技会堂,参加了一场学科发展研讨会。这场内部研讨会上,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副书记、华北科技学院校长张瑞新提到,目前应急管理学科的培养规模小、院校少、学生少。在“全灾种、大应急”的时代,应急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

 

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应急管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被提到重要位置。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加强应急管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开设应急管理相关专业;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应急管理专业院校和应急管理职业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当前,国内应急管理专业的概念范畴、学科发展的路径和学生培养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判有待进一步精准,仍需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学科发展进行顶层规划。

 

 

应急管理大学(筹)校园一角。

 

应急管理大学教什么?

 

2021年5月,蓝天救援品牌创始人张勇被华北科技学院聘为兼职教授,他注意到,2021年,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两校间的围墙开始被拆除,在华北科技学院的校园里,路牌、迎宾碑上校名也都改为了“应急管理大学(筹)”。

 

应急管理大学合并的两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在专业上各有侧重。华北科技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代的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院,早期以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为特色专业,后拓展到非煤矿山、危化品、地下空间安全等多学科领域。防灾科技学院是中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的全日制高校。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国内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提出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2020年底,应急管理部决定与河北共建应急管理大学。2021年5月,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开启筹备工作。

 

张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时,华北科技学院希望有更多具备现场救援经验的专家与学校合作,参与应急管理大学的学科建设,并为学生讲授实践知识。据华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校长张瑞新表示,希望与“蓝天救援”共同研发课程,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制定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应急管理大学未来将培养怎样的人才?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应急人才主要面向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应急管理部主要统筹和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部希望把应急管理大学打造为这两个方向人才培养和供给的高地和基地。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授颜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筹建应急管理大学时,华北科技学院与防灾科技学院整合了各自优势学科,统一了二级院系和一些专业。同时,学校去年成功申报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专业;今年也在论证申报如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消防指挥与工程等新专业;未来可能要淘汰一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相应会增加应急管理法、应急社工、应急物流类相关专业。

 

颜烨提到,近期,正在筹备的应急管理大学已引进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作为师资力量,学科背景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整体师资力量相互交叉促进、队伍体系逐渐完善,接下来将“以研究带教学,边进行学科建设,边加强急需人才培养”。

 

 

 

2021年8月,应急管理大学(筹)的一次期初中层干部大会。

 

如何筑牢学科基础?

 

中国的应急管理学科发展不足20年。王宏伟介绍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都由重大事件驱动。2003年“非典”暴发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国内开始构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2005年,依托矿山抢险救灾优势学科方向,河南理工大学开设应急管理类本科专业——公共安全管理。2008年,南方冻灾、汶川地震等多个灾害和事故接连发生,应急管理得到进一步重视。2009年,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开办国内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同年,该校成立应急管理学院。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也成立应急管理学院。在这前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应急管理的研究生教育。

 

但2012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应急管理专业被取消。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技术与管理系主任、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应急科普智库专家钱洪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学院只能在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下以应急方向继续招生。据报道,有的学校则会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下,进行应急管理学科办学。

 

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剧增。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进一步证明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救援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性。2019年以来,教育部两次增设应急管理类专业,一次是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下新增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另一次是在管理科学工程下新增应急管理专业。西北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多校成立应急管理或应急技术与管理二级学院,增设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应急管理类专业设置在公共管理学科下。

 

王宏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过去,国内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校“屈指可数”,截至今年,本科开设应急管理和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达70多家,设立研究生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20家。但在他看来,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跟风建设”,许多学校没有学科基础,可能都不懂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应开设什么课程。

 

多位受访者强调,国内应急管理类专业缺乏独立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同高校研究者来自不同领域,对应急管理学科边界、内涵、课程体系等尚未形成共识。钱洪伟提到,早期,国内应急学科没有专业教材,河南理工大学老师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应急管理教育体系,翻译了美国的相关教材。

 

2023年,学术期刊《中国应急管理》对国内24家高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进行调研,应急管理相关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下的11个一级学科,知识体系复杂。如今,应急管理的一些核心课程已明确,但课程体系仍需完善。被调研的20多所高校中,11所高校教材建设数量不超过3本,12所高校没有在线课程,有在线课程的高校,课程数量也寥寥无几。

 

此外,由于应急管理专业在国内设立较晚,招生学校少,专业对口师资也较为欠缺。2009年,钱洪伟工学博士毕业,专业是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到河南理工大学任教时还不懂应急管理,“当时应急管理专业招老师难,什么专业都可以进来”,同事来自冶金、化学、材料、历史、文学等各个专业。钱洪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如今回头看,应急管理作为交叉学科,恰恰需要多学科融合。但过去,往往是不同学科研究者“被动”到应急管理学院。

 

国内不少高校应急管理专业都采用这种“拼盘式”的招人模式,但跨专业教师往往缺乏对应急管理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系统认知。一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国内对应急管理全面了解的学者屈指可数,应急管理领域缺好的老师”。

 

相比之下,成熟的应急管理学科体系,对师资的要求极高。2021年,北京大学研究员任羽中等人对国外应急管理教育进行调研,美国应急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入职高校时,有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机制,联邦应急管理局要求该学科在职教师要拿到应急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拥有应急管理实践经验,有3~5年相关研究资历和教学经验等。高校则要求老师有专业理论、相关技能、沟通协调等综合领导力,还要熟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运作原理,懂政策和法律,并有一些跨专业的认知。

 

2020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新增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应急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钱洪伟提到,目前他所在学校也设置了硕士和博士点,过去培养的研究生有些进入一些职业学校和本科应急管理专业任教,“慢慢就有对口老师了,只是现在还没有成规模”。

 

王宏伟认为,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教育部或应急管理部门还是应统筹学科人才培养,比如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应急管理人才发展方向。

 

需要怎样的应急管理人才?

 

近两年,王宏伟曾去某省调研,当地有8所高校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这些高校多属技术类非重点院校。“他们主要培养的是基层安全监察员”。但在王宏伟看来,国内最缺少的是懂政策、会管理、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决策的应急管理人才,这应是相关高校最该培养的学生。

 

但目前,业内对高校应急人才培养的内涵、要培养什么人才,并未形成共识。今年,《中国应急管理》联合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学者探讨“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学科体系”,提到应急管理人才体系大致分为三类: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救援、风险普查的一线操作人员,能运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应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建模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和决策指挥人才。

 

 

 

目前国内统筹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人才存在缺口。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政府部门多次提到,应急管理学科要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张勇曾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多次救援行动,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描述,每一次救援都混合复杂的因素,一场地震可能会引发堰塞湖,涉及工程、地质、水文等多因素。这要求应急管理人才要了解现场,同时具备指挥、管理、风险评估等综合能力。2018年前,他们遇到的地方应急管理者多来自不同部委下属的某个专业的人才,对其他领域不了解。张勇期待,未来应急管理大学和其他高校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他们可以对具体领域不精,但不能不懂” 。

 

颜烨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清华、北大、人大、南大等重点高校的相关学科主要是培养应急管理高端人才,像华北科技学院这类过去是以工科见长,有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化工安全类等传统特色学科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差异。政府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毕竟是少数,该校更多毕业生还是去了企业、社会组织等。2020年,颜烨曾在学校带领下,前往广东、北京、内蒙古等地调研相关应急管理部门、企业对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整个应急管理产业链人才缺口应该达到1000万人。毕业季,一些煤矿类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更希望学校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企业独立承担一些大的安全工程和应急技术等项目。

 

近年来,一些院校还与民间救援队合作,开始培养应急救援人员。此外,相关专家还提到,综合管理人才更适合在研究生阶段培养,本科阶段应更多培养一些通用应急管理能力。

 

任仲羽等人认为,多层次性是应急管理教育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体现。美国和英国都会依据办学层次设置不同课程。以英国为例,世界顶级大学、英国知名大学和普通大学开设的应急管理课程,难度和内容有所不同,这对国内健全应急管理教育体系提供启示。

 

应急管理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高等教育环节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钱洪伟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目前,高校应急管理专业的短板是,强调培养统筹协调能力,但学生不懂现场,组织管理往往容易纸上谈兵。

 

钱洪伟介绍,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或搭建模拟情景库、校企合作等,还原突发事件情况。据报道,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建有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应急技能实训室等。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与原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合作,投入1100万元,共建陕西省应急培训基地,包括桌面推演、应急值守等实训室,该学院也委托公司开发桌面推演的训练对抗软件。钱洪伟也坦言,实践基地和线上软件投入很大,学校往往没有足够财力支持,制约了一些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欧美等国家非常强调应急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美国对应急管理教育的硬件设施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许多高校有应急演练实验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红十字会及相关社区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校外硬件资源。

 

此外,美国还为学生提供了国家应急训练学习资源中心、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资源中心等多个数据库资源。英国高校则重视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本科生会利用假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有的学校还会联合应急组织,组成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应急救援等。

 

2020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和教育部联手,利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厂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目前已有19所高校参与。

 

多位受访者表示,期待即将成立的应急管理大学,能填补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短板,在教学中探索、明晰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路径并结合中国应急管理实践,形成独立成熟的应急管理教育理论体系。

 

发于2023.6.12第总第109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应急管理大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