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前十”梦,远了?

赵越  2025-11-07 14:43:26

宁波能否“进位”GDP十强城市,悬念再起。

 

最近,宁波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GDP,为13492.9亿元,同比增长5%。今年上半年,宁波GDP增速为5.1%,相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宁波经济增速出现一定放缓。

 

而今年前三季度GDP十强城市也全部出炉,排名第十的南京,GDP为14059.49亿元,宁波与此还有500多亿元的差距。与上半年相比,宁波与南京的差距又扩大了200多亿元。此外,前三季度南京的GDP实际增速为5.2%,也超过了宁波。

 

最近几年,作为“黑马”城市之一,宁波自2017年晋级GDP“万亿城市”以来,一路“穷追猛赶”,经济总量先后超越佛山、长沙、无锡、青岛及天津,排名从第16位跃升至第11位。

 

4年前,宁波曾提出一个目标:2025年GDP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十。202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宁波能“逆袭”冲进前十吗?

 

宁波城市风光 图/图虫创意

 

目标承压

 

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列全国城市的第11位,这意味着2025年宁波的GDP至少要增加约0.19万亿元,才能达到2万亿元。但作为“追兵”,宁波即使2025年的GDP达到2万亿元,能不能进入前10名还是要看南京等城市的“脸色”。

 

如果按照前三季度5%的GDP增速,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到2025年末,宁波恐怕将与“两万亿”的目标“失之交臂”。

 

事实上,在制定该目标的2021年,宁波经济增速较快,在“万亿GDP城市”中名列前茅。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GDP为1459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

 

相比此前,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整体增速放缓,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工业是宁波经济的“压舱石”,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6、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8.9%和59.5%。

 

除了工业,宁波经济的另外一大支柱,则是外贸。

 

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22.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7%。其中,出口7393.4亿元,增长6%,进口3529.2亿元,降幅较1—8月收窄至0.7%。

 

这一速度,让宁波在中国外贸城市榜单排位上,被东莞超越,在外贸十强城市中,排名降至第6位。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宁波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17万亿元、1.09万亿元,前者以700余亿元的优势保持领先。

 

除了外贸,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影响着宁波的经济。前三季度,宁波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1%。此外,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全省垫底。


潜力与困境

 

最近几年的城市经济格局中,不少业内人士将宁波视为一匹“黑马”。

 

“宁波的新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较好,最近几年这为其带来了不少新的增长点。此外,宁波本身的工业基础雄厚,还存在不少‘隐形’冠军企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分析。

 

今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示的全国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宁波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四,仅低于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座一线城市。而从全国前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数量观察,宁波整体排名一直保持前五,远高于其GDP排名。

 

此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宁波作为沿海城市,港口优势十分明显,从货物吞吐总量看,宁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其集装箱吞吐量也可进入全球前五;宁波还拥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贸试验区等,对其经济发展有着较强助力。

 

据了解,宁波舟山港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散货和集装箱总量)第一大港。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 图/图虫创意

 

但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宁波的影响更为显著。

 

宁波市统计局在解读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时坦言:宁波外贸依存度达78.3%,远高于全国(32.5%)和全省(58.4%),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更为直接。对于三季度表现,宁波市统计局也提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在曾刚看来,宁波与东莞外贸排位的变化,与其外贸客户的来源国息息相关。他说:“宁波外贸欧美客户占比相对较大。欧美客户过去被外贸行业认为是较为优质的客户,但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其不确定性则在增加。东莞等城市,最近几年外贸客户中东盟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占比越来越高,增长也较快。”

 

事实上,宁波是浙江乃至全国对美出口份额最高的城市之一。《宁波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宁波出口总额8287亿元,其中对美出口1748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全省对美出口的31%。

 

东莞则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海外布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对东盟、拉美、印度、中东、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8.5%、10.4%、15.3%、34.2%和55.2%,成为其外贸重要增量来源。

 

第十城之争

 

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全国GDP十强城市历来是各地争夺的关键。从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来看,宁波想要超越南京,在今年冲进全国前十,还有一定难度。

 

在丁长发看来,实际上在这场竞争中,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科教文卫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宁波则缺乏985、211高校,仅宁波大学一所“双一流”高校,在研发强度、高水平研究机构、院士数量、在校大学生数量均落后于南京,部分高端人才流向上海、杭州等地,面临资金、产业、技术、人才被上海虹吸的局面。

 

“所以宁波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上发展相对滞后,比如金融(保险、证券)、信息、研发咨询、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方面,远逊于南京,如果要比较经济总量,这是宁波目前比较‘吃亏’的方面。”他说。

 

2024年末,全球性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十大科研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五席,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其中,南京较2023年排名上升一位,跻身全球前五。

 

丁长发认为,南京较强的科教实力,在越来越依赖创新的未来,将为其带来不少经济潜力。此外,都市圈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南京发展和辐射带动的“腹地”较大。

 

从经济总量上看,2024年,南京都市圈GDP已达到5.44万亿元。在18个国家级都市圈中,经济规模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都市圈。此外,从“轨道上的都市圈”成熟度来看,南京都市圈仅次于广州都市圈。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铁路,实现1小时通达预期目标。

 

相比而言,由宁波、舟山和台州三市组成的宁波都市圈,2024年GDP为2.7万亿元,不到南京都市圈的一半。

 

“宁波是浙江省内经济第二城,南京则是江苏省内经济第二城,两城的竞争,实际上也反映出在长三角内部江浙两省的激烈竞争。”曾刚分析。

 

在曾刚看来,过去很多年,民营经济一直都是宁波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南京不少投资则依靠国有资本。而最近几年,宁波的大项目变少,这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上可以看到。

 

曾刚认为,从中长期看,宁波的产业结构更具优势,但短期看,宁波必须应对好外贸方面的波动和冲击。他说:“至少要拓展更多外贸客源国,分散目前国际形势的风险。”

 

记者:赵越

编辑: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