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正在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厦漳泉都市圈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厦漳泉都市圈的概念在2010年福建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中就被提到,相关同城化发展一直在推进中,但近些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地同城化举措的实质性进展仍然有限。
作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从此次的《规划》来看,福建对厦漳泉都市圈寄予厚望,有不少实质性措施,比如鼓励都市圈民营企业“抱团出海”。
厦门城市风光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是“厦漳泉”
2023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3.6万元,以占福建全省约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5.9%的GDP。此外,三地同为台胞和东南亚华侨重要祖籍地。
“厦门、漳州、泉州这三地,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三地地理相邻,文化相近,都说闽南话,厦门还曾隶属泉州管辖。这是三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清代厦门曾长期归属于泉州府下辖的同安县管辖,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1935年4月,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
到了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又同时成为对外开放的经济区,彼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福建官方发布的《规划》政策解读中提到,“厦漳泉三市历史文化同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性较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频繁,产业分工协作紧密,培育发展厦漳泉都市圈具备扎实的基础。”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上述文件的印发和实施,同样为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三地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就,比如从2010年9月起,漳州市的所有港区已经并入厦门港,实现了全面的整合。这一整合措施主要为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丁长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突出联动发展,增强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
在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教授牛凤瑞看来,国内的东南沿海省份,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内部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比如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竞争。在他看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的发展 ,直接影响到福建整体竞争力的发挥。
改变“散装”
有业内观点认为,同为东南沿海大省,与相邻的浙江和广东相比,福建省内城市之间发展比较均衡,但也因此缺少“带头大哥”,各城市的竞争激烈,彼此关系复杂,逐渐构成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虽然这些年三地在一体化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影响协同发展的因素需要协调。”丁长发坦言。他说,“在实际发展中,三地难免倾向于将收益最大范围地留在自己所在的辖区内,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针对厦漳泉都市圈发展目前的挑战,《规划》提到,“都市圈内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在《规划》的第九部分还提到,“破除行政区经济利益藩篱与政策壁垒,建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落地落实。”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规划》提出,在按现行统计制度和口径进行统计、核算和发布的基础上,建立跨行政区域项目和共建园区经济指标核算政策,可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按协商比例分享。
除了行政壁垒,关于该都市圈发展的挑战,《规划》还提到的“厦门发展空间较为受限,漳州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泉州发展集聚度仍不高,制约了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能级和水平的提升。”
在丁长发看来,目前情况下三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三城之间的互联互通。
以厦门到漳州的城际铁路R3线为例,其始于漳州北站,经过榜山、海澄、东泗、浮宫、港尾、漳州开发区,穿过厦漳海底隧道,到达厦门火车站。该线路预计建设连通厦门和漳州的厦漳海底隧道。
早在2013年11月,福建省政府在相关会议上就表示要争取R3线尽快开工。到2014年9月,该线路的工程可行研究阶段地勘已经完成。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显示,在福建2015-2020年间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中,将实施6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厦漳泉城际轨道R3线。这意味着该项目获批。
但时至今日,已经过去9年时间,该线路仍未开工。
《规划》在三地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着墨不少,比如其提到“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统筹规划布局和建设,开工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适时推动其余线路建设。”
产业协同
除了破除行政区经济利益藩篱与政策壁垒,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都市圈的发展,产业链层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仅仅依靠部分同城化政策,其实无法有效将几个城市‘捆绑’在一起发展,最为关键因素还是产业链上下游方面的经济联系,这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联系。”牛凤瑞说。
而在丁长发看来,目前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较好的城市之间,产业链之间往往有着深度的融合。
以国内区域一体化较为成功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链条分工明确,区域合作不仅有政府牵头,更有市场方面的紧密合作。
比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是长三角区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四大产业补链、强链、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早在2021年,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这三省一市共同成立了上述四个重点领域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
《规划》还对三城的产业链协同进行了规划,比如共建千亿级现代优质产业链群;又如《规划》重点提及了三地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创新协同,三地计划共同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海洋高新等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创新工程的联合攻关。
闽南三市的产业链协同也颇具自身的特色。
“闽南民营经济发达,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这是重要的着力点。”丁长发说。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看,厦门、漳州、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处于前列。2023年,福建省委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时也论述,厦漳泉三市是推动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规划》还特别提到了三地民营经济的“抱团”,包括要持续赋能民营企业经贸生态圈,推动具有闽南文化背景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战略合作,并发挥异地商会、经销大军优势,深耕织牢国内外销售网络,鼓励都市圈民营企业“抱团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