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驻村12年,副厅级干部如此治村

佟西中  2024-09-27 14:34:18

扶贫先扶志

9月21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发布会,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召开。

 

作者宋瑞生于1964年10月,现任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机关党委办公室二级巡视员。

 

她早年在家乡南阳市南召县统计局工作,后来进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06年挂职任南阳市卧龙区副区长,2012年到弯柳树村任扶贫工作队长,2015年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

 

宋瑞自2012年10月入村扶贫,至今经历了5轮驻村、12年坚守,十二年间弯柳树村发生巨大变化。其日记,记录了弯柳树村变化的种种历程。

 

其间,弯柳树村获评“中华孝心示范村”,“2018年全国优秀扶贫案例”,“2019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村”等诸多奖项。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有650多个县(市、区)的县、乡主要领导带队到村参观学习。宋瑞本人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息县县长郑春说,“看完日记,自己获得了经验、升华与启迪,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瑞治村的一大特点即是充分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信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金霞回忆说,与宋瑞相识于2012年5月,未曾想到宋瑞驻村坚持12年,“我亲眼看到了弯柳树村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总队二级巡视员叶辉敏在谈到宋瑞时说,“宋瑞是我们调查总队的优秀干部,我们作为‘娘家人’感谢百年出版单位中华书局将宋瑞的日记出版。”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说:“这本书前一天看到夜里十二点,深受感动,不禁落泪。”“12年的驻村生涯太过不易”,随后,刘兰芳挑选了一段书中片段,以浑厚的嗓音进行朗诵。

 

弯柳树村12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宋瑞又是如何治村,为了解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与宋瑞进行了对话。

 

为何出版日记

 

中国新闻周刊:为何会想到出版日记?

 

宋瑞:其实我并不想出版日记,时至今日也不想,是图书出版行业编辑李猛联系了我11年,坚持了11年,最终感动了我。

 

我与李猛相识于2013年。那年我在山东省作《我能为人民做些什么》报告,李猛听了报告后,认为讲稿可以出本书。但是我并不同意,后来编辑每年至少联系我一次。

 

2019年,李猛说他到中华书局工作了,仍然想为我出本书。我依然没有同意,一方面是驻村工作量大、时间紧张,另一方面,我认为积累仍然不够成熟。

 

2021年,李猛老师再次催促我出书,他问我是否有驻村笔记之类的东西。我从小有记日记的习惯,有一次回老家还翻到过1976年的日记,李猛已经联系多年了,再拒绝也不好意思。

 

之后就答应中华书局出版驻村日记。2022年,我在北京又见了李猛,商讨出书的事情。今年见了中华书局的总编辑尹涛。尹涛说,不是想让你出版日记,而是你的日记有价值。

 

尹涛后来让李猛到弯柳树村找我签出书合同。据李猛讲,尹涛给他下了命令,如果不能签下出书合同,那就不要回来了,就在弯柳树村住着好了。

 

 

 图说:宋瑞书记(左二)在签名售书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日记中所记载的都是实名实事,你有没有顾虑?

 

宋瑞:的确有顾虑。书中记载的都是真人真事,有些领导干部看了难免会心里不舒服。原打算是退休十年后再出书,那些人也都差不多退休了。就在准备出书期间,还有领导干部被查。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是有顾虑,总的来说,邪不胜正,客观记录就可以了。尹涛也告诉我,时代需要一本关于扶贫的见证。想到这些,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坚持驻村12年

 

中国新闻周刊:为何能坚持驻村12年?

 

宋瑞: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想有多个原因。一是每到驻村第一书记轮换时,乡亲们都流泪挽留不让走,息县县委也向上级组织部打报告挽留。二是党员也要有担当。能坚持下来,也是自己想做出个试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试点。另外,弯柳树村是河南调查总队对口帮扶对象,总队党组对我也非常信任,希望我留下来继续帮扶这个村。

 

驻村的时候是正处级干部,刚来的时候住宿条件比较差,院子的草一米多高,老房子又比较潮,还有蚊虫叮咬。在农村工作也曾受过委屈,哭过很多次,最终都咬牙坚持下来。

 

我刚来村时,曾经有村民打赌,“她要是能住三个月,我就出去要饭”,谁承想在弯柳树村工作了12年。那个打赌输了的村民,也不能真出去要饭。我驻村一年后,那个村民就去村里当义工了,当了多年。

 

我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驻村后发现这是一件大事。自幼的教育也让我有担当,如果能用优秀传统文化把一个村治理好了,那么可以推而广之,其他地方也能治理好。

 

能够坚持驻村与父亲的教育也有关。父亲是15岁就入党的老党员,他说现在农村孝道缺失,鼓励我去驻村,去把农村的孝道恢复起来。

 

父亲的格局很大,一辈子与人无争,我们家的对联是“量大福也大,天长人也长”,横批是“吃亏是福”。驻村是他这个老党员临终前对我这个“小党员”的“安排”和期望。

 

我在村里自己住的院子对联是,“老实听话真干,好的立即马上”,横批是“说到做到”,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对乡亲们的承诺。

 

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治村

 

中国新闻周刊:为何想到优秀传统文化治村?

 

宋瑞:2012年到村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都冒了青烟,弄得我灰头土脸。当时向上级争取了66万元修路项目款,结果村干部仅修了一半生产路(用于农业生产、运输的路),剩下的钱把村干部自家附近的生活路全修了。过分的是,里里外外修了三圈,弄了个“三环”。

 

其他村民对此非常愤怒,村民以为驻村第一书记和这些村干部一样。这件事还惊动了当时的县委书记。最终,凡是生活路所覆盖的村民都要退钱。

 

再就是为村里争取到4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上级要求村民种经济作物或养殖,进而增收脱贫。结果村民都忙着打麻将,人痴迷麻将的时候,什么都顾不上。

 

还有村民说,搞项目太累了,要种植经济作物,不如直接把钱分了省事。由于没有村民领取扶贫项目款,上级就把这笔钱给了其他村,结果村民又说我“胳膊肘向外拐”。

 

那时我意识到,单纯搞项目不行,扶贫先扶志,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于是我们办起了德孝学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明白孝道,激发群众的孝善之心。

 

当时讲课,开始是讲孝道多一些,后来讲“行孝、行善、积德、谦让、爱党爱国、奋斗圆梦”等课程。

 

一开始也没人听课,我通过发鸡蛋、小礼品的方式吸引群众,再就是直接发钱请群众来听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过程,针对婆媳关系,我们让儿媳学习《婆婆也是妈》,让婆婆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婆婆》;针对离婚率高,让村民学习夫妻和睦课程和德音雅乐,德音雅乐分丈夫版、妻子版,丈夫版歌曲有《妻子你辛苦了》,妻子版歌曲有《丈夫你辛苦了》。

 

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期间,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以及王阳明心学等。

 

在不断的学习中,群众的思想有了明显变化,赌博的少了,婆媳不和的少了,群众精神面貌好了。我们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化育人心,逐渐移风易俗。

 

此外,我们组织村民成立义工团、歌舞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重建当时涣散的党组织,党课学习常态化,党员开始成为群众的表率,党组织在农村有了战斗力。

 

当时为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首要任务是跑项目。而我治理乡村,首先开德孝讲堂,当时不仅村民不理解,县里有的干部,甚至是信阳市的领导也有人不理解。

 

弯柳树村人文环境改善后,招商引资自动变为“召商引资”,不少企业家受到德孝文化感召,愿意到弯柳树村投资。村里引进的几个企业,为村民提供了100多个长期岗位。

 

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1900多元,增加到2023年的2万多元。昔日打麻将成风、孝道缺失、垃圾围村的“穷乱村”变成了今日闻名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明星村。

 

我认为有德就有财,弯柳树村发展出德孝文化培训产业、生态有机农业,培育出“酵素大米”“零添加香菇酱”等农产品品牌。村民还会用抖音直播卖农产品,弯柳树村也成为了电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