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红帆”党建品牌催动社会高效能治理,构建“组织强基、治理聚势、服务兴业”新生态。】
蛇口,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之地。进入新时代,蛇口街道继续发扬改革精神,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贡献了诸多“蛇口经验”。
以“蓝海红帆”党建品牌重塑海滨城区的治理逻辑,让党建创新催动社会高效能治理,构建“组织强基、治理聚势、服务兴业”新生态,实现“红色动能”催动“社会促兴”,就是诸多“蛇口经验”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蛇口街道党工委紧扣烟火味、滨海风、国际化等特色,以“党建引领+治理创新+服务升级”三维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驱动老旧城区向“精致精品精彩新蛇口”跃升,在山海之间全领域释放“红色动能”。
蛇口街道在孖洲岛上建成深圳市首个海岛党群服务中心(蛇口街道供图)
夯实组织:筑牢“海上红色堡垒”
蛇口街道是南山区唯一有海岛的街道,拥有内伶仃岛、大铲岛、孖洲岛3个海岛。近年来,蛇口街道立足滨海区位特色,以海岛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将党建触角延伸至海洋经济最前沿。
例如,在孖洲岛实践案例中,有“蓝色经济”之称的孖洲岛,作为华南最大修船基地,聚集了企业27家、产业工人近万名,却因四面环海,长期面临地理隔离、服务滞后等发展瓶颈。2023年,蛇口街道党工委突破交通阻隔,建成深圳市首个海岛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党群中心”),进而创新打造基层党建“蓝海红帆”品牌。
“让红色动能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蛇口街道党工委领导表示,“蓝海红帆”党建品牌的创新价值在于,从“陆地党建”到“海上红帆”的探索实践,让党组织向产业最前沿扎根,破解了海洋经济领域组织覆盖薄弱难题。
实践中,“蓝海红帆”品牌实行阵地融合,形成组织合力。该党群服务中心集成了党务、政务、社务功能,并设立“涉外服务窗口”,为外籍船员提供税务、签证等“一站式”咨询服务,解决岛上人员跨境事务办理难题。
同时,还开展各种培育活动让人才扎根。例如,与驻岛企业共建“海岛工匠培育基地”,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开设电焊工、船舶铆工等15个工种初、中、高级课程,近三年累计输送中高级技能人才258人。连续7年举办职工技能竞赛,覆盖17个工种,培育出“全国劳动模范”“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高技能人才,实现党建引领、产教协同、技能提升的深度融合。
蛇口街道还以岛屿党建带动岛屿工建,建成运营全市首个海岛职工服务站,创新工会“岛屿服务”模式,联合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局、区人民法院在岛上成立联合调解中心,建立船员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相关实践经验获《工人日报》头版向全国推荐。
聚焦治理:驱动“四轮协同”共同体
近年来,蛇口街道党工委强化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不断健全以社区党委牵头抓总,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党员群众等多方参与的“多位一体”小区治理架构,努力推动各类资源汇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实践中,蛇口街道以蓝漪花园小区为试点,创新实施“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服务、社会公益组织”四方协同驱动小区治理的创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获评“中国幸福小区”,小区党支部被确定为全省小区物业党建试点,并作为全省住建系统现场会观摩点向各地市推广经验。
在基层治理中,蛇口街道社区呈现出了从“少人管”到“协同治”的良好局面。
例如,海昌社区商乐街是无物业老旧街区,海昌社区党委成立商乐街联合党支部,发动房东、商户、志愿者组建“三支队伍”。还成立房东理事会,进一步规范租赁秩序,以商家联盟的方式制定《街区公约》,并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查。
又如,海滨社区翠苑小区互助会通过“居民自治、互助共享”,解决违规停车、不文明养犬等难题,投诉量下降55%。湾厦社区“网格员+楼栋长+村保”模式让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蛇口街道在社区高效能治理中,还推行纠纷多部门联动“一站式”化解运行机制。例如,在渔二村旧改中,党员带头签约,律师驻点调解,推动停滞17年的项目重启建设。
蛇口街道是深圳名符其实的国际化街区。近年来,蛇口街道党工委主动将外籍居民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依托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和蛇口境外公共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联动派出所、社区、物业、涉外团体、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探索“1+N”工作模式,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密切文化交流和参与社会治理等方式,有效解决中外居民融合共处的问题,探索通过法治方式实现现代化治理的积极经验。国家移民局领导在调研蛇口街道时,表扬其工作为“伸出的是服务的双手、收回的是管理的效果”。
蛇口街道在孖洲岛上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蛇口街道供图)
升级服务:锻造“烟火蛇口”金名片
蛇口街道用党建整合人文与经济资源,促进服务升级,以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将党的关怀精准送达每一个群体,推动“网红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锻造“烟火蛇口”金名片。
在养老服务方面,蛇口街道实现了从“基础保障”到“品质供给”的升级。例如,在东角头社区试点街道级居家养老模式,链接社康中心、志愿者组建“助老服务团”,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监护设备,2023年获评深圳市首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多个国家的外籍友人与市民群众在蛇口街道中心河道开展在龙舟比赛(蛇口街道供图)
蛇口街道打造“银行里的城市书房”,进一步提升城区人文品质。例如,联合光大银行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年接待读者3万人次,推动了蛇口街道既有烟火气,又有书香气。
党建激活“消费引擎”是蛇口街道服务升级的明显成效,例如,成功打了“夜肆·蛇口”美食品牌。蛇口街道党工委牵头举办美食夜市,党员商户带头延长营业、规范品质,8期活动吸引客流超50万人次,带动餐饮业营收增长25%;
蛇口街道还通过“党建+文旅”升级海昌街立面,设计“蛇口City Walk”路线,串联海洋博物馆、渔人码头,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推动“流量”变“留量”。
蛇口街道渔二村开丁节(蛇口街道供图)
红帆何以为“社会促兴”领航?蛇口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蛇口街道“蓝海红帆”模式的本质,是以组织扎根(海岛阵地)、多元驱动(四轮治理)、精准服务(烟火经济)三维融合,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蛇口街道的基层党建实现了空间突破,即从陆地到海洋、从社区到小区,党组织向治理末梢扎根,让党建的“组织力”,终将化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
蛇口街道“红色动能”催动“社会促兴”探索经验证明,唯有将党的组织力量嵌入发展血脉,将创新思维融入治理肌理,将人民情怀化为服务实践,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铸就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蛇口街道红帆高扬,引领的不仅是前行的方向,更是激活了治理的深层活力,其催动红色动能向经济效能转换探索实践,为滨海城区 “红色动能”转化提供“蛇口经验”——组织强基、治理聚势、服务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