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县医回乡 百名专家下基层健康送到“家”——临湘市医疗集团320名医生定点乡村帮扶

王愿  2024-08-29 16:53:52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季节轮流转,总有新的故事值得期待。

 

8月29日,临湘市医疗集团“县医回乡”活动启动一个月,县级医疗机构320名医生定点帮扶至村卫生室,在全市织起了一张上下联、信息通的“医疗网”,故事就此上演。

 

回到“老家”的郑医生

 

临湘市长安街道下设9个村卫生室。其中荆竹山村占地面积6.1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名,距临湘城区约1公里。因为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60岁左右的老人。临湘市人民医院的党员郑玖琳医师,从小在荆竹山长大,与当地村民颇为熟悉,主动请缨驻点荆竹山村卫生室。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谢胜利院长在确定名单后,迅速组织21名驻村医师和9名村医见面,每个月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驻村医师组成的5人小组,会进入村里开展义诊和上门巡诊。

 

从左至右分别是郑玖琳、杨杰、詹悠、李环、詹凤林(村医)

 

“熟人好呀,有熟人看病,我们就放心了!”刚做完心脏手术回村的刘奶奶,紧紧拉着郑医生的手不放。8月28日,由同是荆竹山长大的驻乡专家詹悠带队,郑玖琳和同事们回到荆竹山卫生室,为早早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提供免费血糖、血压、相关疾病监测,之后村医詹凤林骑着摩托车,带詹医生、郑医生穿梭走访了8户有医疗需求的村民,其中有产后康复的、有心脏病史的、有支气管炎的、有结石的,大家看着“老熟人”亲自上门问诊,既高兴又自豪。詹医生和郑医生更是主动留下电话和微信,方便乡亲们日常联系。通过义诊和巡诊,郑玖琳发现荆竹山地处血吸虫疫区,有些老人不懂专科治疗,有些可能一直携带却不知情,直到引发肝硬化、肝腹水。之后她们打算加强当地血吸虫、肝病、高血压、结石等常见病的科普宣传,引导村民进行专科治疗,减少重症发生率。

 

医疗小组在村医室为来访乡亲科普免费降压药物使用方法

 

乡间驰骋的刘护士

 

“你们派来的急诊科刘可护士非常优秀,同事和患者评价很高!”临湘市坦渡镇桐梓铺卫生院的吴琅琳院长对临湘市人民医院刘铠党委说。

 

正在给卫生院患者做健康宣教的刘可

 

临湘市是湖南的北大门,全市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市直医院大多集中的区域西侧,为了提升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医疗集团设立了120急救指挥中心,启动急诊急救5G一体化建设,统一管理全市院前急救人员、车辆,并从南、北、东选址,建成了桃林、聂市、桐梓铺三个乡镇120急救站点,分别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医院、市妇幼三家市直公立医院对点帮扶。

 

桐梓铺离城区车程40分钟,相较于过去急救出车往返一个半小时,设点后急救时间缩短了一半。刘可就是桐梓铺急救站点的一员,空闲时间,她会主动帮助卫生院规范护理工作,给群众打针配药,做科普宣教,获得了当地工作人员和百姓的一致好评。配合急救站点的设立、市直儿科团队定期坐诊、医生点对点进村帮扶等一系列举措,桐梓铺卫生院上半年住院人次对比2023年,从98人增加至288人,业务量增长20%,解决了当地百姓近地就医及转诊问题。

 

不再奔波的李先生

 

詹桥镇驻村帮扶的19名医师合影

 

“当天就完成了检查,不用挂号排队,看病再也不用担心错过回乡的班车了。”来市直医院复诊的李先生,家住詹桥镇泰和社区,通过集团转诊政策,一天就完成了全部检查。67岁的李先生,6月底因单侧脚肿痛,入住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王添星恰巧就是詹桥泰和社区驻村医师,诊断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通过治疗症状改善后,建议回当地随诊,并告知李先生每周四心内科团队,都会到詹桥镇卫生院坐诊。8月份,王添星在詹桥卫生院提前帮李先生线上完成了复诊缴费,并与医院超声科电话预约,帮助李先生一路畅通地完成复查。后续王添星还会对李先生定期随访,直至血栓完全消退。

 

为落实分级诊疗,推动医疗资源下沉,7月17日,临湘市医疗集团正式成立,全市319家公立医疗机构、2302名职工统一管理,编制床位2124张。通过建设医疗次中心,设立乡村急救站点,推动百医下乡等举措,320名像郑医生、刘护士、王医生这样的医务工作者遍布各个乡村,他们大多数人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每个月往返于市直和乡村,通过点对点联系,义诊、带教、巡诊、健康讲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了解基层医疗情况、联点医疗机构存在的困难及工作建议,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月底将工作日志交由集团医务部汇总、分析、改进,形成了一张覆盖整个临湘区域的医疗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