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重磅布局了五个“创新平台”,犹如五台“创新引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突显“引领湾区”的责任担当
众所周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港融合”联动作用、“开放创新”标杆作用。
尤其是2017年国家宣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深圳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前海深港合作区(西)、光明科学城(北)、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四个“创新平台”发挥作用,“引领湾区”高质量发展。
日前,《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是深圳重磅布局的第五个“创新平台”,也是“引领湾区”的“新引擎”。
深圳市龙岗区大运片区是深圳东部城区科教资源要素最集中、最优化的地城区,是深圳东部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图片该片区空间结构效果图。(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以下简称“大运科教城”)位于深圳东部的龙岗区,“深圳东欠发展地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标志着深圳实现了东西南北中“创新平台”全覆盖,五个“创新平台”犹如五台“创新引擎”,激发和释放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
定位:省级战略
2022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科教城建设”,并与河套合作区、西丽湖科教城并列,共同列入全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工作任务。
大运科教城总规划26.29平方公里,在规划管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港合作、高教办学、用地挖潜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得到了“省级战略”的重磅布局。
目前,大运中心场馆、大运智慧公园、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等配套集聚,以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加速落地,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丰隆深港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加速集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为核心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已成为龙岗“创新智核”。
深圳市龙岗区发改局业务负责人王蓓介绍,大运科教城有“三重定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博士表示,随着大运科教城的建设,深圳将形成“源头创新(光明科学城)-融合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制度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创新(大运科教城)”整体创新格局,全方位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希望上升为国家战略!”龙岗区重点区域署副署长陈果介绍,大运片区是深圳东部城区资源要素最集中、最优化的城区,是深圳东部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也是深圳“先行示范”向北辐射东莞、惠州,向东辐射汕尾、汕头等内城城市的重要枢纽。
作用:湾东智芯
根据“省级战略”规划,深圳市提出了“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大运科教城的科研创新功能与龙岗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共同打造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深港合作为特色,集“国际化创新策源地”与“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湾东智芯”。
“为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及经济布局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表示,学校将推进计算数学与控制研究中心、放射化学与放射生态学科研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加快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大运科教城片区基本形成了“一主两副,三心两轴”的整体发展框架,具体包括中部活力客厅(深圳国际大学园、大运中心场馆、深港国际中心等,聚集了大量文体、科教、商务设施);北部创新客厅(天安数码城、创投大厦等,以研发、孵化为主);南部创业客厅(软件小镇、AI小镇、大运枢纽等,能够提供低成本高质量产业空间),和黄阁路站城一体发展轴、龙飞大道文教公服生活轴。
到2025年,片区高校和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速集聚,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国际科创人才梯队更趋完善,深港科教资源跨境共享、便利流动,将建成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大运科教城。
“填补了深圳东部乃至大湾区东部深港合作的空白。”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新时期的深港合作是全域、全要素的合作,大运科教城在拓展全域深港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深圳市龙岗区大运片区是深圳东部的交通枢纽门户(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供图)
模式:深港融合
分析《三年行动计划》,大运科教城走的是“深港融合”的运行模式,以深港合作为特色,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协同,深圳的“开放创新标杆作用”也将有具体实践抓手。
早在2022年9月8日,深圳市长覃伟中主持专题会议,明确将“谋划建设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纳入全市深港合作重点事项。充分运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核心资源,带动深港科研成果、研发平台、产业园区等高效集聚,为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近两年来,深圳市探索打造跨区联合推进深港产业合作新模式,先后起草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协同创新携手助推深港合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前不久,龙岗区印发实施《龙岗区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推进方案》,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教育融合、人才交流、医疗卫生、文体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为深港融合发展再探新路。
仅今年以来,龙岗区举办了数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青年创业活动,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培育交流会、港澳青年圆桌论坛等系列创新创业活动。还组织了17名专业导师,开展了9场“创业指导进园区”活动,服务超300家创业实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下园航拍,摄影:刘羽洁
王蓓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我国境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最成功的高校之一,也是深港合作实体化运作的典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医学院和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一步规划筹建公共政策学院。
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运片区,已引入中建、中铁、中能建系等一批建筑业头部央企。(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供图)
优势:龙岗潜力
龙岗区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拥有伯恩光学、钜讯通等港资企业5968家,区工业百强企业中港资企业超20%,一直被视为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最有空间潜力的城区。
大运科教城让龙岗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日趋雄厚、重大项目效益剧增、空间承载潜力扩充,城市活力和潜力得到空前激发和释放。
陈果介绍,在大运片区,连片潜力用地和产业用地超过2.2平方公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周边可快速供应的土地达131.9公顷,现有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等产业园区可提供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十四五”末可提供37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累计已完成2.51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整备,2022年收储1.5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将储备11平方公里以上连片产业用地,具备承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平台机构以及先进产业项目的空间潜力。
位于深圳龙岗区大运片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例如,在大运片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就汇聚了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市大数据研究院等9个重点研究院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2家,引进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内外院士30位以及国际一流人才400多位。已与香港中文大学本部共建港中文<深圳>医院、与香港大学合作推进磁性材料与磁芯片技术研究项目。
辖区的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已引入中建、中铁、中能建系等一批建筑业头部央企,有能力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助力香港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华为全屋智能实验室、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电子产业集群等多个万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已完成布局。
“以重点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为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已初步形成,具备承接香港科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能力。”陈果如是说。
位于龙岗区大运片区运行成熟的天安数码城(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供图)
当前,大运中心正在建设超10万平方米的高端商业配套,配备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深港30分钟智慧生活圈。
深圳市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发展,大运科教城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深化与香港创新科技资源合作,建成深港合作重点平台,构建深圳东部中央智力区和产业创新服务区,打造深港合作“新样板”、引领湾区“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