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郑宇:京东智能城市不是“大脑”,是城市操作系统

  2019-09-19 15:50:18

  “智慧城市”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

 

  中国自2012年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83%的地级城市、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诱人的蛋糕吸引了巨头企业纷纷入局。京东数字科技在2018年2月成立了城市计算事业部,请来在微软做了12年城市计算业务的郑宇执掌新业务。

 

  在接受《中国雄安》专访时,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京东城市总裁郑宇表示:在目前智能城市推进中,很多孤立的系统越来越多,烟囱林立,孤岛效应越来越强。如何实现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必须建立基于开放的城市操作系统,打造一个智能城市生态。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京东城市总裁 郑宇

 

  智能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

 

  中国雄安: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提法并不短了,目前进展怎样?

 

  郑宇:现在已经完成了从电子化、网络化,到信息化的过程,正在迈向智能化的过程。第一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主要做大量的系统集成、做硬件、拉网络、建设IOT(物联网)。第二波是上云,把数据都传到云上。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但是在信息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还有待深挖,大部分都还没有开始去挖掘数据的价值。

 

  智慧城市阶段,更多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互联网的传播技术。而现在,我们认为,智能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在国家层面的提法是新型智慧城市,更多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雄安: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痛点是什么?

 

  郑宇:痛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从技术层面看,政府有大量的第三方公司,可以做信息化产品、可视化的报表,但是做不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事情,他们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诉求,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让他们快速的基于自己行业的情况来搭建一些智能应用。另外,政府希望搭建一个生态,既不希望很多公司各做各的,但是也很难有一家公司凭一己之力能把这些全部建设完。但这个生态长什么样,大家之前都不是特别清楚。我们后来发现,基于城市操作系统的生态就是政府真正想要的,在这个生态里,既给第三方的公司最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又保证是同一个底层,所以就是缺这个生态。

 

  第二个痛点是,数据安全和数据融合的矛盾怎么解决?政府一直在提倡数据的融合、共享、开放,但实际上一定会有某些部门的数据有信息安全的问题,有隐私的问题,是不能拿出来的,甚至在政府部门之间都不能直接开放。那怎么做到既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又做到共享,这是一个难点。

 

  第三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缺失。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如果今天我做一批新项目,就会有一批旧的项目失去扶持。这样规模就做不大了,项目做了之后不能活,怎么可以做起来?

 

  第四,是人才缺失的问题。这么多新的模式,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美好的设想都是概念。仅靠高校培养人才是不够的,需要前置,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本科阶段,就应该到真实的平台上来,用真实的项目培养他。

 

  中国雄安:目前行业里,做智慧城市的公司主要有哪些类型?

 

  郑宇:目前市场中做智慧城市的公司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传统的系统集成商,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做系统集成、信息化,他们完成了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比如,大家可以使用网络交水电煤气费,这是数字化的过程。

 

  第二类公司是做云服务的。现在很多企业做各种云,政务云、城市云等。云是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云相当于PC电脑,但是云上还得有操作系统和软件。云完成了存储和基本的计算功能,但是如果政府要直接用云上数据的话,还是有困难和距离的。

 

  第三类公司是新型的人工智能公司。它可能能从某一个点解决问题,比如说人脸识别、交通流量识别的问题。但是现在政府需要的是既能够做顶层设计,又能做垂直应用的。

 

  云在下,脑在上,中间层是缺失的

 

  中国雄安:京东建设智能城市的方案,与市场上其他参与者的区别是什么?

 

  郑宇:京东用AI+大数据打造智能城市,我们不是云,不是脑,也不是系统集成,我们是城市操作系统,是智能城市的数字基石。

 

  我们不是做云的,我们在云上做了城市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上面,我们会开发一到两个关键的应用,然后把平台生态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开发自己的云。就像windows一样,微软做了一个操作系统,然后开放出来,很多人来开发应用。我们和云的关系就像PC机和windows的关系。

 

  我们也不是脑。脑更多的是上层的应用,是一个中控系统,所有的信息在我这,我要发出指令控制所有人。我们是开放的,希望所有合作方上来共建,我们只做一两个核心的,其他很多的应用都得靠第三方公司来建。

 

  这是我们能力所在,也是行业现在很稀缺的地方。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云在下,脑在上,但中间层是缺失的。如果直接让政府去用云来进行智慧城市开发,大家会觉得云太难,因为那只是很基础的功能和算法。

 

  中国雄安:在公众印象里,京东的优势是电商和物流,对于建设智能城市,京东有优势吗?

 

  郑宇:我们总结下来,京东做这件事有几方面优势:

 

  第一,技术层面的优势,特别是在针对于城市大数据,尤其是时空数据的管理和挖掘方法。以前很多公司做数据管理,都是针对文本、语音、视频,但是城市里的数据有很多是时间属性加空间属性的数据,我们叫它“时空数据”,比如说汽车流、人流、气象、环境,都是有位置信息和时间变化的。这种数据的分析管理方法,还有人工智能算法,都跟文本和视频不一样。此外,在处理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上,我们有基于用户隐私保护的跨域学习方法。举例来说,某个服务器在公安局,另一个是在人社局,不调取各自的原始数据,但是算出中间结果再汇总出来,得到真正的结果,这样就解决了数据共享跟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其次,光有技术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经验。行业经验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对政府的交通、环境等各领域是不是足够的了解,我们过去很多年在各行业深耕,一方面积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方面形成了行业的know-how,这是非常关键的经验优势。另外一个经验,这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很多的人才,人才从哪来?需要产学研结合,由企业和政府联合,以及和高校共建数据实验室,用真实的数据和项目去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大数据、人工智能,又懂行业。

 

  第三,数据方面的优势。京东沉淀了大量的物流、电商、金融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反哺政府数据的不足。政府也有数据,但是并不够。两个数据加在起,就能够帮助政府做更好的规划。

 

  第四,我们在品牌方面也有优势。京东是500强企业,同时具备强大的线上和线下资源,很多企业只有线上的,而没有线下。同时,品牌背后还有700多家金融机构方面的对接。金融机构对接的好处是什么?就会涉及到新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来反哺政府资金的不足。金融机构的介入,使得我们能够设计合理的模式,保证政府投资之后,能够自我运营起来,反哺政府投入的不足,这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这四个方面缺了一个方面,或者有问题不解决,其实都很难做下去的。

 

  中国雄安:京东提出的城市操作系统,如果想大规模的落地,能够真正的应用起来,你觉得主要的挑战在哪方面,是技术,还是人才,还是制度?

 

  郑宇:主要是理念上的接受。技术并不是难点,因为技术本身都已经成熟了,而且我们已经在几个城市部署,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合作过程中,推进的时间比较慢,除了要和市领导达成一致以外,还要到下级的各个委办局,可能不同的地方认识是不一样的,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中国雄安:京东做智能城市建设,目前设想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郑宇:我们决定做五大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验证商业模式,比如说信用城市是综合解决方案,第二个是AI+产业发展,就是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帮助政府做财政划拨、招商引资、企业帮扶、人才引进。还有智能停车,里面会整合支付和消费金融方面的手段。还有智能园区,这个园区里面包括产业园区,也包括景区和智能小镇。最后会做一个智能城市APP,这个APP会把政府的服务、京东的服务和本地的第三方的服务接进来。打造一个以本地生活,以市民为中心的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我们的商业模式是B2G2C,或者是B2G2B,我们作为第一个B,给政府提供科技服务,让政府更好服务C,或者让政府更好服务B,比如说停车里面,政府更好服务于客户(个人),在产业帮扶里面政府服务于企业,通过他们来拉动。政府只是我们很小一部分的收入,这样就缓解政府的压力了。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