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解读全国德育典型学校深圳南山区赤湾学校探索创新的—— 新时代新德育的“赤湾概念”

吕雪良  2018-11-20 16:09:33

 

  10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绿色之行文化之旅”德育研学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绿色行)入选,为广东省14所学校之一,深圳市唯一一例。

 


  据了解,为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教育部统一部署本次典型经验推荐活动,经各中小学进一步总结开展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专家组织评选等主要环节,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400例典型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400例典型经验学校是由教育部办公厅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公布,可见其含金量之最。

 

  近日,记者深入南山区赤湾学校和相关单位,解读全国德育典型学校探索创新的新时代新德育的“赤湾概念”。

 

  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轫之地深圳南山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太文明全面建设在探索创新中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就教育来说,南山区是深圳的教育高地,诸多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连续多年高考工作名列全深圳10个区之首,是深圳教育响当当的一面旗,本次教育部公布赤湾学校德育工作为全国典型,这是深圳唯一的一所,表明,南山区的德育工作将是深圳教育的第二面旗。各学校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夏育华:南外集团在“像树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厚德、博学、笃行、健美”的校训精神指引下,积极实践培根、育干、护花和实果的育人“四大工程”,并通过少年文学院、少年创新院、少年法学院、少年商学院、少年外交学院、少年体育学院、少年艺术学院、少年文化学院的素质拓展“八大学院”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同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任敏:新时代,学校探索的“乐心教育”德育模式,围绕“乐”有序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实现怡然自“乐”的校园环境、“乐”在其中的学习态度、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不亦“乐”乎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并拥有合格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德技双馨”技术技能型人才。

 

  南山区卓雅小学校长王智慧:卓雅小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将经典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舞进课堂,行进生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把德育与语文、德育与体育、德育与艺术、德育与科学、德育与数学有机整合,切实做到师风引德、课程启德、活动育德、环境促德、读书养德、艺术润德、评比扬德、实践树德。


  据了解,近5年来,南山区补了教育领域前20几年的历史欠账,诸多成果反应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步、教育创新的不凡业绩,其中提出的“建一所优一所”理念让南山广大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实现了群众“家门囗上好学校”的期盼,这是南山教育主管部门不忘初心让群众从“教育均衡”中享受“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南山表达”。

 

  该区公办的赤湾学校正好位于改革开放的腹地,四年来坚持打破传统教与学方式转变,摸底着石头过河,在家校社区联动育人格局里,建立和构建新时代新德育标准和运行机制,探索创新德育育人体系。

 

  赤湾学校校长王小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刘根平对赤湾片区经过深入调研后告诉他:“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有利条件办好一所学校,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如果赤湾学校用好周边资源,让赤湾的孩子利用与社区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绿色行走的路径,那就是教育的资源,就是教育的课程,就实现了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本身。”其于此,赤湾学校2015年开始探索以“绿色行”为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形成了今天的新德育“赤湾概念”。

 

  学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课堂

 

  1600余名师生分成10组,上课铃一响,由班主任带队,走出学校大门朝10个方向步行10-20余分钟,到达学校周边指定的公园、社区、传统文化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等单位,然后进行上课,老师也由相关单位职工担任……,中午12时,准时返校,放学。这是深圳市赤湾学校首创整合学校周边资源,形成必修课程,践行“学教无边界理念”探索新时代新德育的“绿色行”具体行动,让学生突破传统学习时空概念,用双眼去感受赤湾学校周边悠久文化的厚重,用双耳去倾听赤湾日新月异成长的拔节声,用身体去触碰社会的真实节奏,用双手去触碰现实物景。

 

  王小洪提出“学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课堂”无边界学习的核心理念,形成赤湾“融”世界,世界“融”赤湾的教育回归自然的格局,在教育回归自己的本身中探索创新德育新理念和新的运行机制,学校探索的“绿色行”课程就是新德育的一个有效抓手,通过四年的实践,收效颇丰。

 

  新时代新德育新在什么地方呢,王小洪解释说:它的“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德育新理念、学教新资源、德育新课程。新德育还给学校带来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教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内在动力向外在动手转变、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向体验式德育转变为。

 

  德育新理念

 

  “学校新德育概念的关键词是融合,多种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多种学教资源的融合,多元智能发展的融合。”王小洪如是说。

 

  据了解,赤湾学校的“绿色之行,文化之旅”活动,是学校无边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和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为理论支撑,是融合赤湾区域内地域文化,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珍视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师生双向成长为目标,而开发实施的一门主题德育研学课程。

 


  王小洪解释说,“绿色行”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强调了“做”在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校的内在动力向在校外的动手实操能力转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绿色行”德育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将这八种智能理论融入其中,课程设置中尊重每个学生相对的优势智能和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学教新资源

 

  在课程无边界理念指导下,“绿色行”课程广泛融合家长(庭)、学校、社区等环境资源,让它们共同参与活动,构建一个让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家、校、社区共同参与,形成了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联合体,并让学习充分走进这个环境,通过联合体的引导让学生亲身感受自主学习。如家长资源:学校家委会、家长义工队;赤湾社区资源:南山开发集团、金龙鱼食用油有限公司、赤湾社区工作站、赤湾天后宫、蛇口交警大队;区域内资源:如南山博物馆;高校资源:如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跨市区资源:如东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全社会行动保障“绿色行”课程整个实施过程是最大的亮点。据了解,学校周边的社区工作站义工、交警中队警员、特警队员、武警战士都分别有两人跟随参与到各个小组,提供安全保障,10-20分钟的步行路上,沿路相关社区物业保安员都有设岗,同时还有家长义工参与其中,发挥家、校、社区学教联合体作用最大化。

 

  如,一年级的小朋在小南山公园,由保洁公司员工站在公园垃圾箱旁边给学生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演示,以及让学生自行去体验捡拾垃圾。“和老师相比,保洁员工讲得更实际,学生动手实操更直接。”赤湾学校副校长邹建文如是说。

 


  德育新课程

 

  王小洪介绍,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探索的课程无边界,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学校周边社区、街道、历史文化景点、企业等内容,突破传统界限,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如美术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画的作品,配上优美的语言,在美妙的音乐中朗诵或介绍,这是美术、语文、音乐课的完美结合;在一个生物园内种植蒜苗,首先选择适合的土壤,然后记录天气情况,再统计施肥、浇水的数量。让学生每天坚持监测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得出自己的观察日记。学生假期回到家乡,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生物环境、物种、植被等写出调查报告。完全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学科边界。

 

  “绿色行”课程诠释了“学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课堂”的无边界学习的核心内容,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时空界限和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界限、打破了固定的师生角色界限,联合了广泛的家、校、社区、社会等学教资源,将传统的说教式德育转变为体验式德育,将德育活动与多学科知识渗透融合,实施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求的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等多途径育人模式。

 

  据赤湾学校德育主任何宁介绍,四届“绿色行”课程里,前三届都以绿色出行,徒步行走的方式在赤湾周边展开。第四届则开创了主题场馆文化节的全新形式。历届课程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极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包含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主要德育工作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尤其突出了文化育人的作用。

 

  王小洪解释说,无边界学习,是利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身边任何可以获取的学习机会来进行学习的一种理念,让所有有利于学习的元素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就如同一座会“飞”的校园,可以达到任何学生们想去的地方。其主要内容有校园管理无边界、课堂的无边界、课程的无边界、学习资源的无边界 、教和学的无边界、教师技能无边界、教学设计无边界、教研无边界、学生学习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

 

  不难看出,在无边界学习理念推动下,赤湾学校探索创新的新德育运行机制,具有鲜明的“赤湾概念”,成功将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向体验式德育转变为,社会反响强烈,值得学习借鉴。

 

  赤湾师生师生留言:

 

  @赤湾学校91班的肖欣欣同学:我参加了四展“绿色行”活动,每次让我感觉到非常轻松愉悦,不但可以令学生放松心情,又可以令师生关系更加密切。绿色行并不单单是爬山散步,在于当我们达到某一个地方,总是会停下来,倾听这个地方的故事,比如虎门销烟,文天祥竹居苦读,仿佛这些故事就是这个地方典藏已久的经典。对我而言,绿色行活动与以往的活动最不同的是自由快乐。它能够摆脱束缚,这是学习知识时用的最浅显易懂,最有风味的方式。

 

  @赤湾学校52班的张振轩同学:绿色行和以往的活动那是天壤之别。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呢,就是在某个地方玩一玩,吃一吃小零食,活动缺乏一些文化内涵。而我们的“绿色行”活动,我们收集到了历史知识,知道了文天祥,演员们表演的《丹心文天祥》充分地表现出了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气节。令人钦佩动容。我还了解到了南宋的科技。知道了虎门销烟的烈士和英雄不畏艰辛,只为新中国!闭门不出有历史,开门奔外识天下。这是我对绿色行的总评。

 

  @赤湾学校赵高林老师:“绿色行”活动逐渐成为了师生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学生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不再局限于课本,讲课的也不再仅仅是老师。学生们走到左炮台,听武警官兵们讲述林则徐虎门虎门销烟,抵抗侵略者的壮举;走进文天祥纪念公园,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体验了文天祥的高尚民族气节;拜访金龙鱼,参观食用油的生产车间,工人叔叔的讲解让他们理解了金龙鱼的企业文化;登顶小南山,不仅强健了体魄,增强了耐力与毅力,开阔的视界,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土地;学生们走到武警官兵的营地感受我们平安生活背后,武警官兵默默的守护与付出……就享受了一场历史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的盛宴。

 

  在一次次绿色行活动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学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课堂。”的无边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们更是找到了教的方向,期待下一届绿色行活动更加精彩。

 

  @赤湾学校伍水娟老师:我的收获也是满满的,相信学生的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特别是对学生德育和教学的结合,让我发现德育可以做得这样精彩有效。绿色之行,六大场馆之旅,从古到今,给了我们一幅美丽的画卷,也真正体现了赤湾学校无边界的办学理念。这次活动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参观各个文化馆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礼貌观看、如何帮助他人。更重要的是活动中内容的选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活动模式是成功的,是高效的,是值得我去探索和学习的。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