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苏州高新区:巧秀“双面三异绣” 成就新样本

周建琳  2018-11-20 14:54:34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开了一扇改革开放的新窗口。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苏州高新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表示,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新区将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通过引进、打造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全面推进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

 

《最美有轨电车》 顾娟摄

 

  高素质: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活动吸引了院士、专家等500多人参与。

 

  十年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600余项,争取各类竞争性科研经费近7亿元;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双光子医用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超声成像器件等为代表的6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成功引入百余项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4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共计5.3亿元,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超过2.5亿元。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光电所苏州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100多家大院大所、创新载体。

 

  苏州高新区引进科研院所,不是为了建“盆景”,从不“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围绕自身的产业链需求打造创新链。在这个思路下,高新区始终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大院大所落地,如何才能体现价值?

 

  “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介绍,5年前落地苏州高新区后,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中科院为带动,吸引10多家地理相关的研究载体和众多产业转化企业落户。

 

  “突出开放包容,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上求突破。” 这是苏州高新区的愿景。如今,金融活水正在浇开创新之花。累计融资达7.64亿元的食行生鲜将新型“互联网+菜篮子”送进了百万家庭。

 

  老百姓只需动动手指,打开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下单,第二天就能在家门口的冷藏自提柜中拿到从源头一路定制的生鲜。仅7年时间,食行生鲜这家从苏州高新区走出的企业,服务的家庭数量已超过230万户。

 

  和中国其他开发区一样,经过26年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重要关口,必须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

 

  发展总部经济是苏州高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率先在狮山横塘街道规划了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上市企业总部园。该总部园一期480亩核心区,已经启动建设。整个总部园计划用3到5年时间建成。

 

  高颜值:守住绿水青山的底色

 

  近日,江苏省田园办公布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候选村庄,通安镇树山村成功入围,这也是苏州高新区唯一一家入选村。

 

  “山含图画意,水洒管弦音。江南秀丽处,寻梦到树山。”通安镇树山村被誉为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树山形成了鲜明特色,具有“树山三宝、生态旅游”的特色产业,“三山五坞、梦溪花谷”的特色生态和“大石文化、山守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文化。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村、中国美丽田园等荣誉。

 

  未来,树山村通过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走“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做“树山+”的文章,打造乡村振兴的苏南样板。

 

  初冬时节,青山翠谷间的苏州科技城层林尽染,美的醉人。

 

  苏州科技城是全国首个部、省、市共建的大型研发创新基地,开发建设十多年来,从城西一片荒芜之地蜕变成今天苏州高新区乃至苏州市的创新核心区。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新载体、科研院所、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等各类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近年来,苏州科技城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重大科技项目的人才集聚作用,根据重点发展的行业方向,引进技术尖端人才,着力推进人才、项目、平台、产业深度融合。集聚了一批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和专业人才。截至目前,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259家,建立苏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71家。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更像是一种修行,看看窗外满眼的翠绿和山水,顿时就会感觉到心旷神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既保留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美景,又有不断完善的现代化生活配套,是个创业和生活的好地方。

 

  绿水青山,是苏州科技城的发展底色。区域内12座山峰和星罗棋布的湖泊,为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赋予了天然的生态优势。不仅如此,苏州科技城还通过宕口复绿工程,相继打造出拥有近2.9万平方米水面和6万余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彩石湖公园”;总面积120万平方米的诺贝尔湖;依托“智慧谷”,打造茅山问道、锦峰文昭、平岗环秀、五龙揽胜、青山拥翠五大主题景区,共同构筑出一个“山环水绕”的开放式公园。 

 

  “对这方科技创新热土,以生态文明,守住‘金山银山’底色;以科技创新,增强‘金山银山’价值;以高品质配套,为‘金山银山’留住‘最强大脑’;以前瞻的思维和行动,为子孙后代腾出发展空间。“这是苏州高新区的决心和自信。

 

  高品质:营造文化宜居新常态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主会场迎宾厅,一幅12.5米长、4.7米高的大型原创巨幅苏绣《玉兰飘香》引人关注。这件作品的主创就是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绣工艺大师姚建萍。她说,《玉兰飘香》作品累计绣制了大约一亿两千万针。

 

  在苏州高新区,苏绣不仅仅只是囿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加入创新这根“丝线”,更是“绣”出了区域文化发展的底气与自信。

 

  如今的苏绣双面绣已发展为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三异绣”,把双异绣技术发展到神奇莫测的境界。如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那曲《干将·莫邪幻想曲》穿透心灵,如梦如幻!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2017年12月,是由苏州市和苏州高新区共同成立的职业乐团。一年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年轻乐团,凭着民族音乐管弦化、交响化、国际化的艺术创新,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说,目前乐团已经有8部委约的原创作品。

 

  “2019年1月15日至2月10日,将在德国汉堡、施图尔、波恩、德累斯顿,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科莫,列支敦士登,瑞士琉森,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等9个国家13个城市举办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著名二胡演奏家、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透露。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迅速脱颖而出,正是苏州高新区坚持打造科技与文化“双面绣”,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取得重大成果的见证。近年来,该区文化工作屡见“大手笔”,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不仅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强势”扶持政策,一批高起点规划的文化建设也崭露头角,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特色文化活动更达上千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化建设大潮。

 

  11月9日,第四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举行。美国帕克十二联盟(Pac-12)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国家教育部等就如何通过体育促进教育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篮协主席姚明、阿里体育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大钟等多位大咖的参与而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

 

  如今,WECG中国区总决赛、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赛、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文体活动,正不断书写苏州高新区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

 

  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苏州高新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也迅速匹配跟进。目前,狮山广场的科技馆、博物馆和艺术剧院三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未来将着力打造成苏州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和文化高地。

 

  苏州高新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奚红表示,苏州高新区这片深具文化底蕴的真山真水之地,正在以高涨的文化热情,绘制全新的姑苏文化繁华图。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