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评论:放过沈巍

李志全  2019-03-22 13:27:59

  沈巍红了,这个捡了26年垃圾的流浪汉一夜之间蹿红网络。

 

  据说每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上海,只为目睹大师的庐山真面目,当面讨教一下生活的真谛。

 

  更有年轻的女子举着纸牌,上写:“流浪大师,我要嫁给你”。

 

  不管沈巍是否愿意,他都难免被喧嚣的网络以及背后推手所裹挟。

 

  有人拿他的视频去卖钱,有人拿他的书去换钱,就连他附近的酒店价格都在翻倍。

 

  他被人消费,他变成了流量。那些后来者,乃至上演一出出“活捉”大师的闹剧。

 

  沈巍之红,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被冠以高校毕业的名头,这符合人们对大师的一贯“人设”;二是政府单位出身,公务员成流浪汉,有笑点更有反差;三是流离失所还能豁达开朗,时常谈古论今,俨然一副大师范。

 

  打动人心的一点,他被生活和命运所捉弄,在吃不饱饭、睡不暖床,落魄街头时还不忘读书,并且这种读书没有任何功利心。

 

  人和流浪汉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人浮于事,很多人早就活成了流浪汉。这一点,难能可贵。

 

  实质上,中国互联网如此发达,出现类似网红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

 

  当然,对于沈巍成为网红也不乏质疑者。最狠毒的,莫过于说他有病。力挺者则认为,他比正常人还正常。

 

  总之,他一夜之间出现在各种社交平台,成了人们围观谈论的资本。

 

  放弃公务员身份,放着体面的工作不要,甚至于舍弃家庭,为什么?从媒体披露的细节不难发现,他小时候过得并不幸福,“父亲和外婆的关系不好”,选择审计专业是违心的。

 

  他从小就喜欢捡垃圾,工作后还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单位。只不过,没了父亲的管教,加之单位的冷嘲热讽,他变得异常决绝:去流浪,去拾荒。

 

  细细品味,沈巍这个流浪汉的故事,颇有几分心酸。他选择了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生活方式。常人挤破脑袋,他却拂袖而去。虽说年轻气盛,他更像某种极端。

 

  人们之所以难以接受和容忍,用他的话说: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

 

  无论如何,他如今真的成了网红,追随的网络大军从各地蜂拥而至,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想想看,作为公务员的沈巍当初执意放弃仕途、一心想要退隐,竟然意外红了,反倒是那些拼命秀下限的主播们,还在这里蹭热度。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

 

  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年轻的和尚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得道之后呢?老和尚回答说,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和尚的道,普罗大众哪能开悟啊?!

 

  沈巍也还只是个凡人,在他没有成为网红前,想的是捡废品和读书,成为网红之后,他捡的还是垃圾,读的还是书吗?又或者,从今后,他还能好好的拾荒,好好的读书吗?

 

  风吹幡动。无论如何,他再也回不去了,平静的生活终将被打破,人生轨迹也将因此再次改变。诚如像他所言,“这次网上走红真是不虞之誉,没想到”。

 

  从这个角度讲,希望那些制造爆点、吸引眼球的,放过沈巍,放过这个真实而鲜活存在的个体吧。

 

  虽然流浪汉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流浪街头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多一点理解与同情。

 

  “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为社会做一番贡献,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我最向往成都,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

 

  说白了,他不是什么大师,他谁也不是,他只是一个既拾荒又读书的流浪汉,而已!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