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8天6板,百亿票房能撑起千亿市值?

于盛梅  2025-02-17 11:00:31

“因为《哪吒2》,我3天赚了5万!”

 

95后李萌没想到,杀疯了的电影春节档,让自己赚到了一笔“快钱”。2月6日,她去电影院看了《哪吒2》,被国产动画深深震撼,随之注意到了该电影的出品方——光线传媒。

 

2月10日,她拿出3万多元买入光线传媒的股票,正巧赶上了这波堪称疯狂的连板行情。自节后(2月5日)开盘至2月14日收盘,光线传媒的股价从9.53元/股涨到34.73元/股,涨幅超过260%。

 

什么概念呢?对于李萌来说,3万多元的初始投资、后续追加8万元赶上了3天3板,她净赚了超5万元;而对于光线传媒来说,春节开市后公司市值增长了720亿元,正式突破1000亿元。

 

不过就在《哪吒2》破百亿的当天,李萌却决定清空光线传媒八成的仓位。

 

停不下来的暴涨

 

作为《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之一,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以电视节目制作起家,公司在2006年涉足电影投资发行领域。此后,凭借《泰囧》《致青春》等爆款影片,跻身中国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之列,2011年8月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长江证券投资顾问喻李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哪吒2》带来的屡超预期票房表现,是光线传媒此次股价爆发式增长的直接原因。

 

上映之前,灯塔专业版在1月28日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为43.51亿元,但这个预测在2月4日就被轻松突破。春节档期间,《哪吒2》便以超过48亿元票房的成绩断层领跑,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

 

而随着影片的持续热映,票房惊喜势不可挡——猫眼专业版全球影史票房榜显示,截至2月13日19时许,《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达到100亿元的电影。

 

令影迷与股民们兴奋的是,对《哪吒2》来说,过百亿意味着国内影史已经没有更多纪录需要打破了,其眼光全面投向世界影史赛道。根据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的预测,该片的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60亿元。

 

不断攀升、首破百亿票房的消息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光线传媒的股价高涨不断。2月10日至2月14日,光线传媒股价涨幅分别为19.99%、20.0%、20.0%、20.0%、20.01%。

 

在喻李达看来,群众基础与情绪溢价是支撑光线传媒股价一路走高的两个关键词。

 

“春节期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哪吒2》的火爆大家有目共睹并且身临其境,这是一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哪吒2》票房不断突破纪录,代表中国电影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这激发了关于公司未来的价值畅想,带来一定的情绪溢价。”喻李达解释。

 

不断攀高的票房收入,确实将为光线传媒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2月5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4日,《哪吒2》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8.40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0亿元至人民币10.10亿元。

 

结合光线传媒公告粗略推算,光线传媒的营收约分得总票房的20.23%。

 

这也意味着,目前《哪吒2》票房已突破100亿元,光线传媒来自该影片的营收或超20亿元;而若其最终票房真的可以达到预测的160亿元,或许光线传媒能分得超过30亿元收入。

 

谁在买?

 

“太刺激了,一周多时间股价就从10元出头一直涨到35元。”

 

观察到春节档的火爆,80后股民孙阳在蛇年第一个交易日(2月5日)“打板”买入光线传媒。当时他还有些忐忑,毕竟自己当日是以涨停后的价格购入。但他没想到的是,光线的股价强劲得让他“害怕”。

 

“股价接连20%的暴涨让我有些‘恐高’,此前传媒类的公司极少见到这样的场面。本想等到哪吒票房破百亿就清仓光线,没想到百亿这么快,目前我还是卖了多数,留了20%的底仓。”孙阳表示。

 

孙阳的担忧不无道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收盘,光线传媒的静态估值已经超过200倍左右,行业中位值仅为14倍;光线传媒的市值是行业市值第二名万达电影的3.6倍,是中国电影的4.6倍,是上海电影的8.3倍。

 

短期来看,急涨的股价的确让光线传媒陷入了被高估的质疑。

 

喻李达坦言,《哪吒2》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拉升股价,但蛇年以来7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260%的短期剧变,显然是走出了“妖股”的炒作步伐。

 

进一步看,像李萌与孙阳这样短期持有的投资者,成为促成光线传媒本次上涨的核心人群,该股的短线风格在筹码分布上可见一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收盘,光线传媒近20日筹码均龄为35.11天,其中短线筹码占比46.9%,超短筹码占比20.96%。

 

图源Wind客户端

 

而高度集中的短线筹码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比如急涨急跌。一旦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持有的短线投资者可能出于获利了结的目的,集中抛售手中筹码,造成股票供大于求的处境,进而导致股价迅速下跌。

 

另一方面,在光线传媒股价大涨期间,其市场资金流向呈现出散户投资者为主导的趋势。

 

Wind数据显示,从2月5日至2月11日,公司自然人投资者累计买入192.49亿元,占总买入金额的78.87%;机构买入金额为41.43亿元,占比16.98%;深股通投资者买入10.13亿元,占比4.1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跑步入场的散户越来越多,但主力资金整体呈现出流出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收盘,光线传媒主力资金净流出7.21亿元,连续7日净流出,累计净流出38.58亿元。

 

主力在卖,散户在买,孙阳观察觉得情况并不简单,这也是他只留底仓的原因。“短期看股价肯定还是击鼓传花。目前1000亿市值的大盘子,如果没有散户继续买,而更多人选择落袋为安的话,股价是撑不住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李萌也在2月14日清空了八成的仓位。

 

面对暴涨的股价,光线传媒同样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2月13日晚,光线传媒发布异动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出品、发行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已于2025年1月29日起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目前正在热映中。公司强调“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000亿,然后呢?

 

虽然哪吒系列电影改变了中国影史,但光线传媒的动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2016年开始,光线接连参与出品了《大护法》《大世界》等多部成人向动画电影,但叫好不叫座,《大鱼海棠》虽然票房表现较好但口碑却两极分化。直到2019年《哪吒1》的大热,撬动超50亿票房,才真正为光线的动画布局打了一针强心剂。

 

曲折的是,即便有了《哪吒1》的爆火经验,光线传媒后续的动画出品也并非尽善尽美。

 

2020年的《姜子牙》虽票房达16.02亿,但因前期宣发与剧情期待不匹配,最终未达预期营收;2023年春节档主投的《深海》耗时7年,最终9.19亿票房不及市场预期,也使光线传媒再次面临股价压力。

 

其中波折,也与公司业绩形成了呼应,光线传媒近年扣非净利润波动较大。

 

2018年光线传媒扣非净利润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19年公司凭哪吒IP“翻身”,扣非净利润录得8.68亿元。但2020年光线传媒业绩重陷下滑72.93%,2021年和2022年更是连续亏损,2023年再度艰难扭亏,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则约为4.33亿元。

 

图源Wind

 

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动画电影往往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堪称“十年磨一剑”。更不容易的是,即便是投入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也不能保证成为爆款。

 

光线传媒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目前已储备、制作、筹备中的影视项目情况包括56部电影、4个电视剧/网剧(含网络电影)项目,其中并未提及《哪吒3》相关进展。

 

张书乐表示,续作要等多年、可能“跳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配合手段,如联名、番外、IP游戏或主题公园等,保持IP热度,也成为光线传媒需要思考的问题。

 

1000亿市值,对光线传媒来说可能只是个充满挑战的开始。

 

(本文不做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参考资料

《破百亿的“哪吒2”,背后有家“超级动画公司”》,2025-02-14,澎湃新闻

《蛇年基金经理的“头号”难题:如何给“哪吒”估值?》,2025-02-14,华尔街见闻

 

作者:于盛梅

编辑: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