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你见到的心理咨询师都被“割过韭菜”

杜玮  2021-03-26 15:41:32

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行业 在中国,由于心理学学历教育严重不足 不少学习者在“入坑”后 会患上“学习型人格障碍” 踏上一条漫无止境的“求学路”

  图/人民视觉

 

  你见到的心理咨询师都被“割过韭菜”

  本刊记者/杜玮

  发于2021.3.22总第988期《中国新闻周刊》

 

  见到肖莉是在2020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这是她当周仅有的两个空余时间段之一。作为“简单心理”的一名实习咨询师,她平均每周要接待4个来访者,和花费不少于两千元及两到三天的时间投入到督导、案例观摩、线上线下培训课程等自我培训。

 

  肖莉是70后,曾当了20多年的公务员。她穿一件灰色风衣,待人客气而有分寸,但一提到心理咨询,脸上的表情便生动起来,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

 

  肖莉决定做心理咨询师是在2017年。那年4月,她参加了一个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建军开办的“回归疗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坊。在这次学习中,肖莉窥探到自己面临的中年危机,发现自己一直想要的是自由,但却从来没有付诸实践。她的内心受到震动,决心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肖莉的经历,是中国当前众多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的缩影。过去十年间,由于大众心理咨询需求激增,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不少人会以心理咨询者或爱好者的角色接触心理咨询,一旦“入坑”无法自拔,兜兜转转于各类培训班间,患上“学习型人格障碍”,踏上一条漫无止境的“求学路”。

 

  “入坑”与深陷

 

  在“回归治疗”的工作坊中,老师要求同学们依次以“焦虑”“欲望”“策略”“行动”“检验”与“诠释”为一个圆的关键点,描画出自己的回归循环圈。这是一种原创的检视人的欲望与行动是否一致、是否迷失自我的本土疗法。肖莉以“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和“害怕自己失去自由”两种焦虑为起点,先后画了两个循环圈。她的第一个循环圈画得圆满。从小到大,为了让自己“更优秀”,她不断努力,一路成长为他人眼中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画第二个循环圈时,她发现自己为之采取的行动几乎为零,“人都傻掉了”。她想明白人为什么而活着,之后陷入焦虑和抑郁状态一周多。和她一起参加工作坊的30多人中,也有不少人的职业轨迹就此发生改变。

 

  出于对人的好奇,肖莉从事心理学相关职业的想法从小就有。大学没能报考心理学专业,2002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开启后,肖莉在2007年就拿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国内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达,彻底催熟了心理咨询行业。2011年,曾学习过心理学的黄伟强在两次创业失利后创办了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500万人,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课程的近10万人次,单个爆款课程营收超过400万元。

 

  “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偏见和羞耻感是整个心理学市场发展初期的最大瓶颈。”黄伟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以公司先从内容入手教育用户,再开展服务。2012年,还在中央财经大学担任心理咨询师的简里里在豆瓣上接到各类心理求助,两年后,她创立了简单心理。通过这一平台,来访者可选择视频或者面对面的形式咨询。在业内,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们被统一称为来访者。

 

  肖莉曾在2011年至2015年出国工作。2015年回国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让她感到心理咨询行业的蓬勃:各路心理学大师及机构的培训公号不断涌现,里面包含的课程“数不胜数”,她记得当时有老师和她讲,“心理咨询行业的春天来了”。 

 

  当她决定做心理咨询师时,她发觉之前学到的内容还是不够。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培训内容偏基础、少实践。这项考试也因通过门槛过宽而广受诟病,甚至被业内称为是一项糟糕的认证。

 

  但实际上,通过二、三级考试后,不少学员或找老师帮带,或自己摸索,都成了心理咨询师,这在肖莉看来是“害人害己”,不可接受。在求知欲和完美欲驱使下,她开始疯狂上课。

 

  她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过去三年里报过的心理咨询课程:中国人的心理治疗、中国人的俄狄浦斯三角、一段精神分析的长程之旅、贯穿你一生的创伤、内疚与羞耻|深度解析治疗室“情绪”……课程总数不下10门,价格从将近千元到两千多元不等。这些还只是她在一个平台上报的网课,她还报了朱建军的 “意象对话”疗法等各类长短程线下课程和工作坊。这些课程每年投入约5000元。线上课大多不贵,“有需要,买!”但她发觉,这些课更多只教会她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人,学完后,她依然不会做咨询。

 

  2017年,她又花三万元报了简单心理两年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课程。课程比较系统,上完课后,肖莉的不少同学都选择以某一流派为工具去执业。但肖莉依然觉得不够。她解释说,以百年前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为例,这一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又分化出如自体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等诸多分支。如果想以某一具体流派为工具工作,她还要至少再花两年时间进一步精进技术。

 

  2018年,她发现探讨人如何活出自我,孤独、自由等命题的存在人本主义流派与自己“契合”,买下了国际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院价值三万元的课程。但这一课程还是侧重于告诉她怎么分析人的状态,而不是如何工作。过去三年,她在心理咨询培训上投入已至少8万元,“就像拼了命一样,我所有力气都放这了,要让自己学出来”。

 

  学习心理咨询的动机主要有两种:对心理学感兴趣和求解自己的内心困惑。由于两大动机兼有,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就慢慢“深陷”,由此滋生出当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想法。从性别来看,根据壹心理对全国1200多名心理咨询师的调研,女性占比接近79%,30岁~49 岁占比近76%,且主要居住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壹心理CEO黄伟强说,女性更关注内心成长,不同城市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女性,排解内心问题的方式不同,一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愿意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这一行,像肖莉这样的准从业人员投入大量金钱时间用于培训自己的不是少数。刘倩是壹心理平台一名预备咨询师,和肖莉一样,也有追求完美的特质。她家庭条件优渥,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丈夫对她转行从事心理咨询的决定也很支持。过去几年里,她的心理咨询学习上总花费在5万元到8万元之间。根据简单心理的统计,有超过50%的初学者来自金融、互联网、教育等行业,近50%的初学者为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知、经济条件较好是心理咨询入行者们的主要特征。刘倩说,自己投入并不算多,她参加过的一个催眠培训班的同学,为学心理咨询,两三年就花了二十多万元。

 

  2020年10月9日,江苏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在“云端”为网友提供心理咨询。图/人民视觉

 

  “入坑”时间愈久,心理咨询师用于自我学习的花费也在不断企高。一次心理咨询时长通常为50分钟或1小时。壹心理发现,咨询经验为0~100个小时的咨询师,平均投入培训费用为4.6万元;咨询经验100~500小时,平均投入8.4万元;咨询经验5000小时以上,这个数字已飙升至24万元。

 

  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他见过很多心理咨询学习者,从开始学习咨询到真正从业,这一时间跨度可以多达10年,甚至无限长。他认为很多人不敢起步做咨询,取而代之的是使自己始终保持学习者的状态,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准备好,还不OK”。他曾和自己很多学生说,可以去接咨询了,学生们会回答:老师,还是告诉我,接下来该去哪上课。

 

  “割韭菜”式的机构培训

 

  2019年6月,在看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老师使用催眠技术后,刘倩觉得很神奇。于是,她就花9000多元报名了上海一家心理教育机构的催眠技术培训班,除了连着4个周末的课程学习,还包括催眠演练、催眠沙龙等实战环节。在催眠沙龙上,刘倩要对几个来访者施展催眠术,成功后才能毕业。当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正是从催眠中诞生。

 

  报这个班的同时,刘倩没经住诱惑,又在该机构怂恿下,花了4000多元参加了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包括线下课程及180节网课。到上课时,刘倩发现,一些网课老师并不能将实战和理论有效结合,有的老师干脆就照本宣科。参加完这些培训,刘倩能获得美国催眠协会、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分别颁发的催眠师证书和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证书。但前提是,要交钱。为这两本证书,刘倩分别花了一千元和几百元。

 

  2017年,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取消。李松蔚说,对于想要入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行业门槛取消了;但从现实看,却是“利空消息”。由于缺少权威认证,很多人内心会隐约有个期待,去努力寻找一个门槛或标签,“觉得钱没交够,不能这么舒舒服服开始从业”。很多人意识不到现在其实没有门槛,或者在头脑中幻想出一个门槛,然后不断否定自己,给了很多高价培训,甚至是骗子培训可乘之机。

 

  近三年来,业内推出的各类证书多达百种。比如,由中科院心理所牵头推出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每年有3万人参加获证考试,300多家机构负责培训,还有1000多家机构在等待审批,每一报名人次收费不少于3000元。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本质上,这只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入门级培训”。

 

  李松蔚。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标准与研究服务委员会还组织考试颁发了《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证书》,但实际上,标准委是二级机构,并非独立法人,根本没有资格发证。该证书实际上是一个“伪证”。刘倩拿到的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颁发的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证书也属此类性质。

 

  刘倩积极参加培训的另一个现实考量,在于培训过后,能有机会入驻机构的心理咨询平台。2019年5月左右,她花3000多元报名了心理学平台Know Yourself 与糖心理联合打造的“萌芽计划”。平台对此宣称,在6个月理论学习和2个月实习接心理咨询热线结束后,经综合评估,将获得“优秀毕业生”证书,毕业证在该平台可作为申请上线咨询师的凭证之一。

 

  等刘倩拿到毕业证申请入驻,却被告知,Know Yourself的业务被转交给一家私立精神科医院。该医院要求,作为新手咨询师,入驻要有不低于300小时的来访者付费个体咨询经验。而刘倩当时的咨询小时数只有不到50小时。

 

  “想入驻优质平台,最好先成为它的学员,缺什么,上课会补给你,”这是肖莉报考简单心理两年系统性课程的关键原因。简单心理被视为业内较高端的心理咨询平台,其两年课程包括实习。肖莉要完成20个小时的真实个案咨询,才能从学员咨询师晋级为实习咨询师,入驻平台,之后再依次升级为新手咨询师、成熟咨询师。而如果是其他平台咨询师,入驻简单心理,通过考试的几率会低很多。

 

  心理咨询师也可通过开工作室,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招揽来访者。林芳是某心理咨询平台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科班出身,从业近5年。此前,她在豆瓣等平台上尝试招募一些咨询者,但因豆瓣不是专门的咨询平台,效果不是很理想。

 

  咨询小时数既是咨询师入驻平台的重要门槛,也是其“打怪升级”的关键指标。但简里里说,咨询小时数本不该成为一个决定性的评判标准,但因现在缺少一个权威公正的评价体系,机构只能自己承担起从人才培养到入驻筛选的全部职责。而面试一个咨询师成本达两三千元,为节省开支,平台只能用一些硬指标来卡人,比如,入驻咨询师需接受过诸如两年以上系统培训,有不低于400或1500小时的付费咨询经验等。

 

  入驻上述平台未果后,刘倩又花了将近两万元报名了壹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高阶课程,学习完成后,入驻了壹心理学院预备咨询师平台,开展99元/10次的低价咨询,算下来平均9.9元一次,几乎是“白菜价”,但她觉得还是积累小时数更重要,入驻平台还会让她有一种归属感。

 

  在李松蔚的观察中,当一个心理咨询平台做大后,想要入驻的咨询师越来越多,平台就掌握了话语权。这几年来,新人不断往行业里涌,真正觉得自己不用再继续学就可以做咨询的人又很少,新手咨询师的“池子越来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机构进来浑水摸鱼。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一些甚至自己不会做心理咨询的大师,只靠“讲故事”式的培训赚钱,有人光凭借几天的培训就能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现在一些心理学家能活得有模有样,都是靠心理学爱好者或新手咨询师给他们‘抬轿子’。这一行业的火热,是因为一些机构、培训师、教授在外面忽悠,告诉大家听几节课,能赚到高薪,“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金矿都跑过来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实际上最终赚到钱的是那些机构和教授。

 

  在林芳看来,“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模式有些奇怪”,因为难以找到更好的来访者资源与赚钱途径,国内很多培训机构的主要赚钱方法之一,就是割新手咨询师的“韭菜”。换句话说,心理咨询行业是“自己人赚自己人钱”。

 

  督导和个人体验

 

  督导与个人体验,是心理咨询界的“行话”。刘倩现在每周要参加三次督导,分别为两次团体督导和一次个人督导。个人督导,就是督导师与咨询师一对一,通过看其咨询时的录音文字稿帮其成长;而团督,则是十余名咨询师在一名督导师的带领下分析小组成员上报的个案。刘倩说,她个人接触到的来访者类型比较单一,多是工作或人际关系中遇到情绪障碍的年轻人,而团督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个案,帮其拓宽思路。

 

  督导听起来很有权威、很神秘,李松蔚说,其实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在执业初期,经验不够、能力不足时,找个有经验的人带一把。督导师的使命通常在一年时间内就能完成,之后咨询师可独立执业。另一种情况是,当咨询师遇到棘手个案时,可寻求督导师的帮助。

 

  心理顾问通过示范拥抱,让大家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图/视觉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美国,读完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后,需要在督导师的督导下全职工作一到两年,之后就可以考心理治疗师的执照,拿到执照就意味着能独立执业。

 

  在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初期,关于督导没有一定之规,但如今,已经被机构变为一个硬性规矩。从2014年成立之初,简单心理就要求入驻平台咨询师要有一对一督导,是国内第一家提出这一要求的平台,并明确规定了督导小时数。简里里解释说,这是因为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咨询师级别越高,要求其接受督导的小时数越长。肖莉从2019年7月成为简单心理实习咨询师后,开始有了督导师。20个小时个案咨询,每一次接个案,肖莉收费150元。但每接完一个案,她都要接受督导师一对一督导,一次花费500元左右,这样20个小时咨询做下来,不但不能赚钱,反倒还要亏进去7000元。但肖莉却很欣赏这样严格的督导设置。

 

  从实习咨询师晋级为新手咨询师,肖莉需要累计400小时咨询小时数,实习平台的要求是每4个案1次督导,肖莉共要接受督导100次,以现在她找到的市面上较优惠的督导价400元/次计算,她共要为此支出40000元。

 

  依据壹心理报告,87%的咨询师有一对一督导,93%的咨询师有团体督导,而咨询小时数在1000小时~5000小时和5000小时以上的咨询师参加一对一督导和团体督导的比例都近乎100%。但问题在于,督导到底要规定到什么程度?“我非常反对立一个规矩,所有人必须督导几年,你得想清楚督导是为了什么。”李松蔚说。

 

  在北大读研和博士期间,凭借校内师资的便利,李松蔚每周能享受到一对一和团体的免费督导。后来工作期间,他只在遇到两个极端困难个案的时候找过督导。除了个督和团督,李松蔚更看好的是一种同辈咨询师之间的督导。平时,他有个4人为一小组的朋辈督导团队,在他看来,这一类型的督导比较经济。

 

  前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不愿具名的专家说,在中国具有实践经验、能做督导的专家很少,供不应求,获取难度比较大,成本也较高。“北京有教授做团督,每个学生一个小时收费1500元,每次4个学生一起,就是6000元,想约还不一定约得着”。为给新手咨询师降低成本,壹心理还推出了99元100场的线上团体督导,以每周三到四次的频次密集进行,每场参与人数过万人。由于人数过多,且在线上进行,有泄露隐私的风险,由此引发了伦理争议。

 

  个人体验,其实就是咨询师接受心理咨询。简里里半开玩笑地说,“也有可能是出于咨询师的某种自恋,就是不肯承认我是去接受治疗的,非要把它叫做个人体验。”

 

  2018年9月21日,深圳欢乐海岸海洋奇梦馆内的一场“晚安治愈馆”活动中,人们通过冥想等环节,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图/视觉中国

 

  根据壹心理平台报告,各个流派咨询师中,94%的咨询师都有个人体验,超过63%的人每年个人体验投入费用超过2万元,18%的人每年投入超过10万元。但在李松蔚看来,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咨询师将个人议题带入工作,造成工作混乱时,没必要让所有咨询师都进行个人体验。现在很多机构一刀切,给咨询师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师也找不到合适咨询师去体验,“这样的门槛没必要”。

 

  实际上,在心理咨询的诸多流派中,只有极少数如精神分析流派,才要求咨询师接受个人体验。对此,简里里解释说,因为精神分析流派会探讨来访者曾经的创伤,如果咨询师经历过同样的创伤,就可能在咨询过程中不能识别或者有意回避这一问题。比如,来访者有很强烈的嫉妒情绪,咨询师同样有这一症结,就会在咨询中难以处理。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的个人人格发展水平很重要。通常督导会发现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是个人体验。在简单心理,如果是提供精神分析的成熟咨询师的话,则要求接受过不低于300小时的个人体验。

 

  肖莉每周个人体验要五六百元。加上各种督导与培训课程,每周开销至少2000元。她每个个案的收费为300元,除去机构抽成、租咨询室花费,收入150元,接手4个个案共收入600元。根据壹心理平台数据,咨询经验在500小时内的咨询师,超过90%年收入低于5万元;咨询经验在5000小时以上的,30.5%年收入超过30万元。此外,50%的咨询师在咨询经验积累到500~1000小时后,开始收支相抵。

 

  因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刘倩在未来一两年内并不打算以咨询为生。她现在以人本流派为咨询工具,这一流派更偏哲学,督导师给她开了长长的书单,等着她消化。“只要走进心理咨询,你会发现你走上了一条特别特别没有尽头的路,你会不断去找自己,去看更多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愉悦的开心的”。

 

  刘倩的儿子经常问她,上这么多培训班,学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在她看来,每一次培训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她很享受学习过程本身,“我觉得我是非正常人类,但很多入了这行的人都是这样子。”

 

  (文中肖莉、刘倩、林芳为化名,参考资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责任编辑:郭惠芬